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代中期战争:活在“诗集”之中的古战场

唐代中期战争:活在“诗集”之中的古战场

当我们提到古代,可能会想到古代的种种美食,古代的伟大建筑亦或者是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之间的风花雪月。现代的信息科技将浩如烟海的信息发送到我们的手机之中,我们看的一些信息仅仅只是我们感兴趣的,极多的历史被千年不断地塞外寒风吹起的沙尘淹没,沉积在时间的流沙之中。比如大家不太关心的战争。

在几千年中出现了几千乃至上万的战争的英雄形象。在你死我活的古战场,真实的血雨腥风,又曾经是如何真实又虚幻地存在着,让世人不忍提及,对于盛唐而言,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是要活在诗里的,当浮华逝去,中唐的军阀割据时代兴起,那些梦,也就破败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提到唐朝,大家的注意力会首先集中到它所代表的的中华文明之中,那是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最巅峰,也是中国古代不可逾越的高山。而唐朝的军事实力至今都是众说纷纭的,对外战争似乎唐朝也没有什么非常出名的战争,盛唐的军事实力,都有人极为地怀疑。其他的朝代,大多都是武帝是整个朝代的顶峰,而提到唐武宗李炎。恐怕全国了解的人万中无一。是不是唐朝的巨大的文明盛世让军事转而为劣势呢,现在下结论有点早。先让我们从认识唐朝最简便的方式—唐诗开始,掀开那层遮盖了几千年的金色薄纱。

1.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在我们对古代的战争想象中,战争只有双方将军和谋士之间的对抗。对于几万士兵的死伤,只是史书之中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安史之乱死亡的总人口据统计是1600万,相比较而言,在那个人贱如蚁的时代,当一名士兵并不比做一名百姓安全。

安史之乱中,常年过惯了奢靡生活,不谙世事的普通的唐代士兵,哪见过这样的阵仗。“贼军齐进,官军却,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辄辎重”,这段描写安史之乱的文字写出了当时的唐军战斗的场景,正规军尚且如此,更何况于安史之乱中被拉壮丁的普通人。这场战争耗尽了唐王朝的气数,也给唐朝的黎民百姓留下了很深的伤害。

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经亲身经历过安史之乱,他在整个国家最艰难的时候选择报效国家,曾经出任左拾遗的官职。在他的一些作品之中,都有对唐朝中期的战争的真实描写。“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简单几句把当时的社会氛围表达的淋漓尽致,如果不是因为连年战事,又有谁会在街头见到这样的场景呢。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古代生产力极为低下,正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国家之间的战事非常的频繁。

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粮食的产出速度就需要消耗人口,人地之争是古代战争的最大的源头。而在当时的乱世,生产出来的粮食更加少,就需要更多的人去战斗,就会出现田地荒芜,而主要的劳动力居然都在边疆守着苦寒塞北,民间呈现出家中只有老弱妇孺的景象,士兵只能老死或者战死边塞为止。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百姓只是统治者维护统治满足私欲的一个个工具而已,这样的生活,是现在那些向往去古代当将军、皇帝或者妃子的人所羡慕的吗。

对于在战场上面征战的军人来说,哪里有那么多的思乡之情,明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但是他们还能不能吃到晚饭,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于濆的诗句《沙场夜》,告诉了我们当时的真实的士兵,究竟是如何胆颤心惊的度过每一个闭上眼睛就似乎不会醒来的夜晚。“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这份痛苦似乎比那些“表现出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更为的深刻,哪里还有家乡,自己就是家乡,哪里还有家人,自己就是自己惟一的家人。

常年的战乱,家人还在不在,家乡又如何,这些都是一个结局清晰的问号。“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何为古战场,这些不是战场的地方才是古战场,将河水染红,也许很多的人想象不到吧。“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绝。”就让思念暂时停留在思念吧,现实太残酷了。

从汉朝张骞通西域以来,历代都对西域和广大的西伯利亚非常的看重,这里是华夏文化的最后烽火台,汉朝之后,中央对这里的管理自然是非常严格,但是很少有记载这里的故事,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只有在唐朝,这里的一些记载才多了起来。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汉朝到唐朝之间,这里发生过的历史似乎没有任何的记载。实际上这里在之后的千年都是权力的真空区。历代王朝更为在意的是中原地区,所以这次席卷唐朝的边境之乱,给了唐朝一个措手不及。

