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边站,既是为了自保,也要考虑维护自身利益。
在错综的利益博弈下,如何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抉择,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
我是小静,每天分享读历史的感悟,请关注、点赞。
《资治通鉴》第13卷 汉纪五 汉高后(吕太后)元年(公元前187年)
【原文】
冬,太后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陵,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太尉勃,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十一月,甲子,太后以王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遂病免归。
【原文】
冬季,高太后吕雉在朝议时,提出准备册封几位吕氏外戚为诸侯王,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回答说:“高帝曾与群臣杀白马饮血盟誓:‘假若有不是刘姓的人称王,天下臣民共同消灭他。’现在分封吕氏为王,不符合白马之盟所约。”太后很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二人回答说:“高帝统一天下,分封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管理国家,分封几位吕氏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听了很是高兴。朝议结束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说:“当初与高皇帝饮血盟誓时,你们二位不在场吗?现在高帝驾崩了,太后以女主当政,要封吕氏为王,你们即使是要逢迎太后意旨而背弃盟约,可又有何脸面去见高帝于地下呢?”陈平、周勃对王陵说:“现在,在朝廷之上当面谏阻太后,我二人确实不如您;可将来安定国家,确保高祖子孙的刘氏天下,您却不如我二人。”王陵无言答对。十一月,甲子,太后明升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实际上剥夺了他原任右丞相的实权;王陵于是称病,被免职归家。
【分析】
汉惠帝去世后,吕后失去了依靠,也彻底掌控了朝堂。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安全和吕氏贵族的利益,吕后分封吕氏贵族,为后来的诸吕之乱埋下了种子。
刘邦为了彻底消灭项羽,不得已分封诸侯,同时也斩白马盟誓,后世非刘氏不能封王。
吕后为了自身利益,破坏了已经定好的规则,利益博弈随之展开。
吕后名为征询意见,实际上是要求站队。
后来架空王陵,继续重用陈平和周勃就是证明。
而三人不同的反应,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
三人共同点在于,不看好吕氏贵族,都押宝在刘氏身上,陈平和周勃虽未当面反对,但是后来的话表明,他们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会维护刘氏的利益。
押宝刘氏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刘氏贵族在外经营时间长,战争潜力更大。
二、改朝换代,必然重新洗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面临威胁,所以陈平与周勃这样的高官更愿意寻求稳定。
不同的是王陵表示反对,陈平与周勃的做法是表面顺从,静待时机。
王陵虽反对,但只是提出白马之盟,并没有过激的言论,没有说你们干不过刘氏,也没有说吕后野心大,想造反,我只忠于刘氏。
好处是与吕后划清界限,塑造出维护现有秩序的形象,同时也不会过于得罪吕后。
坏处是被现在的领导边缘化,远离了权利的核心,失去了上牌桌的能力,没办法摘取更大的果实。
陈平与周勃表面站队吕后,实际上吕后一死,最先向朝中吕氏发难的就是他们。
好处是吕后活着的时候,拿了吕后给的好处,诸吕被灭,又拿了平定叛乱的好处。
坏处自然是风险太大,跳反的时机把握不好,就会置自己于死地。
【感悟】
生活中需要站队的时候,需要权衡利弊,不但要考虑最终结果,也要考虑自己的利益。
有人要求我们站队的时候,都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拉过来当炮灰,没好处的事不能干。
表示中立可以借鉴王陵的做法,拿组织纪律、思想道德说事儿,我胆小我不敢干,划清界限也没得罪人。
如果被利益所限制,必须站边,陈平和周勃的做法也是可以参考的,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需要及时跳反,自证清白,难度非常大。
码字不易,请关注、点赞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