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胡惟庸案“-朱元璋推动君主集权的棋子

“胡惟庸案“-朱元璋推动君主集权的棋子

出身草莽的朱元璋一手创立大明王朝后,便走上开国君主怀疑以及清除功臣的路数。基本追随他的人都被清洗掉了。

或许是生于苦寒之中,朱元璋最懂人心中的恶与贪婪,所以他的疑心与戒备都格外地重。为了能独揽大权,不让天下落入他人之手,朱元璋刚一定国便将天下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

对于能够掣肘皇权的丞相一职也颇为忌惮,朱元璋处决了自己在位间所有的丞相。其中尤以胡惟庸案最为惨烈与莫须有,朱元璋定胡惟庸谋反之罪,在没有切实依据的情况下,诛杀了胡惟庸九族。

并以丞相权利过高,对皇权易造成戕害为由,架空丞相一职,设立听命君主的内阁制度。所以,后世之人在翻看胡惟庸案这一节时,总觉得其可悲,白白做了帝王专制的棋子。

一、"谋反"的胡惟庸是朱元璋推动君主集权的棋子

1其一朱元璋领悟到集权是王朝长久的良方

从最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朱元璋,最懂人心险恶的道理。他看过人们为了生存不惜亲友相残的画面,一路走来也遭遇过诸多背叛。

朱元璋明了权势对人心的蛊惑,所以他不信任任何人,万事亲力亲为才是君王保住权势最好的方式。

假手于人,只会令手握权势的人生出不臣的念头。古往今来,权臣与皇权间的矛盾纠葛从未断绝。曹操以丞相之名夺取大汉天下,后又被司马家拉下马,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正因此,朱元璋领悟到想要王朝长久,集权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让所有人生活在绝对君权的掌控下,才不会也不能够生出反叛的思想。

如此,王朝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不至于重复从前被倾覆的老路,令无辜百姓再次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2其二无论胡惟庸如何做都会被牺牲掉

为了确立君主集权制度,丞相的存在便成了拦路虎。而相权与皇权的互相制衡更是绵延千年的统治手段,想要舍弃这项制度,必要让人们看到丞相存在带来的危害,才能令自己的改革变得合情合理。

所以,无论胡惟庸有没有做下僭越的事情,他注定要成为朱元璋手上推动君主集权的一枚有用的棋子。

细品胡惟庸案便能从中看到诸多破绽与不合理。事件的起因是胡惟庸发现了一口泉,认为是吉兆,便邀请朱元璋下榻观赏。

然而当朱元璋登上城门时,却发现大量藏兵伺机暗算自己。于是,朱元璋勃然大怒直接将胡惟庸控制住。

首先,若是胡惟庸有心谋反如何会用如此轻易便会识破的手段,而且谋反的动机也不明朗。凭借胡惟庸的影响力,他并没有取而代之的威望。

而且朱元璋的耳目遍布朝野怎会容许这般危险情况出现?可见这场谋反的戏码不过是朱元璋的精心布局,而胡惟庸不过是被扣上莫须有罪名的棋子。

二、朱元璋要以胡惟庸的"反臣"之罪威慑他人

1其一朱元璋以胡惟庸的谋反玷污丞相权威

朱元璋为何要大费周章布下胡惟庸反叛的戏码,其目的自然不是除掉胡惟庸这一个丞相而已,而是要将丞相之职妖魔化,从而起到玷污丞相权威的作用。

毕竟帝相纠葛千年,其中关于权势的制衡与勾连并不是顷刻间可以解除的。在上千年的封建统治里,互相制衡是根本要诀。

更何况,草莽出身的朱元璋能够登上王座,其背后是受到诸多地方豪绅支持的。而这些人选择支持朱元璋,也是源自于朱元璋的态度。

朱元璋在起义时表示自己对付的只是残暴的元朝,并不会破坏从前的旧制。如此,他才获取了广大地主阶层的信任与支持。

遵照旧制就是代表朱元璋不会对这些地主阶层进行秋后算账,一切如常摆出如此怀柔姿态的朱元璋,自然是不会直截了当地提出取消丞相制度。

贸然撤销千年不变的制衡制度,会令朝臣慌乱以及那些地主阶层的畏惧与怀疑。毕竟如此大的动作以及独裁野心的暴露,难免令刚建立的国家人心惶惶。

但如果是胡惟庸自己犯错,那么朱元璋便可顺理成章地推进自己的计划。安排弑君谋反的罪名,也更容易令其他人看到丞相之位对君权的侵害。

2其二以胡惟庸的惨烈使余者俯首帖耳

弑君篡位的罪名令胡惟庸万劫不复,案件的审理细节不得而知,只是其被诛杀九族的惨烈,至今看来依旧骇人无比。

可想而知,亲眼目睹这次事件发生的朝臣该是受到多大的冲击。丞相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更是显得危机重重。

