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影响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它不仅引领了我国之后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建构,在思想上也使大一统深入人心,成为日后历代帝王的目标。
虽然在现如今看来,秦朝封建体制的建立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对当年的秦始皇来说,却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创举。那么,背后又是什么原因才促使他做出一系列改革举动呢?
剧照:秦始皇
有鉴于周朝分封制所造成的混乱局面
分封制最早在商代时就已经出现并施行,不过称号还较为单调,只有侯和伯。周朝建立后,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疆域和犒劳众多功臣与宗室子弟,周王室开始大规模推行分封制,
并且完备宗法制与其互为表里,相互依托,共同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早期,这一制度十分有效。诸侯们虽然在封国内部拥有莫大的权力,但也只是将这种权力运用到促进社会发展上,始终对周王朝保持着服从的态度。周王室则通过接受他们的纳贡而变得富强,并且依靠他们来进行对外征战和对内平乱。
周公
尤其是在周公所架构的以礼治国思想下,各诸侯国对周王室更加尊重,不敢生出丝毫叛逆之心。但是,周宣王却不听“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的劝阻,强行插手鲁国内部继承人的立废事务。
这起事件不仅使诸侯国深感不快,更重要的是,周王室带头破坏了已经延续几百年的礼法制度,开了个极坏的先例。其后随着周王室的不断衰微和诸侯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诸侯们虽然碍于礼法不敢大张旗鼓地明面反叛,但暗地里已经开始为自己的争霸做打算。
剧照:周宣王
在秦始皇看来,周朝的衰微固然是因其自身的腐朽政治,但诸侯国们不守礼法、开展战争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就是因为诸侯国权力太大,
导致周王室一出现衰微的迹象便会无力对他们进行管辖。
因此,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就成了他的首要改革方向。出于这样的考量,秦始皇拒绝了王绾“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的沿用分封制的要求,而是采纳了李斯郡县制的建议,并建立了一套唯皇帝、中央独尊的集权制度。
剧照:李斯
对商鞅变法改革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宗法制的出现使得贵族们可以世袭垄断政治。虽然贵族们出身优渥,能够接受到远超平民的教育和其他各种资源,但也正是这种出身才限制了他们的目光和思想。
正如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般,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不知民情、不恤民众,事事以自己的利益获取为出发点,并且认为这一切都理所应当。如果诸侯国们处于互相和平的状态,这种情况倒也还好,但问题就在于战争时代已经到来,再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只有灭亡一途。
剧照:晋惠帝
或是为了自保,或是为了争霸,各诸侯国都展开了不同程度的变法。魏国发动李悝变法,楚国发动吴起变法,秦国则发动了商鞅变法。商鞅怀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信念,对秦朝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尤以军功爵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它不仅使秦国军队作战时勇猛无比,
成为东方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更是提拔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平民进入秦朝政坛
,将原有的贵族政治体制打乱,使国家大权得以被君王牢牢掌握。虽然商鞅变法形式多样、措施丰富,但究其核心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在使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同时将权力全部收归到君王手上。
剧照:商鞅
此外,秦国最初只是一个被东方各诸侯鄙夷嫌弃的戎狄之国,而它之所以能够成为诸侯争霸的最终胜者,与商鞅变法是分割不开的,甚至商鞅本人,都死在了缓和贵族情绪的遗弃性政策下。作为一代英主,秦始皇深刻明白商鞅本人及其变法对秦国乃至秦朝的意义和作用,自然做出了继承并发展其变法成果的选择。
匹配自身独特地位与功绩的举动
不同于周王朝那种名义大于实际的天下共主,秦始皇灭亡六国后,真正做到了把天下权力牢牢攥在自己手上。他是皇室的核心,也是中央的核心,更是国家的核心。
剧照:秦始皇
但这种核心地位肯定不能仅以权力在手的实质情况来作为体现,更需要建构一套符合这种核心地位的政治体制,使皇帝掌握国家权力这一事实传播到全国范围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只有这样,秦始皇才能更方便捷、更合理地发布一切命令。因此,当时的秦朝急需一项专门围绕秦始皇来运行的制度。
此外,正如李斯他们所拍马屁道:“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秦始皇确实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皇帝”来这一称号来彰显其独特性与伟大功绩,并不为过。
剧照:秦始皇
在这种实际作用和名誉加持的双重推动下,皇帝制度就此产生,并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之后,三公九卿这一围绕皇帝所行使权力的官员制度也开始建立起来,并最终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
总结
虽然秦朝从建立到灭亡不过短短十几年,但直到它灭亡,秦朝的影响却依然延续。而中央集权制度虽然在秦朝时期只是完成了一个初步的架构,但经历后面数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它已经变得相当完善。但作为封建专制文明的代表,即便它再如何得到改进,最终也只能消失在现代的浪潮之中,这是无可更改的事实。
参考资料
《史记》——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