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封神》 里,纣王揭示了一个稳定的主题

《封神》 里,纣王揭示了一个稳定的主题

王如晨/文

“你们的父亲,把宠爱的儿子留在身边,锦衣玉食,将来还要把爵位给他,却把你们送到千里之外的朝歌来受苦。现在,你们就要凭自己的行为来证明,你们更有资格继承爵位。”

《封神》 电影里,纣王逼4名质子杀各自父亲(四伯侯)前,说了以上一段。

他揭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主题。借此,或能澄清一点历史。

比如,春秋时期,质子返国夺权多多,其中有多个最终登顶案例。齐桓公、晋惠公等都是。其实,战国时期的始皇嬴政也是这经历。

封神说纣王杀伯邑考。房玄龄《晋书》卷130有句话:“聪奇之,谓曜曰:"此儿神气岂同义真乎!固当应为卿之冢嫡,卿可思文王废伯邑考立武王之意也。" ”

他说的是姬昌废伯邑考立姬发。这里面,或许藏着父子三人之间的权位斗争。为尊者讳,或者为过滤王国内部血腥权斗,获胜者需要重塑一个完美逻辑。它常常美化那些失败的符号,从而为自身登顶奠定合法逻辑。

电影里,姬发(武王)好像脑子很简单。其实他精明得很。

伐纣前,他玩的手段可多了。

比如他知道易姓革命缺乏合理性,便不断制造口实,寻找天命转移到自家的合法依据:观兵孟津,渡河,白鱼跃入王舟。渡河后,有火自上而下到武王房屋,流为乌,色赤声魄。“八百诸侯咸云纣可伐矣”。于是,武王曰“汝等不知天命,未可”。。。。。。

这策划出来的手段,后代复制多多,并延续到今日。

一些论文,也持这类观点。但有些模糊。比如其中一个说法是,远古一些部落有“杀首子”的习俗,说伯邑考被姬昌杀了。但这种常常发生在首子出生后不久。而伯邑考都已经长这么了。有人又拗着说,姬昌到了朝歌,发现姬发活得好好的,看上去比伯邑考英武睿智,索性废了后者。这很难有说服力,更容易理解的可能是,姬昌与伯邑考之间较早出现了权力博弈。

撇开这个,说说质子夺权的条件。他们身上有多样性。

起初远离母国权力中心,形式上失去很多机会,也缺乏直接的羽翼保护。但他们能看到更多地缘博弈的真实面,能协同更多竞争的要素。远离中心,忍辱负重,既能锻炼自身的脾性与处事能力,也能保护自己不被母国早早卸掉,反而有一些安全性。

此外,类似电影中的殷寿,受质的一方为在质子母国培养未来平衡的势力,也会给他们铺垫许多权力的通路。

若你考察春秋战国的争霸,最后成就霸业的,基本就是远离帝国中心的边角势力。看一下地图就能体会到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崛起的逻辑。当然,宋襄公是个例外。

用围棋的熟语说,就是“金角银边草肚皮”。

边角逼仄,可能还受异族骚扰,但它们大都有地理屏障(山川、大河或大海),实地优势明显,且通常还有独特的竞争要素,比如马匹、冷兵器、特定的资源、商贸发达等等。

此外,它们与异族交织,身上有多元性与新生民族的锐气,整个国家或组织的效率更高。

而帝国的中间地带,由于需要链接更多方国,地理上反而易攻难守。看东周核心地盘,几乎一马平川,而其体制、文化的包袱又最重。

引申到质子夺权逻辑上,这个群体可谓同质同构。尽管最后真正成事的还是少,但他们身上藏着革命的因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电影,权力,逻辑,纣王,武王,质子,姬昌,母国,姬发,中心,观点评论,纣王,武王,伯邑考,姬昌,姬发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电影,权力,逻辑,纣王,武王,质子,姬昌,母国,姬发,中心,观点评论,纣王,武王,伯邑考,姬昌,姬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电影,权力,逻辑,纣王,武王,质子,姬昌,母国,姬发,中心,观点评论,纣王,武王,伯邑考,姬昌,姬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