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郑和,我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的扬帆起航,一次次的胜利出使,给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都留下了伟大的篇章。可以说,郑和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军事才能、外交才能以及丰富的地理、文化、宗教知识。
然而,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明成祖朱棣为什么选择了郑和?郑和在下西洋之前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经历?我们来看看郑和的前半生。
这还得从郑和的先祖赛典赤·詹思丁·乌马尔说起,这个有点拗口的名字是阿拉伯语的音译。“乌马尔”是名,是阿拉伯地区的贵族,而且不是一般的贵族,是传说中的“圣裔”——穆罕默德的后代子孙。
乌马尔人帮助蒙古人打天下,后来驻扎在云南。郑和的祖父不知什么原因随了母姓,改姓马。郑和的父亲名为马哈支,生有二子四女,长子为马文铭,次子为马三保。马三保就是后来的郑和。
由此可知,郑和是如假包换的阿拉伯贵族后裔。在郑和10岁之前,他的父亲马哈支经常给他讲一些海外的传闻,也会给他讲一下海外的风土人情,这给年少的郑和开阔了眼界,为他后来的远洋航行埋下了伏笔。
公元1381年冬天,那年郑和刚好10岁,对他来说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明朝军队攻进了云南,战乱中,马三保与家人走散,成为了明朝的俘虏。更加不幸的是,他在这里惨遭宫刑,成为太监。
明朝是马三保的仇家,也是马三保的“贵人”。没有明朝,马三保不会失去家园,成为太监;没有明朝,马三保也不会屡下西洋,名垂千古。马三保与明成祖朱棣的一次偶遇,改变了他的命运。
明成祖朱棣当时还是燕王,非常喜欢这个少年,于是就把他留在身边做了侍卫。之后,在“靖康之变”中,马三保为朱棣出生入死,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给朱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朱棣称帝之后,赐马三保“郑”姓,改名“和”,从此,马三保就成了鼎鼎大名的郑和。后来明成祖朱棣命郑和出使日本、泰国,又兼监造船舶的职责,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远航积累了基础。
明成祖朱棣的知遇、信任和有意栽培,再加上郑和本身的经历、学识,这些条件让郑和成为下西洋的唯一人选。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开始第一次下西洋,开始了他伟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