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李杜相会”——李白与杜甫的“洛阳会”
任见:“李杜相会”——李白与杜甫的“洛阳会”
01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比皇上李亨小一岁。他出生的那年,李亨他爹李隆基当上了皇帝。
在杜家的族谱上,远祖杜周,赫然在焉。
杜周出名,因为他是西汉皇帝刘彻时期的一个酷吏。本来在南阳太守府上当差,一个办事员,巴结上司有效,升为廷尉史、朝廷监察官。
杜周当官,特色明显,办事专看上司的意思。上司中意的人,他就故意减轻罪状,上司厌恶的人,他就故意加重处置。
02
在杜周担任廷尉史期间,被关入监狱的人数暴增,被关押的时间也都延长了。作为酷吏,服务朝廷统治的杜周受到皇帝刘彻的赏识,任命他为御史大夫,监察长,三公秩级。
杜周其人,外观老成持重,平素沉默无言,人们称他“内深刺骨” ,比起当时以恶毒著称的其他“酷吏” ,更为凶暴。
当上廷尉之后的杜周,善于揣摩皇帝刘彻的旨意,“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 。
03
有人责备杜周,不以事实为根据,不以法律为准绳,“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
你做司法官员,查办天下案件,不遵从古来的法令,专门以皇帝的意思来判决,司法官员应当这样吗?
杜周回答说:“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着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法律条文是什么?还不是以皇帝的意旨定下来的吗?前边一个皇帝,制定几条,后边一个皇帝,制定几条,就成法令了,哪有什么“古来”的?
04
刘彻当皇帝的时期,每年二千石以上俸禄的官吏,朝中九卿、地方郡守一级的干部,因罪下狱的,前后达到一百多人,加上丞相府、御史府、各郡太守和大夫们交付廷尉审讯的案件,每年不下一千起。每起案件所牵连的人数,大的数百人,小的也有数十人。办案奔跑的路程,近者数百里,远者数千里。
案件很多,办案人员无法做到详细、公平地审问,只是在按照告发状纸,引用法令条文判罪,有不服的,严刑拷打、逼取供状,就定案了。
这样的黑暗审理法,使得吏民恐惧不已。听说官府要逮捕人了,都吓得逃亡藏匿深山老林。
05
当时告状的,多给别人加上“大逆不道”的罪名,牵连人数很多。廷尉及京师官府所属的狱卒,逮捕的人数达到六七万,加上任意株连,有的年头,多至十几万人。
杜周是皇帝刘彻所任用酷吏中“从谀”有方、办案得力的打手,既承意邀功,猎取高位,又屈枉办案,贪赃受贿,因而狂发大财,家资无数。
杜周初为官时,仅有一匹驽马,鞍鞯破旧,装备不齐。干了廷尉、御史大夫十几年后,“家资累巨万矣” 。
06
杜周的两个年龄大的儿子,也都成了重要地区的郡守。他们控制着黄河两岸的税收重地,都跟其老爹一样残暴。
在杜周家中,只有少子杜延年心地善良,为人宽厚。
杜家后代,传到杜审言——杜甫的祖父,成了朝中文官。杜审言就是武则天朝中的修文馆直学士,文化院士,与当时的宰相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诗文朴素自然。
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到了巩县令的官职,全家迁居巩县——今天的河南巩义。所以杜审言在朝廷填表的时候,家乡一栏,填的是巩县。
杜甫,就出生在巩县的杜楼村。
07
杜甫是杜预次子杜耽的儿子,杜预还有个少子,就是小儿子,叫杜尹,杜尹有个儿子叫杜牧,诗文也非常好。
杜甫的母亲崔女士,早年逝世而去。崔家也是世家大族,颇有名望,因而杜甫的舅舅们、表兄弟们也都比较有名。
杜甫少时,唐朝各方面的情况尚好,他的家庭环境又较优渥,因此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自小好学,七岁能诗,自己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七岁时节思维就很丰富了,开口作诗,咏赞神鸟凤凰。九岁时节,书写大字,弄成的“作品”装了一袋子。
08
青少年时,还很活泼,“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十五岁的心,还像个孩子。身体健康结实,像头小黄牛,跑走了又跑来。院庭前面的梨树枣树,八月结满果实,一天能爬上去一千次。
杜甫少年时期,曾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对他从事诗歌艺术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五六岁时,杜甫跟着本家长辈去郾城——今之河南漯河地方赶集,在集市上看过舞蹈人士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和“浑脱”舞。“剑器”是道具,类似于木剑,“浑脱”是一种筒状的帽子。
09
后来,杜甫在洛阳跟喜爱艺术的岐王李范成为好友,在尚善坊的岐王宅中,听过音乐人士李龟年的歌唱。
