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为何要杀77岁的李善长:年龄大不代表冤枉

朱元璋为何要杀77岁的李善长:年龄大不代表冤枉

秦朝末年,刘邦率领沛县的一帮“泥腿子”兄弟起兵反秦,最终成就大业,建立汉朝。在论功行赏之时,“萧何、韩信、张良”被誉为汉初三杰。若说韩信浴血沙场,张良运筹帷幄,这二人功勋卓著,很多人都能理解,但萧何到底有何功劳,能和韩、张并列?刘邦给出答案曰:“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萧何为天下首功。”当时猛将曹参不服,认为自己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伤,功劳应该在萧何之上,但刘邦仍然把萧何定位首功,封他的食邑最多。

1500年后,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带领淮西的一帮“泥腿子”兄弟起兵反元,最终成就大业,建立大明朝。很多人认为,朱元璋和刘邦非常相似。确实如此,在开国功臣中,也有一位“萧何”,此人就是李善长。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诸臣,公爵一共只有6位,李善长居首位,而“功高盖世”的徐达屈居第二位。《明史·李善长传》曰:

时封公者,徐达、常遇春子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善长六人。而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可见,朱元璋对李善长确实非常推崇。实际上,朱元璋真的有这么喜欢李善长吗?并不是!《明史》还记载一段话: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李善长并没有汗马功劳,但因为他跟着朱元璋的时间久,勤勤恳恳调配大军粮草,所以才封为百官之首。实际上,李善长确实有功劳,但他不至于高过徐达,之所以让李善长来居百官之首,是因为朱元璋想用文官来压制武将。

朱元璋离开濠州,到定远开拓“根据地”的时候,身边有淮西24将,但文臣却没有几个,李善长是定远县的一位普通教书先生,他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得知他是当地有名望的“长者”,便对他十分尊重,委以重任。

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

李善长说到底,是乡野先生,和刘伯温、宋濂等“元末进士”相比,无论是才华,还是格局,李善长都没有优势。但他任劳任怨,跟着朱元璋,确有萧何之功。

朱元璋称帝后,待李善长不薄,不仅封他为第一功臣,还让他担任宰相。但李善长的格局确实不大,他联合胡惟庸等人,建立淮西集团: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訽,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皆获罪。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

按照《明史》的记载,李善长的格局确实不大,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分担了李善长的职权,李善长就将二人论罪罢黜。刘伯温作为御史中丞,在法令上有不同看法,李善长便责骂刘伯温,刘伯温心里忐忑,便要辞官归乡。而朱元璋所看重的官员,都被李善长问责,李善长如此骄纵,朱元璋逐渐开始厌恶他。

当然,李善长真正栽跟头,还是栽在他的学生胡惟庸手里。当年胡惟庸只是宁国的一个知县,因为贿赂李善长300两黄金,并且拜李善长为师,从此得到李善长的提拔和举荐,被朱元璋重用,官至宰相。洪武十三年,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爆发,宰相胡惟庸谋逆未果,被朱元璋擒获,株连上万人。

胡惟庸是李善长举荐的,但是李善长已经66岁,年事已高,朱元璋认为李善长平时只是骄纵,但对自己还算忠心,便没有牵连李善长。实际上,胡惟庸谋逆,李善长是知情的。很多人认为,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即使胡惟庸篡位成功,李善长还能得到什么更高的待遇呢?非也!因为《明史》是这么说的:

(胡惟庸)使善长故人杨文裕说之云:“事成当以淮西地封为王。”善长惊不许,然颇心动。惟庸乃自往说善长,犹不许。居久之,惟庸复遣存义进说,善长叹曰:“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这段话,足以说明,李善长对胡惟庸许诺给他的东西,心动过。但随后,他深思熟虑后,还是不想参与谋逆,并且说:“我已经老了,等我死后,你们好自为之!”李善长的罪过在于——知情不报!

胡惟庸被杀后,李善长又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想在老家建一座豪宅,因为人手不够,便向他的老乡、信国公汤和借300位卫兵。汤和已经告老还乡两年了,卫兵是朱元璋赐给汤和的,但仍然是属于大明朝的士兵,汤和怕朱元璋怪罪,便写信告知了朱元璋。朱元璋明知李善长有罪,但却隐忍不发。

第二,李善长多次向朱元璋求情,请朱元璋赦免一个叫丁斌的人,丁斌曾是胡惟庸案的关系人,被发配充军。李善长越是求的殷切,朱元璋越觉得不对。便把丁斌抓回来,严刑拷打,丁斌最终供出了李存义(李善长的亲弟弟)参与了胡惟庸的谋逆。然后抓了李存义父子,李存义在严刑下终于招认,当年胡惟庸找过李善长,并且许以重利。朱元璋大怒,处死李善长,并且杀他全家70余口。大明朝第一功臣、第一位宰相的人生,就此谢幕。

有意思的是,朱元璋杀李善长的时候,李善长还辩解道:“我都77岁了,造反有什么意义呢?”朱元璋历数李善长之罪,李善长瘫倒在地,无言以对。

小编认为:年龄大不代表冤枉。李善长的罪有三点:

第一,胡惟庸谋逆,对李善长许以重利,李善长心动,虽然没有参与谋逆,但知情不报,却是重罪。究其原因,李善长是个首鼠两端的人,万一胡惟庸造反成功,李善长还可以做个顺水人情。

第二,李善长娇纵跋扈,格局太小,朱元璋早就对他心存不满。他建立的淮西集团,笼络了大量的功勋旧臣,是朱元璋最为不满的地方。可以认为,李善长虽然前期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但他并不是忠于朱元璋的,而是忠于自己和身后的集团利益,这种贰臣,朱元璋绝对不能忍。

第三,李善长为个人的私事,调动军队,这也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当年,李善长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看似聪明,实际上真是愚蠢至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宰相,刘邦,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明史,刘伯温,年龄,淮西,萧何,观点评论,丁斌,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萧何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宰相,刘邦,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明史,刘伯温,年龄,淮西,萧何,观点评论,丁斌,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萧何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宰相,刘邦,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明史,刘伯温,年龄,淮西,萧何,观点评论,丁斌,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萧何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