1.之与其他朝代更为数量众多的边塞记载

唐中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可想而知,此时的边疆并不太平,边塞战事频起,似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显得极为平常。当时在边境,因为常年和外部势力作战,传统下的军制已经是不符合现状。

在唐初期,还是沿用了之前的军制,即以几百人为单位,分守小县或者据点,这些只能用来防守较弱小的敌人,对于以后席卷而来的游牧民族的骑兵部队,尤其是后实力极为强大的突厥汗国的骑兵军团,即使是盛唐也只能与之勉强相抗衡。所以,唐王朝的文字对于边塞之中的描写是非常深刻且带有一丝悲伤色彩的。

唐朝最为出名的官员是狄仁杰,其次就是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后者都是节度使出身,这也给了很多人想象的空间,节度使在他们的理解之中只是一个边境的长官,为何手中具有那么大的军事权力,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直接把唐王朝送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实节度使是依循北周和隋朝的旧制,就是在边疆驻守的兵马总管,一开始只是管理调配军用品及粮草、兵员的支度使,之后随着边境压力的增大,逐渐的开始有了非常雄厚的军事实力。古代就是这样,如果边疆安静无战事,自己国家的内部就会安静很多,如果边境有战事,分裂势力和皇权的内部争斗也会轮番上演。

到了唐朝天宝年间,节度使的权力已经是非常之大,不仅手握军政两件生杀大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收税和组织军队的能力,已经成为了唐中期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是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的直接来源。在唐朝前期,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军权是严格控制的。

在《新唐书·兵志》之中有着明确记载,“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而现实就是,拥兵者大多不会轻易地释出军权,将军在军队之中的威望,永远比皇帝更大,这使得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的地方军队都在不同的时间段叛变中央政府,陆续发生了永王磷事件、刘展之乱,皇帝的威权在边疆的实际压力下,已经拱手让人。

唐朝一开始的军事对手是突厥契丹这种游牧民族,这一点和大多数的封建王朝都是类似的,从汉朝开始,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主要的竞争对手。《新唐书·兵志》之中对于唐朝的军事实力建立起的早期优势有着明确记载,“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天子又锐志武事,遂弱西北番”,在这的背后,是早期唐到中期唐之前的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

到了中期唐,国内地方军阀混战,中央政府随着皇室到处流亡,各地政府都处于战事状态,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大量的外部势力军事势力盯上了唐王朝这份最香的肥肉,都想着入主中原,成为中华民族的控制者。

同罗、党项这种长期对唐边境有威胁的国家在唐初期就是唐朝的劲敌,而到了唐朝中期,另一个名字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在千年之中未曾谋面的吐蕃。为了防止势大的吐蕃联合其他的国家对唐朝进行背刺,唐朝联合回纥和南诏国,想要采用这样的手段来对吐蕃进行孤立,而这样的做法明显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吐蕃即使自己一个国家,在唐王朝如此疲敝的时候,还是具有一战之力的。

据统计,在唐代中期,共计内战147次,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外患高达81次,这很明显已经说出了唐朝的衰落已经无法避免。即使唐朝在文化和某些地方依旧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恢复能力。但是战争就像是一阵强劲旋风,会卷走所有曾经存在过的证明,在这段时间里面,众多的唐朝诗人和学者都在这暗无天日的几十年中生死疲劳,在这唐王朝最深的黑夜之前的夜晚,恐怕只有当时的百姓才会真正明白到,权力的斗争只会带给整个国家难以抚平的创伤。

在唐末最深的夜晚来临之前,唐中期像是那块死亡般寂静的夜幕,在历史的尘埃前轰然倒塌。

参考文献:

《全唐诗》

《新唐书·兵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古战场,士兵,生活,古代,唐朝,中期,千年,战争,诗集,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唐朝,军事,战争,唐王朝,安史之乱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古战场,士兵,生活,古代,唐朝,中期,千年,战争,诗集,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唐朝,军事,战争,唐王朝,安史之乱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古战场,士兵,生活,古代,唐朝,中期,千年,战争,诗集,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唐朝,军事,战争,唐王朝,安史之乱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