杜甫也在洛阳北邙山顶的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家吴道子的壁画,五圣尊容、千官肖像,官风吏俗,不一而足。
李隆基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访晋地,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又耗数年。
10
公元735年,李隆基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回到巩县故籍参加“乡贡”考试。考取了“乡贡”资格。次年赴洛阳参加进士大试,结果落第了。
杜甫的父亲当时在兖州司马任上,杜甫没事干,也不想复习功课,就到兖州漫游。兖州,即今天的山东兖州。司马,即衙门秘书,
在齐鲁平原,官二代杜甫一浪四五年,裘马轻狂,快意无比。
11
杜甫在兖州,也写了一些诗。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来兖州探望父亲的日子,登上城南楼纵目远眺。浮云连绵在大海和泰山上空,平野伸展到青州和徐州一带。高山上仍矗立着秦皇的石碑,荒城中还存留着鲁君的殿宇。本人素来喜好怀古,独自登临之际,生出万千感慨。
12
题画诗《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白色的画绢上,仿佛卷起一片肃杀寒霜,这幅苍鹰绘画,真是超凡绝俗。耸着身子,像要攫取狡猾的野兔,斜着眼珠,活像一只发愁的猢狲。身材飞扬,简直可以捉来,像真鹰一样,呼之欲出。何时让它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弃在原野上。
13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兵曹,兵曹参军,是杜甫军队中的通信班长,这个班长姓房。
房兵曹这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两耳如削竹般尖锐,奔跑起来四蹄轻快,轻盈犹如疾风。所向无阻,不怕路途遥远,一日千里,真可托付生命。拥有如此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了。
14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巍峨的泰山,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集中了瑰丽和神奇,山南山北分隔出晨昏和朝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回旋入山,使人赏心悦目。有朝一日,我要登临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一览无遗。
15
这几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的豪迈宣示。雄鹰、骏马,激赏有加。东岳泰山,小看天下。诗人抱负,不在小啊。
可是,后来一年一年,杜甫所闻所见,所经所历,越来越黑暗、无奈。
公元744年,李隆基天宝三载,春天,杜甫到东京洛阳做“洛漂” ,结识了另一个诗人李白——李太白。
16
李白在朝廷工作过,杜甫很是羡慕,可李白说:“那不是人过的日子。”
不管怎么说,李白已经扬名,年龄小李白十一岁的杜甫,风华正茂,却没有官运。不过李白知道杜甫的文学分量,并无倨傲之意。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称颂、低头。
杜甫没有什么好自卑的,李白被朝廷驱逐,恢复了“白身”一介,道士还是自封的,尚未拿到执照呢。两人在洛阳共处一些日子,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李白说杜甫,谋求仕途不如访道求仙来得快活。你我干脆远离长安、洛阳,畅游汴梁、宋城,不亦乐乎。汴梁,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宋城,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17
杜甫觉得,访道求仙,说说而已。但是,游览汴梁和宋城,还是可以的。
他俩在汴梁、宋城游览期间,结识了同为诗人的高适。当时高适还在猛烈地复习,预备考个进士。李白、杜甫、高适三人,评文论诗,畅谈甚欢。
分手后的次年,杜甫和李白在齐鲁——今之山东又一次相见,饮酒赋诗。
李白已经迷上了炼丹求仙。杜甫忙着去长安应“通一艺者”之试,两人仓促分手。
李林甫骗李隆基说“野无遗贤” ,参加“通一艺者”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杜甫客居长安,十年时间,奔走献赋,求官不得,生活贫困。
18
公元751年,李隆基天宝十载,杜甫献上了一篇《大礼赋》 ,受到李隆基注意,“待制”于集贤院,却仍然长期得不到官职。。
