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法门寺地宫里的舍利子,“害死了”两位皇帝,还差点要了韩愈的命

法门寺地宫里的舍利子,“害死了”两位皇帝,还差点要了韩愈的命

据传,法门寺(法云寺)最初建设于东汉明帝十一年(68年),坐落在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

后来到了隋朝的时候改称“成实道场”,唐初又改名“法门寺”,并且有“皇家寺庙”的荣称。

学过历史的人们都知道,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盛世,而佛教也是自隋唐时期逐渐开始盛行起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更是为佛教传入中国提供了一个良好文化交流的环境,再加上隋朝有两位皇帝对于佛教尤其重视,更是为唐代的兴盛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一是隋文帝杨坚,自小在寺庙长大,与其有着很深的渊源,据历史记载,文帝在位时期共建造寺院3792所,对于佛教的发展可谓是尽心尽力。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让佛教被更多的人所知晓,以至得以流传至今。

传说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在去世前说过,要待佛步遍天下之时,才能将舍利子向众人展示。

而与释加牟尼同一批信奉佛教之人逝世之后,佛教也还没有真正盛行起来。

根据《法苑珠林》的记载,在中国,阿育王塔有19处,后来大概在东汉桓灵年间建成了阿育王寺,也即法门寺前身。

传言佛教的信徒认为,舍利子是得道高僧经过火化之后得到的如结晶般的物体。

相传法门寺藏有佛祖释加牟尼的佛骨,有指骨一节,在最初关于舍利子的说法中,只有释加牟尼圆寂后产生的结晶体才有资格被称为舍利子。

由于舍利子的数量极其稀少,再加上被世人赋予了精神层面的含义,因此,舍利子在信奉佛教的古人看来,是需要被世人尊敬、供奉起来的。

由此可见,法门寺成了拥有国内现存唯一佛指舍利之地。

开元十四年,唐高宗欲迎舍利子回长安时,长安城万人空巷、万巷皆空,百姓们都争前恐后,想要一睹舍利子的模样。

在整个唐王朝先后20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有八位皇帝,六迎两送法门寺的舍利子。

不过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只为了迎请舍利入宫供奉,当然存在着一些缘由。

第一种可能。相传高僧言说舍利应三十年迎请一次,可以息灾、祛病、免兵乱。迎请舍利子可以让百姓无忧,国泰民安。

第二种可能。便于皇帝及后妃瞻礼供养。

这里要提到,在唐武宗在位时期,恰好碰上了每隔三十年迎舍利的时候,但武宗是道教的信奉者,对于佛教极为厌恶,进行了多次灭佛活动,这对佛教之徒来讲无疑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不过在唐武宗去世之后,即位的宣宗下令复兴佛教,佛教的势力又如雨后春笋般复苏起来。

唐懿宗将佛骨舍利视为至高无上之物,不但亲自起身去往佛寺进行膜拜,而且之后还把佛骨迎入皇宫内道场。

百姓也陷入了这一场供奉佛指舍利的狂欢中,摒弃了理性的思考,不惜将自己身上骨肉作为献祭之物。

皇帝作为一国的君主,一个指示或是一句话,就能让大臣身首异处,所以很少会有大臣冒着生命危险向圣上上书直谏。

韩愈就是因为两次上书而差点丢失了性命。其中一次便是与佛骨舍利有关。

唐宪宗在元和十四年的时候,打算去往陕西凤翔的法门寺,将佛指舍利迎取进入宫中供奉。

所以,韩愈对宪宗迎请舍利不以为然,向圣上直言进谏《论佛骨表》,一题作《谏迎佛骨表》,宪宗认为韩愈是在暗讽自己事佛将命不久矣,于是大发雷霆。

韩愈险些丢了性命,但好在有宰相裴度等人为他求情,劝谏宪宗宽容大量,才能留住敢于进谏的臣子。最后宪宗退让,韩愈在刑部侍郎的任上被贬潮州。

根据现代的科学和医学的知识,相信大家对舍利子的构成是什么,以及对于佛教的传入和韩愈上书直谏的缘由都有了初步的见解。

对于佛教,我们在认识的时候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学习其中尊重包容、平等多元为价值的思想品质,也应该学会判断不好的部分。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信奉的理念,这是作为公民的自由,但我们还是要有科学的理念,切勿盲目偏听偏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牟尼,佛教,历史,释加,皇帝,中国,法门寺,舍利,阿育王,韩愈,观点评论,唐懿宗,佛教,舍利子,法门寺,韩愈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牟尼,佛教,历史,释加,皇帝,中国,法门寺,舍利,阿育王,韩愈,观点评论,唐懿宗,佛教,舍利子,法门寺,韩愈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牟尼,佛教,历史,释加,皇帝,中国,法门寺,舍利,阿育王,韩愈,观点评论,唐懿宗,佛教,舍利子,法门寺,韩愈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