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如果换戚继光守辽东,明清局势会翻转吗?

如果换戚继光守辽东,明清局势会翻转吗?

当然这是个伪命题!明末辽东怎么可能会因一人而扭转,哪怕这人是将星转世!戚继光来了又怎样,不照样改变不了文官二杆子指挥军队!戚家军来了又怎样,戚金不照样在沈阳城外折戟沉沙!那么好,就算戚少保翻生转世,哪个时间点来才算恰到好处呢?替代那个倒霉蛋张承胤如何,好像戏码太少,不够力挽狂澜。出现在萨尔浒辅佐杨镐呢,最终很可能步了杜松、刘綎等人的后尘,掉到乱七八糟的萨尔浒绞肉机里。熊廷弼、袁应泰之流呢?谁是头,谁是尾,恐怕就要从金水河打到太子河了。

伪命题,自然要有假设定,这个时间点还是给火命的袁应泰吧!这老哥水平不高,和其他位文官二杆子一个毛病,刚愎!不过好在还有点儿脸,一根绳、一把火为国尽忠了,把诺大个辽东收缩成了“辽西”。戚大帅就这时候来吧,时间点不尴不尬,你说呢?咱们先看戚继光与敌酋从各方面的对比,如果真来是否有优势,再按之前的时间的出现,假定如何能逆转推塔,或者您有更好的时间点和策略,也可以评论区一试身手,咱们纵论高低!

戚继光VS努尔哈赤

这是箭头对箭头的对决,同样都是时代强军的精神符号,戚继光与努尔哈赤均是武勋世家出身。没错,戚家出身淮西武将集团,后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旱涝保收的正四品继承体系。爱新觉罗家族略胜一筹,从都指挥使到右都督,与朝廷分分合合,小打小闹不断,但向来也是一刀一枪、哭爹喊娘换来的世袭名分。戚继光出身武勋,可惜明代军伍遍地破落户,家境虽贫寒,但受到良好的教育,得以修身立志,他的世袭之路相对平坦。努尔哈赤是被现实捶打出来的时代枭雄,他的祖先们为大明流过血,也向宗主挥过刀,他从奴仆,到明军士兵,再到酋长,直到问鼎辽东,可谓披肝沥胆,励精图治的典范。戚继光与努尔哈赤,出身相异,面对的困难不同,但都是时事早就的英雄。

戚继光的指挥能力毋庸置疑,一代武神,一路披襟斩棘,其军事指挥思想影响深远,且又行之有效,其武学著作更是划时代的产物。他敢于创新,善于总结,能够独辟蹊径,能够取长补短。他没有同时代武将军事指挥思想的诟病,他善于变通,可以有效地规避官僚体系的掣肘,可以较好地将文官指挥体系化为己用。从某种侧面讲,假定伪命题存在,戚继光应该是合格的对手,虽然他在蓟辽的数次作战,主要针对的是鞑靼及蒙古各部,但其多重战法,极其适合于北部少数民族作战,且戚家军曾与李成梁合兵作战,应该可以在辽东形成于辽东边军的有效互动。

历史上每一个中原文明即将没落时,在北方都会有一个少数民族英雄顺势而起,从耶律阿保机到完颜阿骨打,都不外乎于此,他们带着北方寒原上凛冽的冷风席卷而来,让中原文明几无还手之力。努尔哈赤知兵,懂兵,他不但懂建州女真,更明晰明军的一草一木,这位草莽酋长是见过大世面的,这多少还有感谢那位“辽东王”的绥靖。努尔哈赤把从狩猎制度衍生而来的军事组织,整合到恰到好处,又极其针锋相对,这位宏图大略的敌酋,不但但是武将,更是帝王,想要的更多,就更有动力,野性又增加了他的嗜血性,他的当面自然不能是清流的文官和自有小九九的辽东边军,至于客军只能是炮灰而已。这样的英雄人物,自然该配有棋逢相当的对手,自然该和心无旁骛的人对局。

戚家军VS八旗军

戚家军,起源自募兵,士兵多来自民风骠勇的浙江义乌,他们没有卫所世袭军户的种种陋习和弊病,又辅以戚家军严苛的纪律约束,几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天下强军。而戚家军能够在一代、二代之后,仍能保持强劲的战斗力,是来于戚继光先进军事组织体系和战略战术技能加持的,也来自于浙兵或者义乌兵的传承。这是一只嗜血的队伍,他们有着类似后辈天雄军的父兄子弟,乡党邻里的关系,但又超脱于脆弱的亲情关系,这与纪律的执行密不可分。

明末辽东军、西军均可为明军战斗力的翘楚,但其战斗意识和战斗意志,都难以同戚家军同日而语,战斗意志和纪律保持,是整个明清战争中,明军极度缺乏的要点。戚家军与众多卫所兵不同,不是以家丁为军队骨干,而是通过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纪律约束来提高战斗力,整支部队人数多为数千,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数十场大战,让许多泥腿子一越成为朝廷命官,这也鼓舞着后来者前赴后继。

从牛录到甲喇,再到固山,从四旗到八旗,八旗兵的发展,是由战争经验不断总结而来,是征伐之中,最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也是最适应当时建州女真崛起的法宝。八旗兵,由猎人转变为杀人机器的过程,极为迅速,单兵能力不言而喻,他们的生产、生活、军事等活动连接紧密,促使女真兵士较之明军训练更为简便。自古以来,无论是游牧部族,还是渔猎部族,一旦拥有适合的军事组织,即可快速形成战斗力,这一方面与其生存条件和先天特点有关,一方面也与征伐带来的大量既得利益有关。征伐所带来的利益,让整个军事组织更具凝聚力,让部落首领更具有向心力,这样的军队是极具威胁的。

