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前段时间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刘邦因被封汉王并以此身份登上帝位,所以叫汉朝;司马炎继承其父爵位成为晋王,建立的朝代叫晋朝;杨坚因继承父亲爵位成为隋国公,所以建立的朝代叫隋朝;李渊继承父亲爵位成为唐国公并被封为唐王,所以建立的朝代叫唐朝;
历史上那些取得较大成就的人,都喜欢“怀旧”,所以总会把自己之前的“王号”当作自己的“国号”。如果照此情况类推,朱元璋曾经被封为“吴国公”,同时还自立为“吴王”,那为什么建立的朝代叫“明朝”而不是“吴朝”呢?
明太祖
首先咱们来聊一聊朱元璋,他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穷、狠。回顾他的一生,绝对是“励志”的典范。从辛苦的放牛娃最终逆袭成为一代国君,背后也是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因为诛杀开国功臣也让他在历史的评价上褒贬不一,有人称其为“布衣英雄”,有人称其为“残忍暴君”。
因为生活的不易,他不得不开始乞讨流浪之旅。在生存之余,自己的社会阅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久而久之,朱元璋性格也变得十分残忍和喜欢猜忌,不过这是他成功“创业”的一大基础,也为后来大明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铺垫。
公元1364年,朱元璋被封为“吴王”。公元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如果不出意外,朱元璋在完成这番壮举后,一定会用“吴”作为国号,建立吴朝。可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朱元璋建立了“大明”。
为何不用“吴”?
大多数人在看到后还是很疑惑,难道朱元璋出身草根,就要走这种标新立异的路线?何况国号是诠释一个开国帝王思想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为什么要放弃这个第一时间想到自己曾经成就的机会呢?其实在登基之前,朱元璋也早已对这方面做过权衡。
当时被封为“吴王”的一共有两个人,朱元璋是其一,还有一个叫张士诚。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都知道,这两个是“死对头”。为了做更区分,人们习惯称朱元璋为西吴王,张士诚为东吴王。你就算打败了张士诚,建立吴朝,民间知道这是谁建立的朝代?“吴”当然不合适。
同时我们从朱元璋提出的口号就可以看出,他起义也不过是为了一顿饱饭而已。因为自己出身平民,深知民间的疾苦,等他掌握了国家之后,必然也会采取自己的内心所想。所以这里的“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昭告天下,我朱重八一定会建立一个清明的王朝。
风水说法
在过去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风水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的生活,包括皇帝也不例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了两个“吴国”。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三国时期的孙权吴国,都是割据势力,灭吴国的都是大一统王朝。
若以“吴”为国号,那不就是承认自己是割据势力,最终还是要被另一个大一统王朝所灭吗?好不容易费了这么大功夫当上皇帝,难道还要招惹这样不吉利的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朱元璋另辟蹊径以“明”为国号也是必然的结果。
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学说,以“明”比喻火,每个王朝都占有五行中的一种德运,哪一种德运兴盛,哪个王朝就会兴起。元为首,为刚金,五行中水克火,火克金,这不就是代表着自己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吗?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也正如那句话所说:过往的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而这种道理是建立在巧合之上的。我们今人并没有经历过故事中的年代,更没有办法验证它的真实性,只能通过这个故事本身蕴含的道理,去参悟前辈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故事,这才是关键所在。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