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分久必合,当年杨坚逼迫北周宇文氏禅位,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经过隋文帝的“开皇之治”,隋朝日渐强大,让突厥、高句丽等邻国忌惮不已。但隋文帝看似英明,最终却在传位问题上犯了错误,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内斗不已,最终杨广凭借自己出色的演技,成功把杨勇扳倒。杨广继位,也就是隋炀帝。
杨广以“千古一帝”自称,好大喜功,他称帝后,不仅大肆海选美貌女子,骄奢淫逸,而且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修筑洛阳行宫,大兴土木,要“兴宇内第一宝殿”。第二,开挖运河,要“贯通天下航路”。第三,远征高句丽,要“展华夏之国威”。
可惜,隋炀帝对接下来事态的发展,预料未及,杨玄感造反,隋朝耗费大量国力平叛,再加上远征高句丽不顺,让支持隋朝的门阀纷纷抱怨,所以,发生了18路反王造反的事情,天下大乱。而此时,隋朝国力衰弱,隋炀帝眼看叛军原来越多,欲哭无泪。
且说此时的晋阳,李渊犹豫不决,最终李世民和刘文静把李渊灌醉,利用晋阳行宫中的两个宫妃,逼反李渊。李渊不得不火速召回各地心腹,起兵反隋,攻下长安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九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成功继位,史称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不是开国君主,但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世民文武兼备,虽然继位方式颇有争议,但他不失为一位明君。特别是善于用人,手下不仅有房玄龄等谋臣,更有魏征等谏臣。
李世民登基后,为了总结朝代的兴衰,提出以史为鉴,对历史上的君王都做了一番研究,在研究隋炀帝杨广时,李世民颇为疑惑。按照辈分,杨广是李世民的长辈,但在李世民起兵以前,杨广的名声已经被天下人唾弃,都说他是昏君。可李世民看到杨广批阅的奏折,以及发表的言论记录,感觉杨广不仅不是个昏君,而且还是个明君。
有一日,李世民对魏征说:“朕看过杨广的诸多言论,如果要评价他,可能用‘尧舜之君’这四个字比较合理。他在奏折中,处处为天下苍生考虑,处处为大隋天下着想,朕不明白,他这样的皇帝,为什么会被人说成昏君呢?”
魏征说:“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善于伪装的,杨广说尧舜之言,却不行尧舜之事,他处处言及百姓,心中却无百姓,这种口是心非的人,怎么能不是昏君呢?”李世民听完,沉默半晌,说道:“如此,朕受益匪浅!”
笔者认为:封建社会,皇家言行要为天下表率,杨广本身就是个“演技”很高的皇帝,他对自己在奏折、圣旨中的言论非常在意,更有专门的人负责粉饰这些文字,所以,看起来,杨广是个“爱惜臣民”“殚精竭虑”的好皇帝,实际上,在美好的言论之下,杨广昏聩的一面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