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安禄山造反一年后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还是打了八年?

安禄山造反一年后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还是打了八年?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历时八年才宣告结束,造反一年后安禄山为次子安庆绪所杀,按理说叛军内讧理应很快被平定,为何安史之乱还是打了八年呢?

首先,安禄山的兵本身就不弱。

其手下的范阳兵和朔方、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军一样皆为百战精锐,而且安禄山在天宝十二载还收降了数万九姓阿布思精兵以及契丹、奚、室韦军,安禄山起兵时看似只有范阳一隅,其实安禄山不但是河东、范阳、平卢节度使(河东和平卢没跟着造反),而且还节制契丹、奚、渤海(没参与叛乱)、靺鞨(没参与叛乱)四府。

并且安禄山还有大量骑兵,日本使臣回日本带给天皇的情报就说安禄山有精骑二十余万,这当然是夸张了,但是根据中国官方的史料记载安史之乱叛军所有骑兵加起来也有十余万,而同时期的朔方、河西、陇右三大巨镇只有七万八千余匹。

第二、安禄山死的时候叛军名将皆在。

史思明、安守忠、李归仁等都是叛军名将,尤其是史思明和安守忠,这俩人军事实力不亚于郭子仪和李光弼。

第三、唐肃宗在每次关键时期都有迷之操作。

第一次是香积寺之战(757年)后不听仆固怀恩建议放弃追击叛军残兵,导致史思明收曳落河、六州胡精兵数万骑,然后唐军在陕郡之战(757年)大败叛军后,收复洛阳,攻占河内,逼降叛军大将严庄,各路唐军积极反攻,收复了很多失地,安史叛军人心惶惶,史思明也率部投降了。这时候,只要唐军各路抓紧进攻,不说全歼安史叛军,也能把对方逼到角落里。

结果肃宗忙着搞太上皇还都,安庆绪趁机跑回邺城重新整军,把分散各地的安史叛军都拉回来,又凑了几万人马。

当时叛军旗下的部分河北城池都重归大唐旗下,结果被安庆绪派兵打下了好几座;一些部队试图归顺唐军,安庆绪发觉苗头后,互相调换军官跟士兵,又让他们自相残杀,绝了他们投降的念头。

已经投降的史思明虽然不安分,与叛军暗中勾连,招兵买马,大家都认为他会再次叛乱,但毕竟还没举起反旗。结果肃宗派乌承恩去搞事,导致史思明借机反了。

第二次是在讨伐安庆绪(758年)时不设统帅,导致唐九节度使在讨伐邺城时各打各的毫无章法。

唐军九节度统军几十万,几次大败安庆绪,合围邺城,距离安庆绪逃回邺城都快一年了,邺城一战如果一赢,史思明就独木难支了。

结果九个节度,几十万大军,竟然没有统一指挥,就设了一个外行鱼朝恩监军。

李光弼建议分兵逼魏州,看住史思明,鱼朝恩不肯,结果史思明拼命袭扰唐军补给线;两边会战遇大风,都退军,结果唐军大溃,除了郭子仪率部退到洛阳,其他全部跑回本镇去了,然后郭子仪背锅,被罢免了兵权。一场优势极大的战役,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败了。

比起歼灭安史叛军,肃宗更怕又出来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搞七搞八,屡失良机。

第四、叛军实在太能打了,唐军没能在关键的决战中歼灭叛军。

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在决定战局的正面战场,唐与叛军一共进行了八场主力决战。

第一战,756年6月,灵宝之战哥舒翰败于崔乾佑。

唐朝一半以上的精锐,河西陇右两镇精兵,连叛军主力的影子都没看到,被崔乾佑一锅端了,潼关失守,此战之后,玄宗出逃贵妃身死长安沦陷。

第二战,756年10月,陈涛斜之战房琯败于安守忠。

第三战,757年5月,清渠之战郭子仪败于安守忠。

肃宗刚刚即位,两场大败把他打得晕头转向,尤其是清渠之战,此前的形势其实有利于唐军,安禄山被杀,叛军内讧,部分主力叛逃,各地将领处于半独立状态,安守忠孤军悬于长安地区。

就这样的局面,朔方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各镇精兵在新统帅郭子仪的带领下被迎头痛击,唐朝的财政和信心都趋于崩溃,之后不计后果的滥发货币,聘请回纥骑兵参战都源于此。

第四战,757年8月,香积寺之战郭子仪战胜安守忠

第五战,757年10月,陕郡之战郭子仪战胜安庆绪

这是郭子仪的巅峰之战,两场大胜消灭了叛军主力收复两京,按照正常剧本走安史之乱其实应该在第四年结束了。

第六战,759年2月,邺城之战,郭子仪为首的唐军败于史思明

唐朝集结九节度使之兵十五万人讨伐安庆绪,除去王思礼、鲁炅、李奂、许书冀、季广琛、崔光远率领的杂牌军外,唐军仅有郭子仪所统帅的朔方军、李嗣业所统帅的安西军、李光弼所统帅的河东军共四万余人为唐军精锐。

唐军先于卫州之战(758年)大败安庆绪军七万人,但却在包围邺城时被史思明截断了粮道,三月的相州之战时,唐军原本和叛军势均力敌,但突然的沙尘暴导致唐军和叛军皆溃,唐军尤其是朔方军兵器、甲胄十余万丢弃在路边,被叛军所得。

唐军惨败于史思明,此后安史之乱还在继续,郭子仪却只能黯然退场了。

第七战,761年2月,洛阳之战,李光弼仆固怀恩败于史思明

经历了前一年精彩万分的河阳保卫战,李光弼延续了史思明克星的称号,阻止了叛军的发展,但是防守赢得不了战争,想消灭叛军最终还是要主力决战!

相州之战(759年)后史思明又兼并了安庆绪的所有军队又接收了许叔冀军实力大增,而唐朝这边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内斗导致邙山之战时唐军大败。

洛阳城外北邙山下,李光弼把前面赢的全部筹码输了个精光,劲旅损失殆尽,朝廷权威扫地,各镇士兵形同土匪到处抢劫,按照正常剧本大唐该亡国了。

就在此时史朝义杀了史思明,两任叛军首领,两位战神级别的名将都被儿子所杀,史朝义这次篡位后果比前面两次要严重,叛军分崩离析,田承嗣张忠志薛嵩乃至李怀仙,哪个也没把史朝义放在眼里,在唐朝崩溃在即的关口,叛军先崩溃了。

第八战,762年10月,洛阳之战仆固怀恩战胜史朝义

史思明为其子所杀后,唐军在昭觉寺之战中大败史朝义十万精骑,杀获八万人(斩首六万,俘虏两万),接着唐军又在郑州之战(762年)大败史朝义两万残余,叛军的十万精骑已经所剩无几,这时候平定叛乱已经是时间问题。

而河北叛军军阀纷纷投降,高官厚禄加身,大批安史叛军主力摇身一变成了唐朝今后一百年的噩梦——藩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唐军,史思明,邺城,结果,唐朝,叛军,郭子仪,安庆绪,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安禄山,唐军,史思明,叛军,安庆绪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唐军,史思明,邺城,结果,唐朝,叛军,郭子仪,安庆绪,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安禄山,唐军,史思明,叛军,安庆绪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唐军,史思明,邺城,结果,唐朝,叛军,郭子仪,安庆绪,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安禄山,唐军,史思明,叛军,安庆绪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