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年,地点开封,金宣宗做出一个决定,既然打不赢蒙古,还不如去攻打南宋,弥补对蒙古作战时的损失。“北失南补”策略,是金宣宗的一个糟糕决定,加快了金国的灭亡步伐,也加速了南宋灭亡的脚步。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建立蒙古汗国,称“成吉思汗”。接下来,成吉思汗横扫各路诸侯,统一了蒙古草原,并开始着手对金国的战争。对蒙古而言,只有不断地征伐,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才能确保内部的凝聚力。
1211年,成吉思汗点兵15万,攻破金国沿边重镇,然后一路攻打山西,一路攻打河北,金国压力很大。野狐岭之战,燕京之战,山西之战,金国都是一败涂地,损失40万兵马。更关键的是,蒙古夺取马场恒州,金国失去百万匹战马,骑兵力量严重削弱。
为了躲避蒙古兵锋,金宣宗放弃燕京,迁往河南开封,是为“贞祐南迁”。成吉思汗看来,金国违反协定,便再次南下,横扫中原各地,金国元气大伤。如此,金宣宗便打算从南宋那里得到补偿,并策划出兵南下。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时,南宋也很活跃,跟“叔叔”金国再次交战。1206年,南宋丞相韩侂胄给岳飞恢复名号,追封“鄂王”,争取抗战派的支持。接下来,韩侂胄点兵15万,分三路北伐金国,试图洗刷“靖康之耻”。
韩侂胄北伐中原,辛弃疾并不看好,认为他是瞎折腾,没啥准备就出兵,失败的概率非常大。于是辛弃疾写一首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意思是,韩侂胄会重蹈宋文帝的覆辙,损兵折将,自讨苦吃。
1206年的“开禧北伐”,宋军一败涂地,损失数万精兵,名将吴曦投降金国。韩侂胄还想继续北伐,结果史弥远将他的首级送给金国,作为议和的“投名状”。宋军北伐失败,再次对金国做出妥协,岁币增加到30万两,布帛也增加到30万匹,改称金国为“伯父”。
开禧北伐失败,金国看到了南宋的软弱,宋军人多势众,但战斗力不行,皇帝也没有决心作战的意志。秦州之战,3万宋军杀来,术虎高琪率2千女真骑兵反击,斩首4千余人,还俘虏数百人。宋军不给力,也难怪金国看不起,毕竟实力摆在那里。
成吉思汗南下时,金国战败,南宋一直注视着局势的发展。野狐岭之战后,金国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南宋便“不讲武德”,停止对金国缴纳岁币。此外,南宋朝廷甚至有联手蒙古,一起对付金国的意思。当年,宋徽宗也这么干,与金国签署“海上之盟”,一起对付契丹。
南宋停止支付岁币,金宣宗派人去质问,却碰得灰头土脸。1217年,成吉思汗让木华黎主持漠南军务,自己率15万骑兵西征,去攻打花剌子模。此时,金国北方压力减轻,金宣宗决定实行“北失南补”作战计划,出兵20万,进攻江淮和四川,金宋战争再次打响。
“北失南补”作战计划,是金宣宗一个糟糕的决定。20万大军南下,木华黎也没放松对金国的攻打,金国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蒙古骑兵在山西击溃金国10万大军,其中一路蒙古兵攻入关中。南方战场,金国进展也不顺利,被宋军挡在襄阳之外。
金兵南下,南宋为了抗击敌军,又派人去联络成吉思汗,答应借道给蒙古军,让他们从背后攻打金国。1232年,拖雷率5万精兵从南宋境内通过,然后与窝阔台的主力在三峰山汇合,全歼金兵13万。
三峰山之战,金国元气大伤。武仙,金国名将,三峰山之战后率十几人突围而出,然后去河南收集溃兵,得到10万兵马。此时,金哀宗也不忘记要攻打南宋,继续“北失南补”的作战计划,武仙便率10万大军攻打四川,压着宋军吊打。
武仙进军四川,宋军一败涂地,直到他遇见了名将孟珙。10万金兵南下,目标是夺取四川,建立根据地。孟珙终结了武仙的梦想,10万金兵在马登山全军覆没,武仙狼狈逃回蔡州,与金哀宗固守城池。此时,金国被孤立,只有蔡州一座孤城,灭亡不可避免。
1234年,孟珙率兵2万出征,与蒙古联手作战,攻克蔡州。新继位不到一个小时的完颜承麟战死沙场,金哀宗在幽兰轩自缢而死,被孟珙分成两半,一部分给蒙古,一部分运回临安。蔡州陷落,金国灭亡,南宋总算是洗刷了“靖康之耻”。
金国灭亡后,南宋与蒙古出现了分歧,南宋主动出兵北伐中原,去收复失地。结果大伙都知道,1234年的“端平入洛”事件,南宋背信弃义,又轻敌冒进,损失了5万精兵,拉开了宋蒙战争的序幕。
没有金国做缓冲,南宋自己又不给力,只能是自取灭亡。1276年,蒙古军抵达临安,谢太后带着宋恭帝投降忽必烈。1279年,张弘范率蒙古骑兵,以及“汉军”水师攻打崖山,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10万军民也跟着跳,南宋灭亡。
可以说,“北失南补”作战计划是一个糟糕的决定,金国、南宋都不是受益者。南宋停止供应岁币,金宣宗又认为宋军很容易打,便采纳术虎高琪“北失南补”的方案。结果,南宋与蒙古联手,灭了金国。没有金国做缓冲,蒙古骑兵又横扫南宋,统一中原。
参考书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