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其主要原因是宦官专政、藩镇割据导致唐朝无法统一全国。但“安史之乱”和宦官专政、反正割据没有必然联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宦官专政导致藩镇割据。
简单的历程就是:唐玄宗两大宦官掌权——宦官专权——消灭武将权大者——藩镇胆惧,扩大权力自保——藩镇割据——皇权好的政策无法推广——国力日渐衰落。
(1)杨思勖、高力士两大宦官掌权,前者率除边镇外精锐平内乱,后者率京中精锐护卫皇帝。由此,导致肃宗、代宗重用宦官成为历史必然
明朝中后期的许多问题,其责任都可以推到唐玄宗身上。唐玄宗时期宦官权力越来越大,最著名的当属杨思勖和高力士。
杨思勖生于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卒于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寿享86岁;
高力士生于武则天嗣圣元年(684年),卒于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寿享78岁;
唐玄宗生于685年,卒于762年,寿享77岁。
公元710年,杨思勖陪同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韦氏一党。至此,杨思勖就一直掌握禁军乃至天下兵马。以左监门卫将军带职平灭了安南(今越南中北部)梅叔鸾、五溪(两湖云贵交界地区)覃行章、邕州(广西南宁)粱大海、泷州(广东罗定)陈行范等叛乱。
在跟随李隆基之前,受中宗李显的命令,率部杀掉了李多祚。李多祚在707年七月,协助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景龙政变”杀死了武三思父子。
由此可见,唐玄宗开元时期,边疆地区靠节度使,国内叛乱、动乱李隆基是依靠宦官杨思勖。杨思勖这个人很有力气且军事能力颇高,所以,非常受到唐玄宗器重。
杨思勖任职左监门卫将军、高力士任职右监门卫将军。正如李隆基的两大门神。相比二人差一些的宦官还有很多。因此,唐肃宗、唐代宗等人从小儿就是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由此,登基后重用宦官也就容易理解了。
(2)宦官掌握军权导致宦官专政,皇帝因“安史之乱”丧失对武将的信任,又因“囿于身份所在”把宦官推到前台,让宦官制衡武将,从而导致宦官专政
因为,宦官掌握了禁军军权,当皇帝励精图治、为众人拥护的时候,宦官专权难以形成。但是,“安史之乱”打乱了一切。唐肃宗在唐玄宗整治下,其性格类似唐睿宗(被武则天管残了,性格懦弱)。由此,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三大宦官为害十余年(757到770年)。
有些人说是三大宦官逼迫唐肃宗、唐代宗,抛开肃宗性格不说,代宗重用程元振、鱼朝恩导致藩镇做大乃至藩镇割据最终形成则是不可原谅的。通过代宗对程元振削权、捕杀;对鱼朝恩的捕杀,可以看出,代宗根本没有被宦官控制。更多的是他在利用宦官转正机会在除掉武将集团。
来瑱和李怀让被杀、李光弼含冤而去、郭子仪被贬、仆固怀恩被逼造反等,都与代宗不信任武将有关。宦官要想专权自然要扩大权力,首先要掌握自己掌握的军队的权力,因此,就要排斥异己。
这个异己是听不听自己的,而不是对大唐中央权威是否尊重。所以,来瑱等人都是大唐的重臣,反对藩镇割据的人。
这样的人你都陷害,那么,藩镇割据者一方面要向宦官示好,一方面要培植自己的势力。
宦官们呢?从能力上比杨思勖差远了,他们存在只会破坏政治,搞坏经济,扩大藩镇势力。宦官们只会关心自己的权力,最终,唐朝中后期有数位皇帝是被宦官,而不是藩镇所杀。
宦官专政导致唐廷腐败;藩镇割据导致唐朝国内只是表面的统一,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中,根本无法统一对敌、力量各自分散。无法回到盛唐也就容易理解了。
请大唐助我国复兴!波斯帝国灭亡前的三次求兵
推翻武则天皇位的五大功臣,为何会被惨杀
中秋节来源于新罗?别激动,两个不同的节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