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在萧何去世后,曹参担任丞相之职,每天什么事也不做,终日饮酒作乐,辅佐汉帝无为而治,开创了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曹参
相比之下,明朝后期,在张居正去世后,明神宗万历皇帝开始无为而治,二十八年不上朝而沉湎于酒色,最终将明朝推入了衰败。
明神宗万历皇帝
表面上看二者都是无为而治,但实质上却是有天壤之别。
曹参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从而缔造辉煌。
明神宗万历皇帝的无为而治,却是真的什么也不做,“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将国事置之度外,怎么能不衰亡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二人的“无为而治”大相径庭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便可见一斑。
Ø 江山社稷以民为本,对待子民的态度冥冥中早已注定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
众所周知,秦王朝统治下实行严苛的刑法,沉重的赋税,繁多的兵役徭役等等,这些暴政让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曹参正生于秦朝暴政时期,乃一介平民,即便是当上了沛县狱吏,也难逃被欺凌压迫的命运。因而来自民间的曹参深知百姓疾苦,更能体恤民情,将子民放在心上,爱民护民。
因此,曹参在任齐相和汉相之位时,以民为本,采取清静无为的方法治世安民,“反秦之敝, 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也得以稳定的发展。
百姓安居乐业
相形之下,明神宗自幼生在帝王之家,终日锦衣玉食,而且一生都待在皇宫里,而唯一的一次出宫竟是去十三陵看自己的墓地。这位从未微服私访,巡视民间的皇帝两耳不闻民间事,怎么可能为百姓造福呢?
十三陵
此外,明神宗在亲政之后便暴露了贪财享乐的本性,任用宦官充当矿监和税监大肆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置子民的生死于不顾。据《明史》记载,公元1601年,七品官田大益给皇上的奏章里批评皇帝是“驱率狼虎,飞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剥肤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灾地坼,山崩川竭。”由此可见,明神宗只顾自己锦衣玉食,纵情享乐,根本不在乎子民的生死疾苦。
(剧照)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曹参采取各项措施让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百姓自然会拥护爱戴,而明神宗不仅政事不作为,还胡自妄为,百姓岂有不反之理。
百姓反抗
Ø 天道朝纲是决定国家兴衰的终极因素
曹参自追随沛公刘邦开始,身经百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但曹参却从不居功自傲,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担任齐国之相时,曹参厚礼诚邀盖公,并采纳其建议,按照黄老“无为而治”的办法制定各项政策,重用一批持重爱民的官员,朝纲清正,社会管理井然有序,因此齐国的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盖公
萧何去世后,曹参被任命为汉朝丞相,他坚持黄老的无为之术施政。曹参秉承萧何所制定的《汉律九章》,丝毫未变,历史上称颂为“萧规曹随。此外,曹参对现任的官员职位保持未变,对他们的职权从不干预,使得朝堂上下人心安稳,朝政按部就班,没有丝毫的波动。曹参的无为之治为开创“文景之治”下的太平盛世奠定了基础。
相比而言,明神宗年幼即位,在张居正的辅佐之下,也曾励精图治,使得明朝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开创了“万历中兴”。但是在亲政之后,明神宗却对死后的张居正进行清算,对其断棺戮尸, 籍没家产,将张居正在位时重用的官员罢黜殆尽,废止张居正实行的改革新政。明神宗就这样亲手埋葬了“中兴”盛世,致使明朝走上了由盛转衰的道路。
万历中兴
此外,明神宗借病从此不上朝,竟长达28年,将他的“无为之治”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称“六不皇帝”,即“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l 不郊:即不亲自郊祭天地。古代君王拜祭天地,祈求得到上天的护佑,乃是皇帝的头等大事,万历皇帝却丝毫不顾。
l 不庙:即不去祭祀宗庙、太庙,将祖宗礼法抛之脑后。
l 不朝:即不上朝,不理朝政,不问政事,长达28年,真是空前绝后啊。
l 不见:即不接见大臣。对于大臣们的请见,一概不予理睬。
l 不批:即不批示奏章。大臣们的奏章得不到批示,又不敢擅自做主,整个中央机构形同虚设。
l 不讲:即不参加经筵讲席,不学习经史,不探讨治国良策,国家岌岌可危呀。
更为甚者的是明神宗的不作为导致了官员空缺严重,而且官僚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发生东林党争和国本之争,这样败坏朝纲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明神宗的所作所为正如工科右给事中王元翰所说:“亲宦官宫妾,而疏正人端士,独奈何不为宗社计也!” 明神宗如此消极怠政,上行下效,政务荒废,朝纲混乱,明朝已名存实亡了!
总而言之,天子若勤政爱民,则社会安宁,国力昌盛;天子若怠政欺民,则社会动荡,必然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