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在南宋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这个故事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岳飞。
岳飞自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岳母刺字”的故事虽记录不详,但早已流传千古。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除了这些,在岳飞身上体现最多的品格,主要集中在严管治军上。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更是成为一时的典范。岳飞治军一向纪律严明,注重遴选、赏罚分明,勤于训练、号令严明。而这些特点,从古至今都是以严治军的核心。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勤于治军、善于统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一、岳飞与金朝的较量,成就不一样的南宋
从岳飞抗金说起。
1127年靖康之耻以后,北宋灭亡。1127年6月12日,宋大将宗泽等拥护康王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称皇帝,南宋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康王赵构就是宋高宗。1134年春,岳飞上书宋廷请求北伐,收复失地。五月开始,岳家军开始北伐。
1136年(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北伐,很快占领了伊阳、洛阳。在这次北伐中,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著名的《满江红》。1140年(绍兴十年),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岳家军势如破竹的时候,南宋王室内,一场阴谋正在背地里悄悄实施。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了彻底实现控制军队和压制主战派的目的,开始预谋陷害岳飞。
一说到“金牌”,你可能会想到比赛得第一名,或者是像丹书铁券似的“免死金牌”。但这里的金牌,并不是这两个意思。
宋朝的“金牌”就是军令,代表的是调兵遣将的权力,就相当于秦汉时期的“虎符”,是同一种效果。它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传递的标志,类似于现在的快递服务,那么金牌就是那种最快最优质的快递了。它可以日行400里。所以说宋高宗就用这种方式来催促岳飞回城。
秦桧的亲信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说:
“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
宋高宗赵构在七月八日或稍后,大致与郾城之战同时,发出了第一道班师诏。
此前,岳飞在七月五日上奏报告梁兴、董荣、赵俊、乔握坚等部的胜利:
“臣契勘金贼近累败衄,其虏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惟是贼众尚徘徊于京城南壁一带,近却发八千人过河北。此正是陛下中兴之机,乃金贼必亡之日,若不乘势殄灭,恐贻后患。伏望速降指挥,令诸路之兵火急并进,庶几早见成功。”
七月十八日,即张宪从临颍杀向开封之时,第一道班师诏送达。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写了一封奏章反对班师。
岳飞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朝东往“行在”临安府的方向一再行拜礼,发出了“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的哀婉。但军令如山,即便将帅有一万个不愿意,然而皇命难违、皇权难违,岳飞只能班师回朝。多年后,人们钦佩岳飞的忠君爱国,但也有人认为岳飞是“愚”忠,对于不同的声音,每个人心中的答案也肯定不一样。
三、“十年功废”,回天无术,岳飞冤死于皇权之下
宋高宗、秦桧强令岳飞班师后,为了扫清向金人议和的障碍,先后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然后向金乞和。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
“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金兀术为免后患,非得置岳飞于死地,可见金朝的险恶用心。
宋高宗和秦桧见和议可成,像岳飞这样的良将不仅不再需要,还有碍于投降活动,加之金兀术害怕岳飞反对和议,也派人授意秦桧害死岳飞。宋高宗和秦桧便以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宋金双方终于在绍兴十一年十一月订立和议。
此时此刻突发奇想,如果“十二道金牌”变成“丹书铁券”,是不是就能够拥有像北宋包拯持有尚方宝剑那等,无惧所有、无畏皇权了呢?来看看后来人的评述:
宋孝宗: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金章宗: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毛泽东:岳飞被杀,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对于大宋这支特殊的“特种部队”,对于岳飞的忠义抗金,你怎么看呢,欢迎关注@四季文史,欢迎点评。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