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在河水边坚定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来经过宋太祖的励精图治,宋太宗继位后最终一统全国,在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之后,宋朝逐渐迈入盛世。
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宋朝,宋朝最终军力不敌,“靖康之耻”成为宋朝人的梦魇,也是在此刻,北宋灭亡。而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南宋人也“偏安一隅”,但也激发了更多宋朝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自宋太祖赵匡胤到南宋的覆灭,宋朝历任的十八位皇帝都各有作为,各有特点,其中,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赵昀出身最差,血统也最不纯正。
可正像“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样,赵昀却做出了一件非常有作为的事情,即在他统治王朝的时间里,完成了“北伐灭金”的壮举。
血统不纯
赵昀原名赵与莒,并非皇子,而是宋宁宗的远房堂侄,同时也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只是宋朝并非全由赵德昭这一脉的后人继承皇位,轮到赵昀的父亲赵希瓐这一代时,他身上的血缘已经跟皇室相差甚远。
只不过赵昀最终成为了一代帝王,关于他的帝王之象,也曾有一个传说。
在赵昀出生的前夜,荣王梦见了一个身穿紫衣戴着金帽的人要前来拜访。但等到荣王醒来后,并没有任何人,只是室内却仿若五彩斑斓,就像太阳的光芒照耀在房屋之内。
在赵昀出生的三天之后,赵昀的家人听到房屋外有车马赶路的声音,以为是有客人来,便匆匆忙忙出来瞧看,却什么也没见到。
赵昀七岁时,父亲赵希瓐去世,生母全氏带着他和自己的弟弟赵与芮回到了自己的娘家,母子三人一直在兄长家寄宿,直到赵昀十六岁,母子三人搬出。
在赵昀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宋宁宗因为自己的八个亲生孩子都因为某些不同原因早年夭折,虽然心中万分悲痛,宋宁宗也只能无奈之下命令宰相史弥远寻找配得上继承沂王王位的人选,而史弥远也不负使命,将此交给了自己的幕僚余天锡。
余天锡在找寻途中,路过绍兴,见有大雨,便在全氏的兄长家中避雨,由此与赵昀兄弟相识。
史弥远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接两兄弟前往临安进行最终的考量,在考察后,他也认为兄长赵昀更加适合作为继承沂王。
因此,嘉定十四年,赵昀选正式入主宫内,赐名贵诚,继承沂王王位。而后更是在嘉定十七年,因为宋宁宗驾崩,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改立沂王赵昀为新帝,也就是宋理宗。
北伐灭金
自从赵昀登上帝位后,便面临着种种非议。
最大的争议当属赵昀那并不纯正的皇室血统,此外,因为史弥远与杨皇后共同的谋划原因,使得赵昀自然“名不正言不顺”,这也导致他登基后将面临着种种政治危机。
但赵昀如果只能依赖他们,当然他们也十分容易拿捏自己。
当赵昀登位一年后,杨太后担心赵昀的“翅膀硬了”,决心在自己的恩人里选择了一位叫谢道清的女子,并将她送进宫内当赵昀的皇后,但说是皇后,更应该说是一位“眼线”,一个监视赵昀是否“衷心”的探子。
不过那日与谢道清一起进宫给赵昀当妃子的人中,还有一位贾家千金。那位千金可谓是闭月羞花,魅力非凡。更何况,当这位贾千金和谢道清相比,谢道清的不善言谈更是衬得贾贵妃活泼开朗。最终,贾贵妃十分讨得赵昀的喜爱,赵昀甚至想立贾贵妃为皇后。
虽然赵昀一直受制于杨太后,但因为赵昀的能屈能伸,最终也暗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
南宋中后期,蒙古在北方地区迅速崛起,成为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政权。面对强劲的敌人,宋朝内部迅速产生了不同的对外政策,但有不同的政策便代表不同的立场,自然也有不同的争议。
朝廷之上,部分人因为仇视金朝,便主张联合崛起的蒙古,利用他们共同对抗金朝以恢复中原,而另一部分人则吸取了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不希望自己的国家重蹈覆辙,而是寻求其他的途径。
在争论之中,只要赵昀偏向哪一方,另一方一定要拿出更多的证据来迫使赵昀思虑,这样的方式让宋朝一直在两种意见中举棋不定。这也使得宋朝既无法联金抗蒙,也无法联蒙灭金。
绍定五年十二月,蒙古使者来到京湖,与宋朝商议合作,共同对抗金朝。在商讨后,蒙古答应宋朝灭金以后,将河南地区归还宋朝,只不过双方没有就河南的归属进行相关方面的书面协议,而仅仅是口头约定。
当宋朝与蒙古联合的消息传到金朝,金哀宗得知宋蒙达成协议后,终于无法坐住,加急派遣使者前来与南宋见面,使者在朝廷之上据理力争,急切地表达“唇齿相依”,甚至拿出如果金朝被蒙古灭亡。
下一个一定会是宋朝,金朝还是希望宋朝来支援金朝,但这实际上也是帮助宋朝自己。但不管是出于宋人对金朝的痛恨,还是现实局势的考虑,赵昀最终还是拒绝了金哀宗。
赵昀虽然血统不纯,也出身市井,但却称帝,属实无数人眼中的“幸运”,但同时也并没人问过他心中所想,执政初期因力量不足只能依附他人,执政后期却又受到他人蒙蔽。但总体来说,在赵昀的决定下,金国覆灭,对于宋朝来说便是一个极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