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宋朝三百余载的历史,最所诟病的是它军事上的孱弱,北宋年间,联金抗蒙,为金所灭,爆发历史浩劫“靖康之耻”。
南宋年间,联蒙抗金,崖山之战后为蒙所灭,事实证明宋朝写词作诗确实可以,打仗确实是不行。但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历经两度倾覆的宋朝却创造了古代世界中十分强悍的军工业,与其军队作战实力严重不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为什么吧?
财大气软的王朝
著名文史学者陈寅恪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是个统一的王朝,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现象,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各种兵乱,起义对比其他朝代都较少,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宋太宗实行“均田法”极大推动农业的发展,宋真宗推广“占城稻”后人口迅速增长,在数百年内中国人口首度破亿,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临安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百万人口大都市。
宋朝时期的工商业迅猛发展,各种贸易市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四川地区更是出现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宋朝各大城市中茶楼酒肆、袅袅炊烟、街角叫卖交织成空前繁荣的市民文化,歌舞欢腾中极富文学价值的宋词经久不衰,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名字。
可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不免蒙上一股哀伤的情绪,因为每每人们遥望北方,总会想起,故土沦丧,敌兵肆虐,而对外战争又大多失利,也难怪陆游在临死前对儿子说: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宋朝也极为注重矿产业的开发,不仅有专业团队勘探矿产,还鼓励民间资本加入矿产开发,宋朝的矿场实行私人承包制,只需向官府付出一定的税收,便可自由经营矿场,另外还向无本钱的贫民开矿提供贷款的服务,这无疑提高了民众挖矿的积极性,促成了北宋矿产业的空前繁荣。
宋朝的冶铁数量得到了巨大进步,社会生产关系调整剧烈,近年来一种认为宋朝发生了“原始工业化”的学术观点也正在兴起。这些积极因素铸就了宋朝军工业的强盛。
“南北有作坊,诸州有作院”
宋代中央管辖的武器生产机构,最初为零星的作坊式制作,后改为专业的南、北作坊,弓弩院,当时南北两个作坊和弓弩院,集中了近万名工匠。
汴京集聚了全国最为精英的禁军,又是在天子脚下,所以挑选的工匠大多十分优秀,每项程序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工匠们在富足的国库支撑下辛勤地工作,同时不得将武器制作流程泄露给外界。
除中央造兵机构外,宋朝地方州郡亦设有各类作院,因对外战争需要这些作院时常满员或超额雇工,最高时可达2000多人,有意思的是,在禁止民间私蓄兵器的宋初以后,官府会活跃地鼓励民间创制新武器,并收到官府进行仿造生产。
在这些能工巧匠手里出现了长柄刀、床弩、棍棒、盾牌等等层出不穷的武器,杀人工艺日益成熟,在对抗西夏、金、蒙古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可以参考宋朝前期出现的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编的军事和兵器大百科全书《武经总要》,该书的刊印,促进了北宋时期火器的研制、使用和交流。
宋朝还将对火器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炼丹术士发明了火药,而火药在宋朝时期并非像后世所传的“只会龟缩于鞭炮爆竹之中”,而是积极投身于战场。
比如北宋时火药作的设立,表明我国火药的配方与制作将分散的个体生产整合为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这可以说是我国火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北宋政府鼓励火器的创制,于是在汴梁和一些地方的将领开始试制火器,在政策的激励下各种火器的出现丰富了敌人的死法。
火器的品种在《武经总要》中的记载繁多,其中主要以火球类为主,还有杀伤力可观的火药箭,它们都有个重要共性是依靠弓、弩、抛石机这些弹射装置发挥威力,另外火炮也得到了发展,1126年宋将李纲守卫国都是使用的“震天雷”便是例证。
火器的快速发展侧面展示了宋朝不善短兵相接的军事特点,这一特点造就了宋朝更加注重城市攻防和远程突袭的军事策略。
结语
冷热兵器混合使用的宋朝在古代世界绝对是跟得上时代潮流的。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宋朝的强大军工业在低效臃肿的官僚机构、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中央强地方弱的政治体制、皇帝的昏聩无能等等问题下难以转化为对外战争的优势,终究成为了历史的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