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上映的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传》中,李渊会在太原起兵反隋,是因为被李世民和大晋阳宫副监裴寂“陷害”,如果再不起义,等待自己的一定会是死亡,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只能选择揭竿而起。
但在真实历史上,李渊其实是一个富有野心的人,而要论他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只需要看看他4个儿子的名字,就足以看出。
从效力隋廷到起兵反隋
李渊7岁得到袭封,是为唐国公。后来杨坚成为周静帝的大丞相,他将李渊的本姓归还,等杨坚建立隋朝后,李渊开始效力隋廷,由于备受独孤皇后和隋文帝的器重,李渊在朝中多次担任要职,执行一些重要任务。
后来太子杨广即皇帝位,李渊在朝中仍然比较吃得开,隋炀帝对李渊相对比较信任,在杨玄感利用民愤起义反隋时,隋炀帝还交予李渊一定的兵权。不过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李渊一直在广交天下英豪,这使得隋炀帝开始猜忌李渊。
原本隋炀帝就对李渊不太满意了,在他下诏让李渊到自己巡行的所经之处时,李渊又称病没去。隋炀帝与李渊在宫中的外甥女王氏聊起时颇有深意的反问,李渊是不是病的快死了。《旧唐书·高祖纪》记载了这段往事:
“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否?’”
也是从这之后,李渊开始酗酒受贿,希望能自保:
“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
这些小动作让隋炀帝暂时放松了对李渊的警惕,隋炀帝还因为李渊立了战功和进献鹰犬,升过李渊的官。到大业十三年时,李渊被正式任命为山西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不过由于这些年隋炀帝越来越多疑,于是李渊有了揭竿而起的意图。尤其是在对突厥入侵的防御战失败后,隋炀帝着人拘捕李渊,虽然后来李渊被赦免,但也坚定了他要起兵反隋的念头。
在这一年,李渊开始招兵买马,还将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到晋阳,准备起兵反隋。七月五日,李渊自率甲士三万誓师,正式起兵。
如此看来,李渊似乎是因为隋炀帝的多疑和险些被隋炀帝处决,不得已才揭竿反隋。但其实早在隋文帝杨坚还在世的时候,李渊就已经有夺取天下的野心了,这从他给儿子们取得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
四子之名藏野心
李建成出生于公元589年,此时隋文帝杨坚还在为统一天下而奋斗,而深受杨坚和独孤皇后器重的李渊,由于早年还本姓之恩,再加上发展势头正盛,他其实并没有反隋的想法。
相较而言,他更想要“建功立业,成就贤名”,从古至今,绝大多数臣子都希望青史留名,而杨坚对自己的重视,显然在推动他不断朝着这个目标进发。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李渊的确有野心有抱负,不过这份野心还没有上升到要成为天下之主的程度。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终于统一天下,接下来,便是开皇之治。开皇之治的出现就像是一记定心锤,让李渊有更大的信心去建功立业,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贤臣。
但是从公元593年开始,进入晚年时期的杨坚变了,他先是下诏建立仁寿宫,一时间“平山填谷,以建宫殿”。
当然,身为皇帝想要建立一座宫殿没什么可指摘的,但问题就是,在建造这座仁寿宫的时候,由于督役严急,致使当时“丁夫死者以万数”。
当杨坚看到仁寿宫的时候,也曾发怒,称负责此事的杨素是在“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但是因为独孤皇后很满意仁寿宫,结果隋文帝不仅没有追责,还给杨素赏赐了很多东西。
这也就算了,晚年的杨坚还很多疑,总是听信谗言滥杀大臣,像虞庆则、史万岁等功臣故旧,都被上了岁数的杨坚陆续处决。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杨坚更是“不复依准科律”。
公元599年,李世民和李玄霸出生,基本从这一年的前后,李渊生出了建立新朝,取代隋朝的想法。因为这时候的杨坚行事更加荒唐,他颁布了很多严苛刑罚,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等,同时还很热衷于给宫人施加廷杖刑罚:
“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
这些都导致民间百姓惶恐不安,宫内宫人战战兢兢,所以他给二儿子取名“世民”,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延续盛世,安民乐业”。
不过这个寄愿,很多忠君爱国的大臣也会有,正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当时很多读书人和为官者的精神追求。
那么为什么这个寄愿在李渊身上,就变成了想要夺取天下的野心的体现呢?根节在李渊的第三个儿子——李玄霸的名字上。
“玄霸”其实就是“长远计议,称霸天下”,“玄”有深远,远的含义。如果说李渊只是想当一个合格的贤臣,那么他必然不会有称霸天下的想法。
所以说,李渊给二子、三子分别以“世民”、“玄霸”命名,其实是寄托了他想要取代杨坚成为盛世的缔造者,安民乐业的愿望,而要如何实现这个愿望?答案就是好好筹谋、从长计议,最后称霸天下。
在李世民和李玄霸出生后的第二年,杨坚废了太子杨勇,然后将杨广立为新太子。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去世,这对于隋文帝杨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杨坚的行为处事变得更加荒唐。次年,李渊又添了一个儿子,他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元吉”。
“元”有大的意思,“元吉”,也可以理解为“大吉”,李渊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筹谋中可以“万事顺遂,逢凶化吉”。
如愿以偿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成为新的天下之主。在杨广手底下做事的过程中,李渊就一直在不断结交天下英豪,虽然明面上在为杨广做事,但背后其实是在借助手中的权力扩大自己的势力。
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在李渊决定揭竿起义后,
“远近响应……二旬之间,众得数万。”
毕竟从李渊定下起义到迅速集结其一支军队,期间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若非早有筹谋,进度绝对不会如此之快。
尽管多年来有很多人都说李渊是被迫起义,但只要看看他四个儿子的名字就懂了——李渊此人野心勃勃。而难得的是,他有撑得起野心的才能,如此,方才有了之后的武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