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说隋朝的存量够吃50年?看看隋朝为什么粮食充足

李世民说隋朝的存量够吃50年?看看隋朝为什么粮食充足

有个很著名的说法,就是李世民曾经说过:“隋朝留下的粮食,够唐朝吃50年”。隋朝粮食多,和隋文帝的努力分不开。

杨坚很节俭

杨坚是个勤政爱民的皇帝,而且非常节俭,一顿饭最多一个荤菜,穿的衣服也是由普通的布料制成,破了就缝缝补补,杨坚不舍得吃穿,可国库里粮食布料数不胜数,《资治通鉴》里有这么一段话。

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

杨坚觉得老百姓的税收也不高,官员说进来的比出去的多,这几年国家强盛才会存货,杨坚一高兴,下令再盖一个左藏院来储备物资。

皇帝在勤俭,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好的政策国家也不会强盛,财富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

南北朝时期一直到隋朝,贵族喜欢藏匿人口来增加自己的势力,这样平民百姓也可以少交税,有些人甚至谎报自己的年龄来少交税。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杨坚用了两个办法,一是大索貌阅,另一个是输籍定样

何为大索貌阅

隋朝时人们不能拍照,所以谎报年龄也没人知道,小的诈老,老诈小,杨坚就发动官员亲自去基层看脸查年龄,如有遗漏,地方官员要被定罪。

这项措施下,没有谎报年龄逃税的人了,也能揪出隐藏在贵族家的人口,需要赋税的人口也增加了,国家税收自然增多。

输籍定样

高颎为杨坚想的办法,配合上貌阅法,也是为了增加税收,国家纳税人口越来越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豪强。

布料还好说,粮食最难储存,隋朝的粮仓不一般,粮食在里面非常的耐放,储存粮食就是为了以后的年月里有吃的,不能坏了,这很考验当时的技术。

粮仓必须建在干燥的地方,潮湿容易变质,而且要向地下挖出椭圆形的大窖,然后在里面堆积木柴点燃,烘烤大窖的底部和四周,为了除湿。

隋朝人使用夹糠法使粮食保持干燥,大窖除湿后,铺上草木灰,铺上木板盖上草席,再放上谷糠,为粮食提供多层保险

粮仓之大,粮食装不下

隋朝有六个大仓,以回洛仓为例,东西1000米,南北365米,里面包含了700多个小粮仓,整个粮仓大约可储藏3.55亿斤粮食。

杨坚有囤货的习惯,他囤了这么多,却不舍得吃。

开皇十四年大旱,百姓饥饿不已,杨坚痛哭流涕,可就是不开仓放粮。如此妇人之仁,杨坚这点儿做得非常不好,也由此可见粮仓不是为百姓准备的。

到了杨广的时候,因为他的穷兵黩武,百姓饥饿者更多,导致反隋的人也越来越多。

起义军为了笼络百姓,占领粮仓后多次放粮,比如李密,多次开仓放粮,归顺瓦岗的百姓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壮大,无疑加快了隋朝灭亡的脚步。

结语:杨坚不愧是一代明君,结束了混乱的南北朝,使国家实力越来越强盛,多次出现国库充盈的情况,但他忘了有比物质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心。隋朝统治者囤积了那么多粮食也不愿意给老百姓,可叹可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人口,隋朝,国家,地方,杨坚很,老百姓,粮仓,存量,年龄,布料,观点评论,大窖,李世民,粮仓,杨坚,粮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人口,隋朝,国家,地方,杨坚很,老百姓,粮仓,存量,年龄,布料,观点评论,大窖,李世民,粮仓,杨坚,粮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人口,隋朝,国家,地方,杨坚很,老百姓,粮仓,存量,年龄,布料,观点评论,大窖,李世民,粮仓,杨坚,粮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