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魏征病故,唐太宗令百官送葬,以一品厚葬,魏征妻子用一句话拒绝

魏征病故,唐太宗令百官送葬,以一品厚葬,魏征妻子用一句话拒绝

以史为鉴:唐工部尚书病故无口含之玉;魏征病故葬礼从简,妻子拒绝厚葬待遇

4月29日夜间,又有5名官员因严重违法违纪被查,上至县局级厅官,下至村干部,这次最小的一个官是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奋斗村党支部原书记韩大勇,反腐永远在路上!

从十八大以后,从被查获的贪官情况看,许多贪官涉嫌贪污款项巨大,多则几个亿,少的也几千万、几百万,大官大贪,小官巨贪现象常见。

唐工部尚书死时无口含之玉

历来各朝贪官不绝。但是在唐贞观年间,从唐太宗至文武官员,都崇尚节俭,很多大臣甚至可以用贫困来形容,先看一下唐初两个大臣去世的境况:

唐初工部尚书李大亮去世时,想找一块玉做口含之物都找不到。古代人崇尚玉,有品位的人死后,入险时通常会给死者口中放入一块玉含着。家中没有玉,李大亮家人只好在棺中放了五斛米、三十端布。

贞观年间,大臣魏征去世,唐太宗下令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去奔丧,并赐给他“羽葆鼓吹,陪葬昭陵”的待遇。

魏征的妻子裴氏以“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为由拒绝了过高的待遇,只用布车装载灵柩送丧。

裴氏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以一品大臣的待遇厚葬,不是魏征的本意和志向。

太宗施仁政崇尚节俭

贞观,是大唐第二任皇帝唐太宗的所用的年号。

李世民登基之时,刚经过隋朝战乱,天下初定,等着他的不是歌舞升平,而是内忧外患的重重考验。

太宗登基之时,大唐建国才九年,“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贞观政要》)

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只有二百万户。

隋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多达九百万户,隋炀帝征辽东时带的军队都能达到一百一十多万。经过隋末动乱,唐初人口还不及隋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

人们连活命吃饭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手工业、商业、文化、科技了。说是百业皆废也不为过。

当时,从洛阳到山东,行人必须自备干粮,“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贞观政要》)

一路上有钱也买不到食物,更不用想住店打尖了。人口严重缺乏,经济遭受重创,很多起义的农民还没有放下武器,也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同时,北边的突厥,常常袭扰边境。玄武门之变发生时,突厥颉利可汗就曾率大军进犯至渭水之北,距长安城不过四十里,威逼大唐都城,令朝野震惊。

内忧外患,摆在太宗君臣面前,如何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是太宗即位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太宗君臣经过了数次讨论、总结、实践。

太宗继位之初,就和群臣讨论如何治理国家,以确定治国路线。

他对群臣说:“天下刚经过大乱,社会恐怕不能很快安定下来。”

秘书监魏征说:“凡人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理。思理,则易教。然则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贞观政要》)

魏征指出大乱之后,人心向往安定,行王道,施仁政,社会很快就会安定。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与魏微看法不同。他认为,尧舜以来,人心越来越坏,治理天下很困难,所以秦“任法律”,汉“杂箭道”,现在天下刚刚平定,要使用高压统治,让天下服从,很多朝臣和封德彝意见相同。

魏征对封德舞的意见予以反驳,他指出:如果人心日坏,那当今天下应该都是鬼魅,哪还会有人,治理天下的关键是朝廷,而非百姓。

魏征主张行王道,封德彝主张行霸道,太宗对魏征的意见深表赞同,他决定行王道,以德化民。

有一次,唐太宗与大臣讨论如何“止盗”,持“霸道”治国理念的大臣主张用重法治理。

太宗笑着说:“百姓之所以要去做强盗,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才无暇顾及礼义廉耻。朕去掉奢侈的用度,节省开支,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百姓衣食有余,自然不会去做强盗,又何须使用重法?”

说干就干,唐太宗是按照这一既方针去当朝理政。

首先,太宗对管理机构进行精简。中央从两千人精简至六百多人,地方上对州县进行合并,全国划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减少地方官员的人数。

其次,太宗还对宗室皇亲进行降封。郡王等级降为县公,级别降低,待遇自然也降低。

通过以上措施,减少了俸禄等方面的支出,从而减轻了百姓负担。

太宗本人和长孙皇后以身作则,以节俭闻名。

贞观年间,曾多次释放宫女,宫中工作人员减少,一方面节约了皇室开支,另一方面宫女外放也利于人口繁衍。

不仅皇帝、皇后节俭,大臣也都很节俭,很多大臣家甚至可以用贫困来形容。

中书令岑文本所住的地方非常小。“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旧唐书·岑文本传》)

民部尚书戴胄去世时,因家中没有堂屋,无处设置灵堂。太宗让有司现盖了一座庙,为戴胄举行告别仪式。“又以胄宅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旧唐书·戴胄传》)

朝廷,皇帝,大臣都勤俭节约,朝廷节俭就能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皇帝、大臣带头过能省就省的日子,对社会风气是一种引导。

也因此,才会出现工部尚书死时无口含之玉,魏征的妻子婉拒太宗要以一品大臣待遇厚葬魏征的殊荣。

魏征,直言敢谏传颂千秋万世,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死时,唐太宗留下了以史为鉴的千古名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以勤俭自持的人,不会因一己私欲盘剥百姓。

唐朝初年,君臣崇尚节俭的历史佳话,被作家收录在@辽宁出版社出版的《你不了解的唐朝史》一书中,书中以《资治通鉴》和《后唐书》等史籍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详细记述,无论是从政为官,还是务农经商,或是对孩子教育培养,都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以古鉴今,防微杜渐,从自己做起,那些贪官都好好学学这段历史,是不是可以收敛一些呢?#书香辽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人口,魏征,百官,治理,唐太宗,天下,百姓,年间,妻子,待遇,观点评论,魏征病,魏征,唐太宗,大臣,唐工部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人口,魏征,百官,治理,唐太宗,天下,百姓,年间,妻子,待遇,观点评论,魏征病,魏征,唐太宗,大臣,唐工部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人口,魏征,百官,治理,唐太宗,天下,百姓,年间,妻子,待遇,观点评论,魏征病,魏征,唐太宗,大臣,唐工部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