不可否认,胡惟庸独揽大权多年确实有逾越与徇私舞弊的时候,譬如一些生杀大事他敢不上报天听直接决断,在任期间更是利用自己的权势对异己者进行打压。

朱元璋是从最底层杀伐上来的,最是眼里容不得沙子。何况前任丞相杨宪被诛杀后,他也是给过胡惟庸绝对信任的,然而终究是令他失望。

朱元璋用胡惟庸惨烈的下场警醒其他朝臣的同时,更是在表达他这位君王对丞相制衡制度的强烈不满。在如此强压的打击下,这些臣子只能俯首帖耳听从君王安排。

三、为何朱元璋如此决绝地要废除丞相一职

1其一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出生贫寒,从最底层摸爬滚打到君临天下的位置。最初也是凭借着自身的勇猛与侠义笼络了一帮能人武将为自己谋划征战。

然而一无所有的人突然拥有如此大的权势,不免性格大变。患得患失间,他变得疑心丛生。陪着他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基本都被诛杀掉,或是被夺权在意志消沉里离世。

不同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朱元璋最终选择的是大多数开国君王的路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并且他的手段比其他君主更加狠辣,基本是斩尽杀绝,不留后患。关于朱元璋生性多疑的例子不胜枚举,他的多疑心理不仅源自年少磋磨所受的伤害更是自古君王不容卧榻之内有他人安睡的通病。

而深受双重伤害的朱元璋明显比他人的应激反应更加强烈。他诛杀胡惟庸,是为了推进君主集权的建立,更是为了获取自己需要的安全感。

毕竟只有握在手中的权势才是最重要的,而情意与忠诚都会随着时间在欲望与权势纠葛里变质。

2其二想成千古一帝

朱元璋虽然在历代开国君王里算出身比较低,且文化水平不高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想要做一名有远大理想的君王。

他想要长治久安的王朝,一是为了保住他们朱家王朝的世代荣耀与权势,二是历经苦楚经历过战火的朱元璋对普通百姓有很真切的同理心。

他很明白百姓的苦楚以及反抗心理,要想维持长治久安就必须做到稳住民心。所以,他深刻知晓官员的腐败对普通百姓的压榨与折磨有多深。

他想废除丞相制度,就是防止官员权势过盛,对百姓的剥削变得肆无忌惮起来。朱元璋并不是安于享乐的人,他的心里装着天下。

他曾经流浪四海,是人人都可轻贱的无名之辈,如同秦始皇一般受尽折磨,等到一朝翻身就偏生出对旧制的不服。

他们知晓现状里有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加上坚定的意志,使得他们拥有敢为他人不敢想与做的开创举措。类似的心理与人生经历,使得朱元璋想要成为千古一帝的人物,让世人将他铭记。

3其三封建君主制发展的规律

朱元璋无疑是君主集权制度有力的推动者,虽有自身的主动意识驱使,更是符合封建君主制度的发展规律。

封建君主制统治下,权势不过在君主与权臣间流转,权臣势力过强难免生出反叛的心思弄得天下倾覆。而且君主力量太过薄弱,各类政令也难以实施。

所以成大事的君王,第一步基本都是集中权势,秦始皇听从李斯之言推行法家,诛杀吕不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太宗李世民推行九品中正制,打压陇西贵族。

他们都是借此笼络权势,继而达到自己推行改革的目的。所以朱元璋的行径是有远大志向君王的必然选择。在朱元璋的掌控下,胡惟庸成了棋子,纠葛千年的帝相问题彻底终结。

四、总结

胡惟庸案被后人纳入明初四大冤案之一。他无疑是朱元璋收拢权势的牺牲品。

或许,胡惟庸也曾以为凭借自身的能力与圆滑能够屹立不倒,却终究是低估了所侍奉君王的疑心与野望。

朱元璋最终废除丞相,独揽大权,原本以为可以保住朱家王朝的长久,却不想后世子孙终究是难逃封建王朝兴衰的规律,最终大明王朝还是落幕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明史》

《史记》

《明实录》

文/羽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权势,制衡,皇权,丞相,朱元璋,胡惟庸,棋子,制度,君主,王朝,观点评论,权势,丞相,朱元璋,胡惟庸,君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权势,制衡,皇权,丞相,朱元璋,胡惟庸,棋子,制度,君主,王朝,观点评论,权势,丞相,朱元璋,胡惟庸,君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权势,制衡,皇权,丞相,朱元璋,胡惟庸,棋子,制度,君主,王朝,观点评论,权势,丞相,朱元璋,胡惟庸,君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