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封神榜》的人一定对残暴的纣王印象深刻,这个君王简直就是集天下的暴君于一身,听信妖妃苏妲己之言,残害忠良,迫害百姓,总之什么坏事都做尽了,枪毙他一百回都不够!
不过,小说毕竟只是小说,历史上的纣王很可能与大家想象中的不一样,他并非一无是处,反而对中国版图的扩大有很大的贡献。
首先,纣王不是他自己的封号,根据周朝谥法解释,“残忍捐义曰纣”。
由此可见,“纣”不是一个好名字,身为一国之君的商王不会给自己取这么个封号,如果取了,不是等于天天都在骂自己吗?
纣王是西周的开国君主武王赐的封号,他自己的名字叫帝辛。
众所周知,西周原本只是商朝的诸侯国,他们趁乱起兵取代了商朝。
造反都是要有理由的,否则难以收服人心,于是我们周武王便列举了帝辛的四条罪状:“听妇人言、不认真祭祀、不重用亲戚、任用逃犯做官”。
你听听,这是罪状吗?
听妇人言充其量就是耳根子比较软,更何况商朝的君臣、包括百姓都十分迷信,遇到重大事件通常需要占卜来做决定,女人说了不算数,老天爷说了才作数。
因此,帝辛不可能在政事上只听妇人言。
不认真祭祀只能说明帝辛这个人工作态度不好,和残暴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不重用亲戚根本不算什么罪状,在今天这个社会还要算是公正清廉的好人呢!
任用逃犯做官只能说明帝辛唯才是举,用人不疑,应该算作优点吧!
既然帝辛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还会亡国呢?
商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百姓们基本上没有文化,奴隶主利用他们未知事物的迷信心理,以神权的方式来巩固统治地位。
广大的百姓、奴隶在长期的教育下,渐渐地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甘情愿地做牛做马,任由奴隶主虐待迫害。
那些奴隶主有了权力后,逐渐染指朝政,甚至想要控制商朝君王。
商朝的武乙君王不想做提线木偶,开始与那些人对抗,虽然取得了些效果,但并没有根除此类现象。
帝辛天资聪颖,力大无穷,他上位后,立志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反对神权的斗争,其实最典型的就是公开抵制祭祀活动,这也成了他日后的罪状之一。
据《尚书》记载——
“图厥政不蠲,天惟降时丧”、“弗惟德馨香祀,登闻天下”
帝辛的改革触犯了当时僧侣贵族的利益,守旧派对他群而攻击,但历史可以证明,帝辛的做法没有错,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改革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帝国辛的确对不同意见者大开杀戒,可是这对集权制君王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哪个君王不是踩着别人的尸体上位的。
扫除反对派后,帝辛大胆地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新人,他不大较大别人的过去,只要对自己忠心,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提拔做官,哪怕是下等阶层的人和奴隶。
应该说,帝辛拥有超前思维,他的唯才是举值得后人学习。
有了自己的队伍后,帝辛开始开疆扩土,四处征战。
商纣十年(帝辛十年),帝辛征讨东夷,经过长时间的战争,东夷和周围的许多部落都投降了,他们被迫成为了商朝的宗主国,失去了领土主权。
在历年的征战中,商朝的疆域东抵山东沿海,南达湖南、安徽,北至河北,西至陕西、甘肃等地,为后来西周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帝辛每打下一个地方,便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那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地区人们的交流。
开疆展土利在千秋,弊在当代,打仗是烧钱的游戏,帝辛固执强硬,穷兵黩武,国土面积虽然增加了,但百姓生活日益困苦,被压制的保守派趁机“报复”,整个商朝就像是个暗流涌动的活火山,只是轻轻一碰就会立即大火冲天。
刚愎自用的帝辛为了打压反对派,大肆动用各种酷刑,这样一来,矛盾更加尖锐,西伯侯姬昌以铲除暴君的名义起兵反叛。
大约在商纣三十年(约公元前2046年),帝辛与周军的军队在牧野进行了决战。最后厌战的帝辛军队阵前倒戈。
贵族抛弃了帝辛,民众也抛弃了帝辛,曾经不可一世的帝辛逃到鹿台,不愿受辱的他穿上宝玉衣,跳入火中自焚而死。
一国之君应该雄才大略,但不能穷兵黩武,武力扩张领土不能使国家安定,反而会成为亡国的导火索。
好战必亡 ,忘战必危,这是绝对的真理!
这就是历史上纣王(帝辛)的故事,至于妖妃苏妲己,她只是有苏部落战败后,献给帝辛的战利品,一个微不足道的可怜女人。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