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万功
明洪武26年间(公元1393年),朱元璋以谋反之罪,下旨将蓝玉处斩。
这就是明初四大案件之一的“蓝玉案”,受牵连人数多达数万之众。
古代有句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道出了建国后皇帝害怕那些开国大臣谋权篡位,对他们大开杀戒情景。然而,一些大臣也确实居功自傲,放荡不羁……朱元璋的手段也过分残酷,因此被后人所诟病。
这些人当中 ,不能说没有被冤枉的,但蓝玉的死,纯属咎由自取。
他能够活到朱元璋晚年,已经是一个奇迹了。虽然他骁勇善战,但也经常做一些荒唐之事。
一次,蓝玉打仗获胜,瞅见俘虏中有一个女子年轻漂亮。经询问,她原来是元朝皇帝的妃子。蓝玉大喜过望,皇帝的妃子,如此美貌,于是不假思索,便将其掳入营帐内,强行霸占。
只是作风问题也就算了,可是第二天,人们却发现这名妃子突然自尽了。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蓝玉竟然和没事人一样。
不难想象,朱元璋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的情形。
对于元朝,朱元璋的策略一直是恩威并施,一边打击,一边安抚。这些元朝的家眷,朱元璋原本想要慎重安置,结果蓝玉却作出这种事情,让他无法善后,更无法安抚那些元朝的旧民。
当然,这还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甭管这名妃子现在是不是俘虏,她都是皇帝的妃子,身份摆在那里。你蓝玉胆敢打她的主意,你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想当皇帝?
这么说来,蓝玉已经触碰了朱元璋的底线。不过,朱元璋当时并未直接处罚他,而是采用敲山震虎的办法给了他一个警告:把原本打算封他“梁国公”的梁字改成了凉,即 “凉国公”。一字之差,让人不由惊讶——蓝玉这是要凉了。
另有一件事,更为奇葩。蓝玉率领大军返回时,深夜抵达喜峰关。守门的官吏未及时开关放人,蓝玉竟然让部下攻打关门,破门而入。
守关人固然有错,用军队攻打自己的关隘,这不是蓄意制造混乱?这种囧事在开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也只有蓝玉能做得出来。
即便如此,朱元璋还是未将蓝玉治罪,令人大惑不解。
这是怎么回事?主要是和太子朱标有关。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系长子,又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他在朱标身上花费了大量心血,而朱标和蓝玉的关系又十分密切,每次蓝玉闯祸,朱标都替他去朱元璋那里求情。不然,就凭蓝玉犯的那些罪行,朱元璋绝不会饶他。
当然,朱元璋也不会只是因为朱标的求情就放过蓝玉。真正的原因,还是想要晓得蓝玉对朱标是否忠心。
蓝玉曾不止一次劝说朱标,要他提防燕王朱棣。
他深知对储君的争夺是极其惨烈的,朱标虽然已经确为立太子,只要他一天没有继位,就会存在着变数。隋炀帝杨广不就是设法扳倒太子杨勇才上位的吗?为此,蓝玉一直帮朱标盯着那些有威胁的藩王。
思来想去,认为燕王朱棣的威胁最大,多次谏言朱标,朱棣迟早要谋反,希望朱标先下手为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朱标心地仁厚,而朱棣又很擅长演戏,朱标最终没有采纳蓝玉的建议。
蓝玉此前的这些行为,早被大内的锦衣卫盯上了,并报告给了朱元璋。正是因为这些事,让朱元璋认为蓝玉对朱标忠心可嘉,才没有杀他。
熟料,朱标英年早逝,这一变故,让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朱标的去世,是一方面,最终让朱元璋真正对其动了杀心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朱元璋命人将“蓝玉案”的供词编撰成了一本书,叫《逆臣录》。这本书里面有多大水分,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其中有一段供词,很能说明蓝玉当时的处境。
按照东莞伯何荣的弟弟何宏的说法,蓝玉曾经和他说:“如今陛下重病缠身,而太子又年幼,我手握重兵,不如一起反了吧!”仅此一句话,丧命足矣。
眼下,朱元璋命将不久,其长子朱标早逝,他儿子朱允炆又很年幼,等朱元璋一去世,明朝就面临着主少国疑的困境。假如朱元璋能再活十年,那时朱允炆已长大成人,就不存在主少国疑了。
在这十年内,蓝玉能殚心竭虑辅佐朱允炆,那么朱元璋也许会放过他。所以说,关键并非是朱标去世,而是朱元璋等不及了。于是,就有了“蓝玉案”。至于那些受牵连的人,只不过是朱元璋替朱允炆铺路的牺牲品罢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