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末两大良策,本可以挽救明朝,奈何被崇祯玩坏

明末两大良策,本可以挽救明朝,奈何被崇祯玩坏

导读:在历代的亡国之君中,能够被后人同情的少之又少,崇祯就是其中之一。

他17岁登基,从哥哥天启手中接过一个内忧外患的帝国,内有百万流民起义,外有满清八旗,侵扰边关。从即位开始,崇祯就下决心做一位千古帝王,中兴大明,为此他拼命工作,殚精竭虑,不近女色,恭俭勤劳,可明朝却并没有中兴,反而却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直到死,崇祯也不明白,自己17年一心扑在朝政上,废寝忘食,为何没能挽救大明?他认为都是大臣的问题,才在遗诏中说出“皆诸臣误朕”的话。

对此著名史学家孟森先生,曾给出过比较公正的评价,他说:“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

为什么崇祯在天启后当皇帝,明朝就一定会灭亡?这就要从崇祯急功近利、心细多疑、优柔寡断的性格说起。他即位后,一心想要中兴大明,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大国如同烹小鲜,急不来。

例如崇祯一上台,就启用袁崇焕为蓟辽督师,在平台召见时,面对皇上的一再追问,袁崇焕夸下海口许诺:“五年复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袁崇焕本意是哄皇上开心,可崇祯就当真了。后来袁崇焕到了辽东,进展缓慢,致使清兵围困北京城,而袁崇焕也被冤枉下狱,最终被凌迟处死。

其实袁崇焕不得善终,只是崇祯朝大臣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崇祯在位17年,朝中内阁就换了50多人,并且很多都不得善终。崇祯的多疑,不信任大臣可见有多严重。

其实在崇祯早期的文臣武将中,有多位能够力挽狂澜,挽救大明的人才,例如“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清史稿》都直言不讳的承认,倘若让孙承宗镇守山海关,那满清八旗决不能入关。

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

除了孙承宗,镇守宣大的卢象升和镇守陕西的孙传庭,也曾向崇祯提出过两大良策,如果朝廷大力推广,那就有可能挽救明朝,最少不会让明朝在1644年就灭亡。可惜两大良策,都被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崇祯否定了!

一、卢象升——“因粮”策

因粮政策的关键就是粮食,明朝自从万历三大征开始,为了筹措军饷,就不断加派赋税,导致百姓赋税越来越重,很多穷人破产,最终不得不铤而走险,加入农民军,走上起义的道路。到了崇祯年间,这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朝廷要剿灭农民军,就要加征赋税,而加征赋税势必造成农民破产加入起义军,结果就是农民军越剿越多。

卢象升虽然是文人出身,但自幼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长大后又喜欢研究兵书,因此练就了一身行军打仗的本事。崇祯三年,他出任右参政兼副使,训练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即后来名声大噪的“天雄军”。

崇祯六年,卢象升带领天雄军前往山西与农民军作战,一举击溃李自成的军队。在与农民军作战的过程中,卢象升发现要解决农民起义,就要在全国推广“因粮”政策。随后他上书崇祯,提出了具体操作方法。

所谓因粮,就是根据贫富差距上交公粮,农民在交够5两的赋税后,不再承担增加的摊派,而是由富户和地主承担,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朝廷的税收,还能保证农民的正常生活,从而在根本上切断农民军的来源。

卢象升在担任宣大总督期间,就在当地大力推行“因粮”政策,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有富户冒充、推诿的情况,但总体来说效果显著,一举解决了宣大地区的粮饷问题。当时他手下的天雄军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就是因为粮饷充足。

最开始崇祯也很欣赏“因粮”政策,可到了崇祯十年,皇太极带领八旗兵攻入关内,围困了北京,崇祯立刻召集天下兵马勤王。战后,为了筹措军饷,崇祯不得不下旨加征280万两“剿响”,为了尽快的收上钱来,崇祯放弃了卢象升的“因粮”政策,而是听信了杨嗣昌的建议,采用“均输”的方法。

名义上是平均摊派,但对于穷苦百姓来说,却是雪上加霜,各地百姓纷纷逃跑,加入农民军。李自成等人趁势而起,几年后队伍就壮大到了百万之众,席卷了几乎整个明朝。卢象升也在与清军作战中,力战而死。

二、孙传庭——清屯充饷

卢象升死后,“因粮”策被废止,崇祯失去了一次挽救明朝的机会。但如果他把握住接下来的“清屯充饷”策,其实还是有机会将明朝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

崇祯九年,担任陕西巡抚的甘学阔是个饭桶,讨贼不利,陕西籍的大臣集体上表朝廷,请求朝廷另派高人治理陕西。明末农民起义就是从陕北烧起来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都出自陕西,消息传到京城,满朝文武知道陕西是个凶险之地,因此无人敢去。就在这个尴尬的情况下,孙传庭出场了,他主动请缨前往陕西,而且不需要朝廷一分钱和一兵一卒。

还有这好事,最缺钱和兵的崇祯听了,二话不说,大笔一挥,孙传庭就走马上任,成了陕西巡抚。为什么孙传庭敢不要一兵一卒前往陕西,就是因为他有一个能够招兵筹饷的良策——清屯充饷。

明朝建立之后,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度,国家划出土地给卫所的士兵耕种,让他们自给自足。可几百年过去,卫所的屯田都被军官、乡绅侵占了,以西安位列,下面四个卫所的两万四千顷土地,几乎被侵占一空。没了土地自然就没了粮食和收入,那卫所的士兵也就逃的逃、散的散,根本无兵可用了。

孙传庭要做的就是将卫所的屯田都收归军队,这样一来,军队就有了粮饷,有了粮饷就能打胜仗。到达陕西后,孙传庭在榆林依靠清屯充饷,一下子收上来45万两白银,利用这些钱粮,他征召建立了一支军队,号曰“秦军”。

孙传庭治军有方,加上粮饷充足,这支秦军拥有超强的战斗力,从崇祯九年开始,孙传庭带领秦军在陕西生擒高迎祥,大败李自成,几乎全歼农民军,李自成只带着18人逃进了山中。仅仅不到三年,孙传庭就几乎肃清了陕西境内的起义军,仰仗的就是清屯充饷政策。

不过清理屯田,势必触动了一些士族豪强的利益,他们不断运作,向崇祯参劾孙传庭,结果崇祯听信谗言,在崇祯十二年将孙传庭贬为平民,并关进狱中三年多。正是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李自成带领农民军东山再起,一下子在河南佣兵数十万。

见李自成壮大,崇祯才再次启用孙传庭。当时李自成势大,孙传庭只能依靠潼关,据守关中,可崇祯却认为他怯战不出,屡次下旨催促其出兵中原。对此兵部侍郎张凤翔劝说:“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奈何崇祯不听,催逼孙传庭出关,结果在河南陷入李自成大军的围困,力战不敌,只能退回关中,结果李自成大军趁势进攻,一举攻占潼关,进而直取关中,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

史载:“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死后,明朝再无人可用,李自成攻占西安后,建立大顺政权,公开与明朝分庭抗礼。至此,明朝灭亡已无可挽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卢象升,赋税,崇祯,明朝,袁崇焕,孙传庭,朝廷,陕西,政策,大明,观点评论,卢象升,崇祯,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卢象升,赋税,崇祯,明朝,袁崇焕,孙传庭,朝廷,陕西,政策,大明,观点评论,卢象升,崇祯,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卢象升,赋税,崇祯,明朝,袁崇焕,孙传庭,朝廷,陕西,政策,大明,观点评论,卢象升,崇祯,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