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发兵攻打北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吊死煤山,明朝灭亡。李自成于三月十九日,占领了北京。
在占领北京之后,长江以北的地区望风而降。在整个北方,就只剩下山海关一带的吴三桂所部明军进退失据。这支军队,是明军中有名的关宁铁骑,战斗力很强。而吴三桂也是一员悍将,在辽东作战中屡建奇功。
但是,当吴三桂率军到达永平的时候,得知大顺政权正在北京开展“追赃助饷”的运动。并且误闻自己的父亲被拷打将死,全家受辱。吴三桂认为自己降顺不会有好的结果,便叛逃山海关。吴三桂击走李自成接管山海关的兵马,重新占据了关城。
四月二十一日,山海关战役打响。双方在山海关西的石河地区激战半日,吴三桂的军队退回关城。到了第二天,双方又在石河地区进行激战。战至中午,吴三桂的军队已经渐渐不支。眼看大顺军已经胜券在握。
就这样,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山海关之战落下了帷幕。李自成的大顺军遭受了惨败,被迫退出北京,从此一蹶不振。
在这次战役中,李自成本来信心满满,认为这一仗稳操胜券。可是,最后却落得个如此的下场,那么,他究竟失败在哪里呢?
而山海关虽然险要,但是它的防御方向主要是向东的,西面是山海关比较薄弱的防御方向。在李自成的集中兵力攻打下,是难以防守的。因此,吴三桂选择和李自成野战的方式。
但在李自成数量和质量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吴三桂取胜的机会是渺茫的。是清军的参战挽救了吴三桂的局势,是指反败为胜。据当时的目击者说,吴三桂和清军的数量要比李自成军队的数量超过一倍。就这样,当军队的数量和质量翻了过来,再加上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李自成的大顺军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
但是,仅仅将李自成的失败归结于时间,似乎有点片面了。李自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在战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他根本没有考虑到清军入关这个情况。在他的计划里,就只有吴三桂这一个敌人。
而相比较李自成,清政府的眼光要看得更远一些。多尔衮为首的清政府统治者们,在三月六日得知吴三桂放弃宁远的时候,就决定进行军事动员,准备在四月初发动入关行动。到了四月四日决定南取中原,四月七日誓师,多尔衮率领十几万清军出动,九日离开沈阳,准备在喜峰口和墙子岭一带入边直取北京。
由于李自成在战略上犯下的巨大错误,使得他在山海关之战遭受了惨败。我们可以预见到,就算是李自成在山海关取得了胜利,清军也还会按照自己原来的计划入边攻打北京。这样一来,根本没有准备的李自成,凭借他在北京的那些人马,又如何能够抵挡迂回入边的清军。
这样,即便是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就算取得了胜利,也难免会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陷入困境。在外有清军入侵,内有矛盾激化的情况下,李自成失败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这一切都源自于他过于轻视清政府的势力,在战略布局上犯下的巨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