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苏轼书法遭受非议,仍稳坐“宋四家”之首,究竟是为什么?

苏轼书法遭受非议,仍稳坐“宋四家”之首,究竟是为什么?

提到苏轼大家都不陌生,他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在语文课本上,“为难”过许多的学生,伊能静的《念奴娇》也曾是用来背诵的辅助工具。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过段子,苏辙为了救哥哥苏轼,成为了丞相。

苏轼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年少时必读的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鲜少人知,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非常高,曾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书法界,哪怕别人写诗、写文说他字难看,苏轼通通不理会,照样我行我素,稳坐“宋四家”之首。

苏轼画像

这是“名人效应”的捧臭脚行为呢?还是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认可苏轼诗词的同时,连带赞扬他的书法呢?再或者是“惧怕”他做宰相的弟弟苏辙呢?

黄州与苏东坡

对于苏轼而言,黄州可以算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的诗词、书法等文学造诣在黄州这个地方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大臣将苏轼的诗词歌赋编造成抨击皇权,斥责苏轼大逆不道,竟敢写诗反驳宋神宗的命令,朝堂内外和苏轼交好的大臣上疏求情,加上太皇太后为他说情,宋神宗只将苏轼被贬至黄州做团练使,但不给他权利,削减苏轼的俸禄。

苏轼被贬

黄州在湖北黄冈市,属于长江中游北边地区,黄州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堵城镇堵城村螺蛳山遗址,周朝时期,曾是弦国,到了春秋便成为楚国地界。黄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十分丰富,是我国首批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苏轼初到黄州时,日子苦不堪言,没有住所,借住在定惠院,和僧人们一起吃素食,半年后搬到临皋亭,才在黄州有了安身之所。

在没被贬谪之前,苏轼的俸禄每个月有四十贯,可以供一家人一年的开销。来到黄州之后,他收入减半,变成二十贯,每月的俸禄被妻子分成30份,悬挂在房梁上,规定每次只花1份。

苏轼与妻子

苏轼是在大年初一被赶出京城的,阖家团圆欢庆的日子,他却灰溜溜地离开,这让他心里非常难受,到了黄州后,苏轼又得知有许多好友亲朋受他牵连被斥责、降职、罚钱,更让苏轼郁郁寡欢,又不能写诗词抒发情感,他只能和酒作伴。

苏轼家里的积蓄逐渐见底,没有闲钱再给他日日买醉,苏轼无奈之下,便偷偷上房梁“取”钱用,没多久就被发现,很快,苏轼家里的钱被消耗完,一家人就快喝西北风了。

苏轼在好友的帮助下找到了黄州太守,请他帮忙渡过难关。太守没有为难苏轼,但此时的苏轼仍是一些大臣的眼中钉,太守衡量再三,将城东那边废弃营房的一块荒地给了苏轼,让他在那自力更生,养活一家子人。

苏轼种地

苏轼的“雪堂”便是在这里,春夏秋他辛勤劳作,到了冬天,他便和家人待在这间草屋内赏雪作乐,写下了《雪堂记》。雪堂虽然简陋,但苏轼在院子里种了竹子、梅花、桃花和柳树,还有池塘,苏轼将这片荒地变成了田园好风光。

有了美景,有了前来探望他的好友,在季节的变化中,苏轼有了不一样的心境,在黄作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苏轼成为了宋朝第一人。

苏轼最为出名的《寒食帖》也是在这里写下的,被誉为“中国第三行书”。

中国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第二行书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是第三行书。宋代书法的大家非常多,例如宋徽宗赵佶、欧阳修、李西台、张即之、秦观、赵构、薛道祖等,然而所有人里,就属苏轼的争议声最大,有人还嘲笑过苏轼,说他连笔都握不对,写出来的字更是野狐禅。

王羲之

野狐禅是禅家用语,来自于盛唐时的禅宗公案,早先是被指没有得到真正的禅悟却自以为悟道,用自身的认知曲解了佛法,后来被指歪门邪道。

苏轼的“对抗”

书法中,握笔、运笔自有一套规则,在当时,对书法有研究的人看过苏轼的书法后,便说他写出来的字丑,看不出一点门道。

苏轼幼时受到父亲喜爱收藏书画的影响,对书画作品有非常高的兴趣,苏辙曾经评价过苏轼,说他不需要学就能成才。

苏轼

最初,苏轼没有和别人一样临摹书法名帖,他只抄书。苏轼认为抄书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读透书中的意思,二是能练习书法。

苏轼等到自己的字练得有模有样了,才开始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书法字帖,还写过当时书法写得好的欧阳修、蔡襄等人的字帖。

苏轼的学习别具一格,他不拘泥于细节,不像我们平时练字,一笔一划都要按照字帖上的字来书写,字形、运笔、笔锋都要琢磨。

苏轼只取其中一处或者是几处来学,比如他在学习颜真卿书法时,苏轼就没有在意字形,他思考的是颜真卿的风格、气韵,将颜体雄浑、自然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体现在苏轼的《丰月亭记》和《罗池庙碑》中。

