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司马昭政治改革:为防土崩之势,恢复五等之制,却导致五胡乱华

司马昭政治改革:为防土崩之势,恢复五等之制,却导致五胡乱华

司马昭恢复所谓的“五等之制”就是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故称为“五等之制”。

秦朝的建立意味着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虽然西汉曾部分恢复,但郡县制自秦朝以后便是主流,汉朝也不例外。

很多学者以为,司马昭恢复分封制,是借鉴了曹魏的教训。

曹魏由于曹丕、曹植兄弟曾为争夺储君之位激烈内斗,曹丕上位后,对自家兄弟采取防范和打压的政策,故宗族不强,让亲信掌权,这是司马懿崛起的重要原因。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恢复五等之制一直是司马家族的理想,是有理论基础的。

其理论奠基者就是“司马八达”的大哥——司马朗。

在东汉末世,司马朗看到黄巾起义、董卓乱政,天下乱成一锅粥,深感地方势力的孱弱和不堪一击,而在先秦时代从未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不由得怀念起先秦的分封制(“五等之制”)。

《三国志 司马朗传》“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蒐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议虽未施行,然州郡领兵,朗本意也。”

这说明,当时司马朗提了恢复分封制的建议,如果分封制一时无法实现,那么采取“州郡领兵”的方式也是可以的,这样地方就有了战备力量,能够“外备四夷,内威不轨”。

所以,曹魏时代虽没有恢复“五等之制”,却采取了“州郡领兵”的制度,保持了国家强大的武备,这是曹魏能够对东北乌桓、对西北羌族、对西南蜀国、对东南吴国多线作战依然能够保持强势的重要凭借。

到了咸熙元年(265年),司马昭早已独揽大权,平定蜀国后离篡位只剩一步之遥,他迫不及待地主导了政治改革,“始建五等爵”,正式开启了分封制的序幕。

司马昭干完这件大事情后,很快便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266年,他的继承人司马炎正式篡位,是为晋武帝。他大封宗族,把原来宗族的公、侯、伯爵大批晋升为王,有了恢复西周分封制的格局气象。

从当初司马朗的理论来说,恢复“五等之制”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地方的武备,以防“天下土崩之势”。

周朝分封制800年的国祚,也充分说明“五等之制”有它自身的优越性。

但是历史的吊诡在于,西晋恢复“五等之制”,不仅没有起到稳定国家政局的作用,反而很快引发了“八王之乱”,进而导致“五胡乱华”近300年的乱世,这是为什么呢?

1. 分封过滥

司马炎将司马氏的子弟无论良莠,大量封王,后代则袭封王侯。

晋武帝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看不下去,他建议说,这种只问出身、不问功绩的册封方式缺乏正确的导向,缺乏道义的支撑,也是得不到天下支持的,

但是司马炎不听。

这个司马攸是司马昭过继给司马师的继承人,司马师没有子嗣,司马昭一向认为自己的天下是兄长司马师夺下来的,因此,司马昭原本想把储君之位交给司马攸。

但司马昭想要立司马攸的想法被亲信贾充等人阻止,这才有了司马炎做皇帝这回事。

司马昭在临终的时候,涕泪交流地嘱咐司马炎、司马攸兄弟要和睦相处,切勿重蹈曹丕、曹植兄弟的覆辙。

但司马炎还是处处防备司马攸,在司马炎因过度纵欲身体每况日下的时候,大臣们都希望司马攸继承大统,司马炎就找个由头把亲弟整死了。西晋的擎天一柱不幸提前崩塌。

王夫之评价:“西晋之亡,亡于齐王(司马)攸之见疑而废以死也。攸而存,(外戚)杨氏不得以擅国,贾氏(皇后贾南风)不得以逞奸,八王不得以生乱。”

司马攸不早亡的话,以他的威望和智慧,国家体制会得到改良,其他贵族也能镇得住,不至于发生八王之乱。

2. 封户过多

西晋分封的诸王,规模比后世要大得多。

如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大封功臣,其中凌烟阁功臣前几位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也就实封一千三百户。

而西晋封地动不动就是上万户乃至几万户。

比如:平原王司马干封一万一千三百户;扶风郡王司马亮封一万户;琅邪武王司马伷封一万零六百户,两个儿子各封三千户;东安王司马繇封二万户;汝阴王司马骏封一万户。等等。

封户过多的结果,名义上是“拱卫晋室”,实际上国家养了一大群司马氏蛀虫,王室为所欲为,郡县实力大大下降,民间实力大大削弱。

3. 军改失策

曹魏的制度是做强地方,让“州郡领兵”,可是到了西晋,这个制度也被废除了。

在统一吴国后,司马炎命令全国的州郡全部取消武备,解散军队。

《晋书 山涛传》: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对于这项改革,山涛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汉末百年来国家多难,盗贼迭起,如果放松地方武备,是无法维护治安的,国家将会大乱。

《晋书 山涛传》(山涛)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及永宁之后,屡有变难,寇贼猋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乱,如涛言焉。

可惜,晋武帝司马炎仍然不采用。

司马炎确实有那种“只顾眼前安逸快活,哪怕死后洪水滔天”的秉性。

州郡武备代表了国家在地方建设的强大军队,州郡武备撤销后,各地司马氏的王们强化了私人武装,这就给“八王之乱”奠定了武力的基础。

因此,当初司马朗“五等之制”的理想蓝图虽好,但到了自私自利的司马炎手里,一项旨在保障社会长期稳定的复古改制,反而变成了让国家分崩离析的制度肇因。

而且,司马炎还为国家大乱提供了一根导火索,他在26个儿子中,选立了弱智的司马衷为太子,这无疑给那些司马宗族内的野心家提供了作乱的机会。

故司马炎一死,结束三国乱世不久,短暂和平的华夏大地就很快便迎来一场旷世大乱......

每读这段历史,抚卷沉思,分封制也好,郡县制也罢,都是中国历史迈入近世之前、帝王专制下的唯二选择。

就像司马炎可以为所欲为,册封大批司马氏为王,成为吮吸人民膏血的蛀虫;

就像司马炎可以“羊车选妃”,坐拥几万美人的庞大后宫,以满足一人之淫欲;

就像司马炎可以一意孤行,让一个傻子做亿万生灵的CEO,让国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难道这些都是司马氏的过错?

决定让一个傻子做皇帝的时候,宰相们在干嘛?贵族们在干嘛?老百姓又在干嘛?

难道当时的亿万生灵就没有一点脑子,没有一丝选择权?

这大概就是“五四”之后的先贤们不惜抛洒热血,也要打碎二千年“专制”枷锁的根本原因。

惟其如此,今天“人民共和”四个字才显得如此珍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土崩,政治,国家,地方,司马懿,司马昭,天下,曹魏,改革,武备,观点评论,分封制,司马炎,司马昭,司马攸,司马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土崩,政治,国家,地方,司马懿,司马昭,天下,曹魏,改革,武备,观点评论,分封制,司马炎,司马昭,司马攸,司马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土崩,政治,国家,地方,司马懿,司马昭,天下,曹魏,改革,武备,观点评论,分封制,司马炎,司马昭,司马攸,司马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