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诞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肇启
“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
正如火如荼地在奉贤博物馆展出
博物馆闭馆后
展厅里的文物们都在聊什么呢
让国宝文物中山壶带你一探究竟吧!
中国汉字文物大会
开灯开灯!
中山壶“萌兽”亮相啦!
带着帮助方壶解除封印的任务,
中山壶走遍展厅,找到7个对称的汉字,
成功“解锁”鸟虫篆,
一起看看它找到的神奇汉字吧!
癸
在甲骨文展区,“中山壶”在一件商武丁时期的卜骨上找到了第一个对称结构的汉字“癸”。
癸(拼音:guǐ)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似二物相交状,稍复杂的写法是在四角添加短划,有出头和不出头两种构形,呈对称状。后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成为如今的“癸”字。
宫
来到随州青铜重器的展区,“中山壶”在四个独立展柜间穿梭寻找,竟意外撞见了同样来自湖北随州市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的“镈钟”,并在其器身上发现了第二个对称结构的汉字“宫”。
宫(拼音:gō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宫”是象形字,本意为房屋,镈钟上的篆书“宫”字看着和简体字较为相像,变化不大。
关
心态是乐观的,肚子是空空的,好饿呀~
这块“绿豆糕”其实是汉彩绘“关”字瓦当,上面的“关”字便是对称结构。
关(拼音:guān)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最早见于金文,原为会意字,小篆变为形声字,后简写为“关”。篆书“关”看着笔画很多的样子呢,看来简体字“关”是把外面的“门”简化了呀。
品
遇见威严庄重的圣旨,“中山壶”放慢了脚步,低声读着上面的文字……咦!“品”算不算是对称文字呢?
品(拼音:pǐn)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三口,本义为种类繁多,发展到后来,品就泛指万物。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吏称谓中,品也指官阶。
大
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的这件“秦诏铜箍残件”上其实也是有字的:诸侯黔首大安。“大”也是对称的!
大,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读作dà、dài、tài,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与“小”相对。在图形文字里面,“大”是一个张开手脚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经过演变,人的两手已变成一横,头颈和双脚已变为一撇一捺。
黄
在元代的白釉褐彩“柳色黄金嫩”诗文瓷罐上,“中山壶”找到了第六个对称汉字“黄”。
黄,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黄”的基本义是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甲骨文“黄”字的写法与“寅”字有时相同,一开始字形上部的“廿”经过了隶变后变成了“龷”。
十
在展厅最后的小单间里,“中山壶”见到了书圣王羲之的宋拓《十七帖》。“十”不就是个对称结构很明显的汉字嘛!
十(拼音:shí)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兜兜转转,“中山壶”终于找齐7个对称结构的汉字。 方壶终于解封,化身一个可爱呆萌的女孩子,神秘的鸟虫篆也终于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除了“中山壶”找到的7个对称汉字之外
展厅里还有许多对称结构的汉字
欢迎大家来展厅
展开属于自己的寻字之旅哦!
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
展览时间:2023年5月26日——10月8日
还有霞伐文创入驻
奉贤博物馆!
各位可以看甲骨文展的同时
受桃香礼~
还有文创满赠福利来袭!
笔记本、雪糕、钥匙扣
超多惊喜等你!
来源:奉贤区博物馆、CO BEAN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