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王勃:大唐一颗闪耀的流星,虽然只活了26岁,却惊艳后世千年

王勃:大唐一颗闪耀的流星,虽然只活了26岁,却惊艳后世千年

文|四季文史

是一块玉总需要大师的雕琢,才能显现其价值;是一块金子,也总有发光耀眼的时候。从来没有天降神童,只有天纵奇才。

唐朝,因其开放的遗风,成就了很多文人墨客,而出自于他们之手的文章,也一度光耀千古,流传至今。

王勃,因一篇《滕王阁序》,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照耀了初唐文坛。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的成功也非天赐,而是因为他生长的环境。

其父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人如其名,他是一个非常有福气的人,王勃兄弟7人,他排行老三。说王福畤有福气主要是因为古代缺乏劳动力,一个家如果男丁兴旺,那就是有福的象征。

王家属于太原王氏,是一个大家族,世代为官。王勃的爷爷王通,是隋朝末年儒学大家,手下有很多弟子。

在祖辈的影响下,王勃喜好舞文弄墨,尤其喜欢阅读。据《新唐书》记载:

(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王勃,妥妥的早慧少年,能站在这个起跑线上,就嬴了很多同龄孩子。

14岁那年,当朝宰相刘祥道直夸王勃:“此神童也!”这样的人才朝廷肯定要破格录取。在他的一番操作下,14岁时,王勃成了唐朝最年轻的公务员。刘祥道堪称王勃第一个伯乐。

王勃堪称学霸,即便不破格,他照样可以通过科考轻松走上仕途。公元666年,年仅16岁的王勃轻轻松松考中了幽素,被任命为朝散郎,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干部。之后,他被安排在唐高宗之子李贤的沛王府中做文秘工作。

当然,王勃的文学功底自然了得。期间,他的一位好友要去四川上班。送别时,王勃大笔一挥,一首名震千古的送别诗横空出世,这便是流传至今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虽然是分别,不过却没有儿女情长,也没有如泣如诉,更没有伤春悲秋,而是大笔一挥,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离别的豪情,被王勃一笔带出。

这首诗让人神清气爽,通达有志,此诗也成为了中国诗词海洋里最霸气的赠别诗,跨越数千年仍然震撼人心。

可别忘了,此时的王勃才十几岁而已。如此年少,却有着如此非凡旷达的思想高度和文学功底,这便注定了他日后必将有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王勃的才情也让唐高宗有所耳闻。在封建王朝,皇帝会选择贤良的才子入王府,相伴皇子。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有德之人影响并教育皇子,除了劝诫他们不要有夺位之心,更是为了帮助皇帝好好教育皇子皇孙。说白了,花钱请一个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老师,也是皇家看重的一件事。

乾封二年(667),在吏部员外郎皇甫常的赏识下,王勃进入了沛王府。沛王就是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第二子李贤。这一年,王勃17岁,李贤15岁。

在古代流行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虽然王勃貌似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但稍不留神,也将招致祸患。

当时宫廷内外流行一种游戏叫斗鸡。沛王和弟弟英王李哲也很热衷这个游戏。

有一次,两兄弟正玩得酣,被王勃看到了,他便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而这篇文章用的体裁是“檄文”,这是很严肃的文种,一般只在声讨敌人时用的文书。好巧不巧,这篇文章后来又被唐高宗看到。

李治很生气,因为在他的脑海里,玄武门之变的血迹还未干,父亲诛杀叔叔们的血腥情景还让李治后怕,而这片檄文,是不是又在挑唆自己的儿子们内斗呢?震怒之下,王勃被贬出了沛王府,再不录用。这一年王勃20岁。

自己虽然年轻,但天下之大,似乎并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因为自己已经被皇帝“拉黑”。思来想去,他去了西南。

蜀州风光旖旎,风景独特,王勃想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放空一下心情。昔日的川蜀大地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天下,是啊,人生能遇到一个明君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每每想到这里,他便羡慕起诸葛亮。

王勃的内心深处仍然想着仕途。他本打算再参加一次科考,但考虑到自己政审通不过,他还是放弃了。但想要走上庙堂,必须要回到长安。

在好友陆季友的建议下,王勃来到来到虢州(长安和洛阳之间)做了参军,因为王勃懂医术,他打算走个“偏门”,以获取更多的机会。

然而,年少轻狂的王勃在虢州并不受待见,要知道,这种同事关系,也很容易遭人构陷。

果不其然,一名叫曹达的官奴私逃到了虢州,请求王勃相助。王勃一开始没细想,就将其藏在自己的住处。后来觉得不妥,又将其杀死。

古代官奴私逃是要犯杀头之罪的,王勃的做法无异于包藏罪犯,他就是板上钉钉的“共犯”,深究起来,王勃当斩。

不过很多人觉得曹达之死并不是王勃所为,而是他的那些同事,也就是说,王勃是遭人算计的。但那只能是猜测,王勃最终获罪被囚。

同年八月,李治和武则天“二圣”同掌天下,天下大赦,王勃有幸免除死罪,不过他的小官再也当不成了。

王勃的父亲王福畤也被牵连,由京官被贬为交趾县令(今越南)。王勃深感自责,他决定跨越千里去探望父亲。

公元675年,王勃在前往交趾的途中,路过南昌滕王阁。当时洪州都督阎伯屿借重修滕王阁之机,开了一个文学派对,要请人为诗集做序。

阎伯屿邀请了很多贵宾打卡滕王阁,王勃也在受邀之列。在一众宾客面前,阎伯屿有意让自己的乘龙快婿拿出精美文章,博得美名。于是觥筹交错间他站了起来说道:在座诸位,谁能做一篇《滕王阁序》呀?

阎都督正准备招呼自己的女婿,此时有人先声夺人:我来试试!

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王勃。阎都督心中不爽,但只能强颜欢笑,说:请!

这边说完,尴尬的阎伯屿便拂袖而去,同时他还不忘叮嘱家丁,务必把王勃写的东西拿与他看。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家丁这边偷偷禀报,那边只见阎都督由不屑到惊奇,直到家丁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拍案而起,说道:真乃天才也!

无疑,阎都督开始对王勃另眼相看,并被他的才华深深震撼。他内心感叹,幸好他没有让女婿出来写文,否则肯定自讨没趣。而《滕王阁序》一出,满座皆惊奇,无人与之争锋。

一篇不到千字的短文,却贡献了近40个成语,虽是骈文之体却是盛唐之声。单单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深远,堪称精妙,让人百读不厌。

只是,众人皆惊,独王勃失落,想起曾经的壮志未酬和远在千里之外的老父,他的心中只有无限愁绪。

到交趾探望父亲之后,王勃渡海北归,途中溺水而逝,真是天妒英才。

王勃死的时候年仅26岁,墓地现存于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

惜英年早逝,天涯何处觅知己。叹华章永存,海内无人柱长天。

王勃去世之后,大唐文坛无不为之震惊,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大唐诗坛一哥或许轮不到李白了。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李治,后世,大唐,流星,王勃,皇帝,虢州,唐高宗,王府,观点评论,王福畤,李治,阎伯屿,王勃,李贤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李治,后世,大唐,流星,王勃,皇帝,虢州,唐高宗,王府,观点评论,王福畤,李治,阎伯屿,王勃,李贤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李治,后世,大唐,流星,王勃,皇帝,虢州,唐高宗,王府,观点评论,王福畤,李治,阎伯屿,王勃,李贤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