罗池庙碑

苏轼选取了许多书法大家的优点,结合他自身的想法,写出了别具一格的“苏轼书法”,四川日报曾说过苏轼的书法,是用笔圆润且内敛含蓄,结字自然生动,笔墨的厚实,气韵悠长,最为著名的就是《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行书17行,共129个字,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馆,《黄州寒食帖》作于苏轼在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感叹,和对如今生活的穷困的描写,他说自己住在小小的茅草屋里,吃的不再是山珍海味,而是冬天的老油菜。

《黄州寒食诗帖》里的字随着苏轼的心情一直在变化,最开始,字体偏小,沉稳有劲,慢慢的写到难过悲哀之处,苏轼的字也跟着心情变得跌宕起伏,字体大小不一,笔墨穿透纸张,129个字写满了苏轼这三年来的惆怅和孤独。

寒食帖局部

但是,《黄州寒食帖》没有得到其他书法大家的认可,他们依然觉得苏轼写的书法很丑,还指责苏轼握笔姿势不对。

在陈师道的《谈丛》和黄庭坚的《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中,有提到过苏东坡握笔的姿势,他的手放在桌子上,书写的时候,手腕是不转动的,毛笔是横着的。

大家平时看电视偶尔也能看见影视剧中古代人写字的样子,他们的右手握毛笔,手臂是悬空的状态,毛笔也是竖直朝下。这与苏轼的握笔方式明显是有区别的,那么他握笔姿势真的不对吗?

苏轼执笔

苏轼是一个很“轴”的人,别人说他握毛笔不对,他也不愿意改,说这是古人的握笔方法,他是和古人学的,不存在不对,反正就是不改。

晋唐之前,古人是以床、榻为中心,都是席地而坐,在这种情况下,古人左手拿着纸,右手三指拿毛笔,这种叫做“三指执笔法”。《女史箴图》《北齐校书图》等古代绘画中也可以看见古人握笔写字的样子。

苏轼和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手没有抬起来,但他也认为自己是“三指执笔法”。

唐朝开放互市,胡人的高桌高凳传入中原,古人的书写环境也随之变化,到了北宋时,书法家们都用的是“五笔执笔法”,就是右手握笔,手臂悬空,左手按纸,这个方法沿用至今。

古人执笔

苏轼一人难敌众口,他索性说了句“执笔无定法”,表示自己的书法风格就是需要这样握笔,他不愿意为了别人去更改风格。

他的弟子黄庭坚曾有一次拿自己写的草书去找苏轼指点,苏轼看出黄庭坚的得意,便委婉的说他写的是“枯树挂死蛇”,黄庭坚瞬间垮下脸,苏轼的意思是黄庭坚写的草书没有一点生命力,要知道书法追求的正是生命力。

黄庭坚气不过,但也不敢直白的说老师苏轼,便表示,苏轼的字像被石头压扁了的癞蛤蟆,又扁又圆润,所以,有些人又称苏轼的字是“蛤蟆体”。

苏轼蛤蟆体

“墨猪”之讥

纵观古今,除了听到唐朝是以“胖”为美之外,似乎其他朝代也是这样,大家追求大多是女子纤细,弱柳扶风之美,人是这样,更何况是字呢?

大潮流就是瘦、骨感,苏轼偏不,他的字就是圆圆润润,这便给了其他人嘲讽他书法的理由。

魏晋时期,书法的肥瘦论的审美形式出现,书法家追求“清劲”之美,重视书法的筋骨、笔力。隋唐时,唐太宗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也肯定了魏晋书法以“风骨”为美。

王羲之书法局部

到了唐玄宗时,因为他喜欢圆润的隶书,所以书法又偏向肥厚,就是把字体写得圆润,笔墨厚重。

皇帝的喜欢,大臣们的投其所好,让这股“肥书”风吹向民间,许多人为了讨好大臣,便都练起了“肥书”。

虽然大臣喜欢,但文人墨客不喜欢,他们认为有失风骨,且“肥易生俗”,就是看多了容易变得俗气,与高尚不沾边。

当时北宋的社会环境,掀起了一场“尚意书风”,简单来说,就是书法字体的肥瘦不重要,重要的是字里蕴含的“意境”,重要的是书写的人想要透过书法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北宋文人聚会

苏轼就是“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表示,他虽然不太会写书法,但人们可以通过他写的书法读出他的思想,女子的容貌不一样,也不妨碍各自的美。

苏轼非常反对教条化且单一的审美理念,《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苏轼写了许多书法大家,比如王羲之、颜真卿、杜甫,其中对杜甫表达了不满。

