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后,南宋媾和金朝不到二十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主毁约南侵,饮马长江,宋高宗的“中兴圣主”形象遭到沉重的打击。
不久,他就禅位宋孝宗,做起了太上皇。宋高宗绝后,通过对两位太祖七世孙的长期考验与冷静观察,经深思熟虑才决定了禅让大计。从宋孝宗继位后对他的维护来看,应该说宋高宗没有看走眼。然而,自决定禅位那一刻起,宋高宗仍有诸多的隐忧。在极权体制下,这种焦虑往往是最高在位者关切自己身后的历史定位时的考量。
1、宋高宗尽管创立并稳定了南渡政权,在皇位继承上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烦恼情结:侥幸得位。他之继位,毕竟不是正常政局下的先皇授予。其时作为太上皇的父亲宋徽宗与作为皇帝的兄长宋钦宗虽囚居金国,却依然在世;只是北宋遗臣借宋哲宗废黜的孟皇后(即元祐太后)之命拥立他的。其后,他也确实受到过父兄俱在不应称帝的指斥。如今,他将皇位禅让给并非己出的太祖后裔,但得位不正的这一心结依然难以消解。
2、宋高宗更为担心的是,好不容易自我标榜的圣主光环或将随着退位而衰减殆尽,而在位期间那些失德之政反而会因不在其位而日渐凸显。在立皇太子仪式上,他竟对皇太子与宰执失态说出:“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
3、宋高宗唯恐自己亲手打造的绍兴体制连同“绍兴中兴”极有可能短时消逝。对宋孝宗即位之初的恢复雄心,宋高宗不仅明确反对,而且颇有掣肘,但新皇帝仍置太上皇阻挠于不顾,决然发动北伐,不啻是公开挑战绍兴体制,尽管其后北伐失利,宋孝宗被迫回归和议体制,但这一挑战势必在太上皇内心深处激起忧虑。
1、回到原来的“正确”轨迹——重新媾和,史称“ 隆兴和议 ”。
宋朝皇帝对金朝皇帝改称臣为称侄;改“岁贡”为“ 岁币 ”,并将“绍兴和议”商议的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南宋割唐、邓、海、泗等四州外,再割商、秦二州予金国。 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2、通过影响力罢免和贬斥了一些主战派官员,使得主和派重新上台执政。
3、通过史官和后来的继任者留“名”,高宗的累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4、 借助文宣手段,标榜自己的功绩。
可惜的是,后世之人对其的评价并不高,他生前念念不忘的“中兴之主”的名号并没有得到,反而给了他的继任者宋孝宗赵昚,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后人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