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主张迁都北平的并不是朱棣,其实在朱允炆即位时就开始准备了

明朝主张迁都北平的并不是朱棣,其实在朱允炆即位时就开始准备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这是历史中的建文帝。其实朱允炆是个有雄才大略和高远眼光的皇帝,在他即位之初就开始主张迁都北平,并不是在朱棣的“靖难之役”之后永乐皇帝提出的。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后,便开始考虑都城的问题。由于历代统一王朝的都城都在中原,明朝统一全国之初,明太祖便打算择机将京师迁往北方。明太祖洪武元年,下诏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故事。洪武二年,朱元璋又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但是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朱元璋于是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洪武十一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

南京皇宫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后,由于地表下沉,逐渐形成南高北低的态势,在风水上是不祥的征兆。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派遣太子朱标考察关中地区,为迁都西安作准备。然而第二年朱标病逝,沉重打击了明太祖,令其不愿再劳师动众地更换京师。

朱允炆继位后,继承了祖父皇位的同时也继承了祖父迁都的想法,他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把都城选择在了北平,他四皇叔朱棣的封地内。于是他为了实现这个迁都的想法和既定的削藩政策,在建文元年就开始着手行动,首先削了周王的藩。但是万万没想到,由于建文帝的仁义,皇位被朱棣推翻了,建文帝也下落不明,这个迁都的计划也就只是计划了。

到了朱棣做了皇位后,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同时也为了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继续执行迁都的计划。

迁都北平的很多不得不为的因素。耗费国力的迁都无论是出于未来的政治需要,战略军事需要还是大明国内的经济需要,迁都是必须的。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寻常耕作的百姓佃户每年必须辛勤劳作,才能给地主交上租子,不论风调雨顺还是天灾连连,他们都兢兢业业,终日操劳,哪怕家中有存粮也不敢有丝毫倦怠松懈,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有忧患意识。他们很清楚,眼前的顺境或逆境代表不了将来,为了不饿肚子,他们在顺境时愈发辛劳耕作,多存余粮,灾年时不至于饿死,民间有句俗话,叫风水轮流转,未雨之时多作绸缪,困境时才能生存下去……

忧患意识用在国事政务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初太祖高皇帝定都南京应天,一则是因为太祖是淮右人,定都南京有归宿感,二则南京地处江南繁华富庶之地,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国库不虞钱粮,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人心,三则当年与张士诚,陈友谅一战定乾坤,举国思安,统一天下急需大义名分,定都南京是最快最方便的选择。

当年太祖英明,定都南京委实是必须之举,可如今时势变化,六朝古都繁华之地,表面的繁华富庶掩盖不了越来越腐朽堕落的上层阶级,身处高位,习惯了每日锦衣玉食,习惯了下面官吏的逢迎拍马,这里没有战争,没有贫穷,这里阳光普照,如临天堂。眼睛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鼎盛景象,以为整个大明天下都像南京一样繁华似锦,前几代代或许还能保持冷静,知道天下有富庶必然也有贫瘠,可是后几代呢?繁华和安定滋生了朝廷的暮气,它将会从根子上渐渐腐蚀子孙的心智,谁能保证大明的每一代君主都是明主?谁能保证每一个大臣都是忠臣?当一个国家从根子上开始腐烂时,也许只要有一个jiān臣轻轻一推,整个江山就会轰然倒塌。

居安须要思危,自古定都南京者,从东吴到南朝,再到南唐,国祚鲜有百年,这是为什么?因为皇帝和大臣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繁华,而繁华则消磨了人的意志,失去了进取之心,一个没有了进取心和忧患意识的朝廷,其结果必然是被别人消灭亡国,反观那些将国都定在离边境甚近的朝代,如汉之洛阳,唐之长安,宋之汴梁,他们却能使国祚绵长数百年,这是为什么?

因为忧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能懈怠,不能享乐,不能掉以轻心,要消除眼皮底下的外族威胁,就必须不断进取开拓,将眼皮底下的敌人赶走,赶得远远的,令自己不再处于危险的境地下,这就是进取心,被危险的国都逼出来的进取心!这样的进取心直接造就了汉唐盛世,致令国力强盛,万邦臣服!

北平曾是前元的大都,曾经的燕王府便是大都皇宫,迁都北平的话,不必大兴土木再造皇宫,国库的负担会降到最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北平地处边境,时常与méng古鞑子交战,大明立国以来一直布置重兵,而兵权是个很敏感的东西,交给谁都不放心,若是将国都定在北平,便可以由天子直接掌握兵权,不使兵权旁落,这对朝廷和天子也是大有好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即位,京师,北平,定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允炆,迁都,朱棣,南京,观点评论,明太祖,建文帝,北平,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即位,京师,北平,定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允炆,迁都,朱棣,南京,观点评论,明太祖,建文帝,北平,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即位,京师,北平,定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允炆,迁都,朱棣,南京,观点评论,明太祖,建文帝,北平,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