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才多艺的卓越人物,他的成就是全方位的,诗词、文章都冠绝一时,书法绘画水平也有很高的造诣。
除了头戴这些桂冠以外,他还是一个久负盛名的美食家。
苏轼的一生命运多蹇,几经波折,但每次都是以豁达的心态来应对人生危机的。
他遭贬到那里,那里就留下他的诗文,他关于吃的全纪录,还有就是关于他的传说。
或许他最后也是死在“贪嘴”上,都未可知呢!
受贬黄州的时候,他给我们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千古名词,同时,也留下了他“贪嘴”的记录。
《猪肉颂》
北宋·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写了关于苏氏猪肉的制作方法,看样子苏轼也是下了功夫了。你想,一边小火慢慢的炖着,一边闻着锅中飘过来的阵阵肉香,那还不给苏轼馋死?估计哈喇子都流了一地。所以做好以后,那还不狂嚼大咽一番?
果然,每天早晨起来就是两大碗,真是解馋——他也不嫌腻!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东坡居常州,颇嗜河豚,而士大夫家精于烹是鱼者,辄招东坡享之。妇孺倾室聚于屏后,欲闻一语品题。东坡下箸大嚼久之,寂如喑者。主人黯然,屏后集者失望相顾。东坡忽投箸大声叹曰:‘值得一死于是!’合舍大悦。”《示儿编》北宋·孙奕
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河豚肉质鲜美,但是有剧毒。如果处理不好,误食之后就无药可救了。
但对于“贪食”的苏轼来说,满足一下味蕾,一切冒险都是值得的。
有人请他吃河豚,他欣然前往。在一阵风卷残云之后,吃的沟满壕平的苏轼说了这么一句话:“(吃了这天下美味),就是死了,也值得了!”
为了解馋,真是豁出命来了。
《惠州一绝·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到了岭南,哪能不食荔枝呢?
当年杨贵妃就爱吃荔枝,为了保证供应,朝廷用专人骑快马往长安城这送荔枝。
经过长途跋涉,专人专送,那一串荔枝的成本,无疑高达天价。所以才有杜牧写诗记载此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苏轼在当地遇到这么新鲜的好东西,岂能不吃个够?
但那荔枝也是容易上火的东西呀,吃多了容易上火不说,还有可能流鼻血的。
但苏轼可顾不了这么多了,他给自己定下一天300颗的量,一颗都不能少!
但是根据近年医学研究表明,大量进食荔枝,可引起低血糖,轻者会出现头晕恶心、腹痛腹泻、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嗜睡昏迷、抽搐、四肢瘫痪、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的危险状况,甚至危及生命。
但是苏轼可不管那么多,只要今天吃好了,管它明天是什么样子呢?
他为了吃河豚,都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荔枝的毒副作用至少没有河豚那么厉害吧?
他还留下过一首诗,《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子何时丹。”
翻译成现代白话来说,“荔枝到底什么时候熟啊,我都等不及了……”
望眼欲穿之情跃然纸上。
遭贬海南之后,吃的东西更多了,下面这首诗中,写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北宋·苏轼
五日一见花猪肉,
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署芋,
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
稍近虾蟆缘习俗……
这是苏轼最后遭贬到海南的食谱,或许真的就是吃了这些东西,正应了他吃河豚时说的一句谶语,“(吃了这天下美味),就是死了,也值得了!”也未可知呢。
我们今天就说说他诗词中的几个稀奇古怪的食物。
熏鼠:顾名思义,就是熏熟的田鼠了。
烧蝙蝠呢? 应该是把它做成烧烤来食用的。
蜜唧呢?这个名字很好听,但胆小的人看到后感觉真的很恶心——它是以蜜饲的初生鼠。
“ 岭南獠民好为蜜蝍,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钉之筵上,嗫嗫而行,以筯挟取啖之,唧唧作声,故曰蜜蝍。”(《朝野佥载·卷二》唐·张鷟)
这种吃法是否够残忍的了?
虾蟆:就是蟾蜍,俗称很多,什么蛤蟆、癞蛤蟆、癞猴子、癞刺、癞疙宝。
大家想一想,这一桌菜,许多都是野味,吃了以后会有什么反应?看苏轼的诗句中,感觉还是很爽的。
吃完这一桌以后,苏轼就上路了。当然,我们说的上路,不是上黄泉路,而是遇到朝廷大赦,苏轼踏上了返乡的路。
苏轼北还,经过润州、前往常州时,遇到大书画家米芾。
老友重逢,除了作诗填词之外,例行的饕餮大餐不可少,米芾宴款待苏轼所办筵席十分丰盛,除了猪鸡鸭鱼等普通荤食外,还有其他山珍海味。
觥筹交错之后,当晚就腹泻不止,《冷庐医话》这样描述道:“胸胀热雍,牙血泛滥……”
当时中医确诊为“热毒”,后来吃了几副补药也不管用,据说还把药吃反了。
那时的人还缺乏许多科学知识,并不能准确诊断出苏轼的病因。
但是,按现在的医学知识来说,离开海南时,吃了那许多的野味,体内潜伏的一些致命病毒开始发作?也未可知。
总之,公元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在常州与世长辞,享年66岁。
一代文豪,就这样永远闭上了那“贪吃”的嘴。
今天的那些“吃货们”,看到苏轼许多关于“美食”的诗句,是会流口水呢,还是会感到恐惧呢?
参考资料:《宋史》元·脱脱 《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老衲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