苏轼说,杜甫规定了书法要瘦,要有骨感,要飘逸才好,可是他觉得不公平,瘦的有瘦的美,肥的也有肥的美,杨玉环和赵飞燕身材不同,但她们都是大美人。

苏轼以一己之力想要对抗整个时代的审美,无疑是以卵击石。“墨猪”之讥说的就是苏轼的书法,“墨猪”是指字体的骨少肉多。

苏轼墨竹

书法大家赵孟頫(fǔ)说苏轼的字是“黑熊当道,森然可怖”,明代的谢肇淛(zhè)也说他的字犹如一滩烂泥,无法立起来。

苏轼对于诸多的批评,依然坚持自我,说什么都不改。他表示,书法的筋骨表现并不只在线条,而是在字中,字里蕴含的精神才是书法的筋骨。

苏轼追求的是书法中的“意趣”,虽然他的字丰腴且墨厚,但并不是一味的追求“肥字”,他认为每一字都有不同的“意趣”,有适合肥润的字,也有适合骨感的字,应该肥瘦兼施,不该执着其中某一种。

苏轼赤壁赋局部

黄庭坚曾为他发言,说苏轼的书法虽笔圆,但韵味足,苏轼的文章也是绝妙,应当是北宋书法第一人。

仔细揣摩苏轼的书法,字体刚正敦实,用笔纯正,坚毅中带着一丝柔软,有一种潇洒之感,又具抑扬顿挫,比如《辩才老师帖》、《归去来兮辞》和《与董长官帖》等一些作品里,都能看见苏轼的字没有枯笔,圆润墨厚。

苏轼还强调书法的轻重错落,行书中,可以看见字与字之间会出现一轻一重的现象,字体也一大一小,分布错落,有非常强的韵律感。

苏轼看书

例如前面提到的《黄州寒食帖》,苏轼写的“哭涂穷”三个字,比前面的五个字都要大,给人的视觉冲击特别大,苏轼直白的传达出了他在黄州的苦闷。

苏东坡书法

苏轼的书法和他的性格、人生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苏轼书法里蕴含了他丰富的情感。刚入官场时意气风发,被贬时郁郁寡欢。

苏轼的书法被称为“苏体”,对楷书的行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书法的笔画形式上也有非常大的成就,丰富了书法的艺术性、观赏性,发挥出了书法的艺术趣味,苏轼的书法充满了生命力。

苏轼的苏体

苏轼的苏体吸收了前人的优点,根据自身的想法,作了调整,形成新的“苏体”,对后世书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许多书法大家都曾经写过苏轼的《赤壁赋》,比如李公麟、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人,他们都从苏轼的书法里吸取了非常多的经验。

遗憾的是,苏轼的书法帖现存并不多。四川日报一报道中提到,西南大学曾与眉山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推出45卷的《苏轼书法全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大、清华、川大、重庆大学等多家单位专家参加,用了6年的时间共同编纂完成。

洞庭春色赋局部

这部合集收录了海内外现存的苏轼书法作品940多件,其中有苏轼单人作品460件,苏洵、苏辙等人有30多件。

苏轼曾说,他自成一派,不学古人,他的书法受到颇多非议,有人认为他没有实力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并称,稳坐“宋四家”之首,认为黄庭坚之所以力挺苏轼,完全是因为他是苏轼的弟子,毕竟没有徒弟说老师坏话的。

但是前面提到了苏轼和黄庭坚的故事,两人亦师亦友,偏向苏轼是有的,但是不存在黄庭坚为了讨好苏轼,将他捧上书法的神坛。

苏轼画

苏轼的书法趣味浓重,能从书法中看出当时苏轼本人的心情,可以读出他的思想感情,是为一绝。

结语

书法对于古人而言能抒发胸意,他们将自身的情感融进笔下的字中,让后人能从书法作品中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

书法是不会说话的艺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写书法容易,写好书法不易,一笔一划照着写容易,写出字中的韵味不易。

中山松醪赋局部

“以字见人”,能从字中看出一个人,孩子们

从小就要练字,书法也得到了许多家长的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书法机构出现,有打着速成旗号的书法班。但书法从古至今都不是速成的,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琢磨,才能学到精髓。

参考资料:

[1] 四川日报 《苏轼的书法诠释着他的“人生艺术”》2022-12-23

[2] 收藏与投资期刊 《苏轼的书法与其仕变》2022-10-28

[3] 今古文创期刊 《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阐述》2021-02-28

[4] 大学书法期刊 《宋代尚意书风下书法“肥瘦”审美观念探析——以苏轼为中心》2021-01-27

[5] 百家讲坛 《宋朝那些人和事儿-一代文豪》2021-05-04

[6] 百家讲坛 《书法档案-苏东坡:执笔无定法》2015-05-02

[7] 美术教育研究期刊 《以看苏轼引领的“尚意”书风》2021-05-15

[8] 光明网 《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2022-05-14

[9] 杭州大学学报期刊 《苏轼在黄州的日用钱问题及其他》1989-08-29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非议,一家人,宋四家,书法,俸禄,诗词,颜真卿,黄州,苏辙,苏轼,观点评论,王羲之,书法,黄州,苏轼,黄庭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非议,一家人,宋四家,书法,俸禄,诗词,颜真卿,黄州,苏辙,苏轼,观点评论,王羲之,书法,黄州,苏轼,黄庭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非议,一家人,宋四家,书法,俸禄,诗词,颜真卿,黄州,苏辙,苏轼,观点评论,王羲之,书法,黄州,苏轼,黄庭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