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魏忠贤若是不死,带来的结果也不一定就如同太监们所说的“必不至此”,明朝的灭亡,是内忧外患诸多因素的加持下而成,并非一朝一夕造就,即便是魏忠贤扔在,顶多也是会让明朝延续少许国祚,但根本上,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而太监们所说的“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只是单纯地从对大臣的压制和管控上的角度而言,与当时的朝廷局面,关联和关系不大。
提到魏忠贤所代表的的阉党,就不得不提明朝中后期逐渐势大的言官集团。言官集团有许多派别,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东林党为首一派、与东林党对立一派以及中立的一派。在明朝的中后期,各党派之间的党争,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愈演愈烈的党争中,各党派或为公,或为私,整日里你争我斗,想方设法的将对方拉下水,甚至于不惜牺牲朝廷的利益。如在明朝末期著名的封疆案中,辽东大将熊廷粥就含恨死于党争,成为朝堂之上权力轧榨的牺牲品,致使辽东局势大乱,最终使后金无人能敌。
而在这些党争的背后,无处不见的,就是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的身影,他们利用言官力量,打击异己,将正直的大臣逐一下狱,同时,某些别有用心的言官首领,利用阉党手中掌握着东、西厂军事力量,也对不愿与自己同流合污的非自家门户之党进行打击报复,阉党与这些言官沆瀣一气,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在明天启年间,著名的正直之臣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奏疏中,历数魏党罪行,结果遭到魏忠贤党的反扑,大批唯魏忠贤马首是瞻的言官们利用言论,攻击东林诸位正直君子,魏忠贤同时命人诬陷如左光斗、顾大章、杨涟等人,最终,东林诸位君子惨遭杀害。
鉴于此,魏忠贤以及阉党之罪,不是仅仅凭借其在某些方面有部分成就就能抹除和洗白的,大明之亡,亡于党争,更亡于阉党!
在近年来,很多关于洗白魏忠贤的言论不绝于耳,言论中,对于明朝的灭亡,将责任推卸在崇祯帝急于求成,早早地杀害了魏忠贤,致使局势不受控制。而对于魏忠贤对明朝以及百官造成的伤害,只字不提,对于这种言论,实在是不敢苟同。
在此种言论中,讲到魏忠贤的些许“功绩”,大致整理后,分为以下几种:
明朝末期,各地起义不断,朝廷的军费支出愈加庞大,对于连年遭受灾害的明朝来说,逐渐捉襟见肘,这个时候,“抓经济”的小能手魏忠贤出场了,重启被东林党废除的商业税,名义上是为整治军备,对抗后金,实则是借此大肆敛财,对于军备上的帮助,微乎其微。
另外,还有一说就是魏忠贤当政期间,对于整个朝局有统筹的规划和布置,尤其是对于边防军事上,放权给孙承宗和袁崇焕,使边疆军事逐渐明朗,转危为安。实际上这种说法有失偏执,在魏忠贤当政时,明朝的各方面势力还处于较为平衡的局面,无论是朝堂之上亦或是边疆军中,大抵能臣尚在,因此,整个局面的稳定,并不仅仅是魏忠贤的功劳,而是许多大明的忠心之臣共同努力的结果,将这些功劳归之于魏忠贤,对文官武将的贡献视而不见,那可真的是让死在魏忠贤刀下的冤魂不瞑目!
关注史小生,更多不一样的历史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