公元755年,李隆基天宝十四载,杜甫被授予河西尉,河西衙署保安。保安,太丢文人的脸了!不愿意做,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军械库保管员。年已四十三岁的杜甫无奈接受了。
冬季回到奉先——陕西蒲城探家。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记录了这段悲惨不堪的生活。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19
很快,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李隆基逃窜。听说太子李亨在西北域的宁夏灵武即位,杜甫将家搬到鄜州——陕西富县的羌村避难,只身北上,投奔李亨。
杜甫运气不佳,奔赴唐朝小皇帝途中,为燕军俘虏,押至长安。在俘虏营中,杜甫看到并结识了另一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之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李隆基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中进士第,进入太乐丞工作。后来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等职务。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20
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出名,多咏山水田园,与另一诗人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暝》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1
《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书画也很好,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祖师。
安禄山攻陷长安,李隆基仓皇逃窜。王维行动迟缓被俘,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安禄山很是看得起王维,派人将他接到洛阳,硬是委任他高级职务,无奈之中,王维做了安禄山燕朝的给事中,大顾问。
安禄山的俘虏营,对文人士子看守不严。王维被接走后,杜甫瞅空子逃出了长安。
22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十日,李亨和他的小朝廷到达扶风——陕西凤翔。
长安在安庆绪的燕朝手里,李亨只好在凤翔驻扎下来,将凤翔作为唐朝复兴基地。这个“行在” ,“行都” ,成了集权意识浓郁的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千方百计,经历千辛万苦,通过敌占区,到凤翔来。
杜甫就逃出燕朝的俘虏营,深夜从城西金光门逃离长安,穿过两军对峙的大片战火风险地区,投奔凤翔来了。
23
此一时刻,老杜的装扮那叫一个惨。穿着破旧的麻衣,烂得露着胳膊,比乞丐还差。寒冬季节,冻得直打哆嗦。可是,李亨没有衣服给他。
这也难怪杜甫。人家李白也是写诗的,哪儿离战争远,跑到哪儿去。他杜甫是哪儿有皇帝,往哪儿挤。可战时皇帝,战时朝廷,本身就是个丐帮,新入伙的乞丐,衣不蔽体,也没办法给他解决。谁叫他太想当官了呢?艰苦岁月,自己先将就吧。
24
李亨封杜甫为左拾遗。“拾遗” ,顾名思义,就是把皇帝丢失的东西捡起来。属于一个微小的谏官,或者叫言官。
虽然秩级不高,但是找到了组织。谏官呢,又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杜甫先生的革命志气非常高昂,乞丐生活的寒酸穷苦,都不怕了。
左拾遗、左谏议官杜甫到凤翔以后,很快跟房琯成了好朋友。
杜甫看到好朋友被降职,利用自己言官的左拾遗身份,替房琯出头,说好话,说什么“旷朝”是小问题,皇帝不应该小题大做。
25
李亨怒不可遏,认定杜甫这个乞丐不是不长眼,而是房琯的同党,当即要处置杜甫。新任中书侍郎、副立法长张镐,好心替杜甫求情,说他是个政治白痴,仅在公器私用,徇私而已,没有参与团伙的可能。
李亨宽大了杜甫,放了他一马,将他贬为华郡司功参军、华郡地方兵府文书。
华郡即是今天的陕西渭南,尚属燕朝占领区。杜甫可以先不到职,但诗人的仕途就此完毕。
(选自任见著《洛阳城》第一百二十七章“兵燹的哀痛”,有编辑和删节)
~~
任见,另署后山,理科出身,早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主要作品有《西欧史传》(6卷)《帝都传奇》(10卷),《牡丹传奇》(10卷),《刘禹锡传》,《白居易传》,《曹操传》(陆版+湾版),《丝路密码》(2卷,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洛阳往事》等逾百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