戚家军富有多种多样的战役战略方法,作战依靠团体,通过战术与先进武器的结合,往往让少数民族军队难以依靠勇武克服。八旗兵战法机动灵活,克敌制胜的法宝除了悍勇的战斗能力外,也有手段丰富,不拘一格的特点在内。戚家军在东南沿海作战时,是以冷兵器为主的战斗方式,像我们熟悉的鸳鸯阵中的狼筅的等武器,配合以少量火器。而到了面对蒙古骑兵后,各种火器层出不穷,配合以边厢车等车阵,经常以少胜多,大杀四方。与此同时,各种阵法和冷兵器并未真正丢失,又能有机结合,是名副其实的当时“亚洲第一军队”。大家常常怀想沈阳之战,如果石柱土司兵能与浙兵合兵多好,可如果真正的那支戚家军在场,长短兵器辅以火器,必能不重复戚家军余脉覆灭的惨剧。

如果我是戚继光?!

又来说回这个伪命题,上文所述,个人看法是戚继光与努尔哈赤二人,在个人指挥能力上不相上下,但就宏观的军事指挥思想上看,戚继光更胜一筹。从两支军队来看,如果戚家军没有后方掣肘,后期补给能够充足的情况下,是对八旗兵保持代差的,于一战剿灭的可能性不高,但有效杀伤,至其退回萨尔浒之前战线,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个也是有前提的,八旗兵机动能力强,同时战法灵活,快速退守后,补给线拉长,重武器较多的戚家军,是否会被引进深山老林,再次各个击破,这就不得而知了,也必须依靠有戚继光这样的将神出现,预判指挥。当然这都是假设,毕竟沈阳之战中的戚家军也少了些许当年的风貌。

说回伪命题,如果我是戚继光,我要去辽东用兵,上面还有个二杆子袁英泰督辽,该如何逆转明清局势呢?

戚继光是个会变通的人,这一点与他和张居正相处可见一斑,但也很容易被人诟病结党的嫌疑,所以,处理朝堂上的蝇营狗苟,一时投机他还是有办法的。袁应泰督辽时期,阉党与东林党互相倾轧,一步错,步步错,辽事颓废,需要名将出山之时,如果戚继光还活着,还能上马征战,必当是不二人选。可是投靠谁,才能不受政局左右,不受袁应泰掣肘呢。如果我是戚继光,木匠皇帝可能不是个好选择,选魏忠贤可能更好些,当时的阉党权势犹自东林之上,且宦官重视自身所谓的“功业”,更能打破文武局限,当然这也要在不考虑身后之事的基础上。再者,又阉党撑腰,后勤补给无虞,辽东监军也可部分抵消督抚带来掣肘问题。要名?还是要利?千古之功,必然不能太爱惜羽毛!

入辽后呢?问题更大,文官眼中,只有经抚不和,哪有你武将总兵说话的地方,冲锋陷阵就好了!可怕之处就在这儿,袁应泰之流,总是自认为高人一等,用所谓战略眼光看待辽东问题,却缺乏对辽东根源问题的了解。要想立足辽东,要首先让他放下戒心,戚少保之名足够引起他的重视,但要能让他足够支持,恐怕很难成功。这就需要多重手腕,袁应泰是东林党,要让他放下对阉党的戒心,就要从朝堂上,帮他减轻督辽障碍,输诚也好,投其所好也罢,让其放下戒心。袁应泰是个干员,能力和衷心都不差,差在不懂兵,这就需要积极沟通,将两权分化,使文武命用一处。某种意义上,名将,懂蒙古,知蓟辽,这都是袁应泰需要的关键要素,如果能开诚布公,手段合适,是可以在武事拥有自主权的。

如何戚继光入辽,不可能单指挥戚家军,必当统筹各军,袁应泰主张扩大防守,而当时的辽东兵力和现状只适合收缩坚守。武神入辽,首先是和督抚达成一致,首先在期望的防守线的基础上,修筑二道或三道防线,完善辽河沿线防守,将大量边堡屯兵线,优胜劣汰,加固成大型要塞防守集群,同时加紧对宁锦地区的防守,继续突出要塞作用,利用火器,建立大规模堑壕体系。再则,加紧登辽海道的建设,对辽南四卫持续投入,利用原有堡寨,机构防线,使后金无法渗透,给予毛文龙更高的权限和支持,使其部队能够深入后金,达成让其顾此失彼的任务。最后,在多维防御体系达成后,利用坚城或者小规模战役,集中优势兵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消耗后金的有生力量,达到最终的剿灭。

结语

我的这个伪命题,均是一家之言,而且还尽显拙劣,只不过是怀想往昔的一点感叹。所谓的那些战略战术,完全把客观原因排除在外,朝堂的催促,皇权的猜忌,官僚集团的掣肘,等等等等……不胜其数,如果真如明末那般复杂,戚大帅可能还未出兵,就被气过去了!此文完全是在假设之内的假想,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梦中有几回幻想铁马冰河,力挽狂澜了呢,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谁去,又想怎么打,欢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战斗力,明军,时间,戚继光,局势,戚家军,军事,世袭,努尔哈赤,辽东,观点评论,袁应泰,戚继光,戚家军,努尔哈赤,辽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战斗力,明军,时间,戚继光,局势,戚家军,军事,世袭,努尔哈赤,辽东,观点评论,袁应泰,戚继光,戚家军,努尔哈赤,辽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战斗力,明军,时间,戚继光,局势,戚家军,军事,世袭,努尔哈赤,辽东,观点评论,袁应泰,戚继光,戚家军,努尔哈赤,辽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