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务工人员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农民工创业园内一家出口箱包厂赶制订单。 视觉中国 资料图
【编者按】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农民工是我国重要的就业群体,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不仅对稳就业大局至关重要,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民工就业情况如何,面临哪些新形势新挑战?怎样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持续稳定增收?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为此,《对话》栏目策划推出“农民工就业系列谈”,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等聚智献策,共同分析探讨农民工就业相关话题,敬请关注。
嘉宾
郑久坤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
娄高河南省杞县县政府党组成员
汪本高四川省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
主持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侯馨远胡聪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此提出多项要求,包括“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等。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是中国劳动力的主要供给地区,也是输出农民工的主要区域,其面临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和挑战,以及对农民工就业政策的相关工作实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期对话邀请来自安徽、河南、四川三省的劳务输出大县(市)农民工就业工作负责人,就如何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进行交流探讨。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农民工就业呈省外向省内回流趋势,从事行业也正逐步由体能型向服务型转变。当前农民工就业仍面临数量和技能上的双重结构失衡
主持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为18705万人,同比增长3.2%。据您了解,当地目前农民工就业情况如何?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民工就业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和趋势?
郑久坤:阜阳市是安徽省北部的人口大市,户籍人口超过千万,也是劳务人口输出大市,共有农村劳动力522.29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36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约70%。务工区域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特别集中在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和东莞等地;行业类型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在阜阳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中,省外务工人员、省内市外务工人员、市内农村劳动力占比分别为50.6%、5.6%、43.8%。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接您回家”、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乡村振兴合伙人”等各项活动,省外务工人员占比稳中有降,市内务工人员占比正逐步提升。
汪本高:目前,四川省仁寿县农民工就业相对稳定,就业农民工总数47.3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1.9万人,主要在广州、深圳和重庆等地;县外省内务工24.6万人,主要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县内务工10.8万人。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一是农民工就业呈省外向省内回流趋势,省外务工人员与2022年同期相比减少7000人。二是农民工就业正逐步由体能型向服务型转变。特别是随着有一定文化知识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壮大,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薪酬高低已不再是新生代农民工找工作的唯一标准,他们还会看重工作环境、生活品质、发展前景等因素,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生活服务类的新职业,如网约配送员、直播销售员等,传统的建筑行业、制造工厂的工作对他们的吸引力整体呈下降趋势。
主持人: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主要拉动力之一,稳定农民工就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十分重要。您认为当前农民工就业增收面临着哪些挑战?
郑久坤:从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看,农民工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及职业专科以下,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技能含量偏低,对劳动者学历、技能要求不高,达到一定熟练度即可满足岗位需求。虽然技工、专业技术人才薪资待遇比普通工人高约50%,但我市许多外出农民工因为缺乏一技之长,以普通工人居多,制约着工资性收入增长。
此外,农民的不充分就业也是影响工资性收入的重要因素。阜阳位于皖北平原地区,适合农业机械化生产,按照农业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数量推算,全市940万亩耕地需要的劳动人口应当占总人口的3%—5%,最多不超过28.3万人,即可完成全部农业劳动。但根据调查分析,阜阳市农村适龄劳动人口中,约有116.1万人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相关工作。这一方面说明农业社会化服务还不够发达;另一方面说明农村劳动人口处于不充分就业状态。要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提高,就应让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娄高:当前,农民工就业面临着双重就业结构失衡的问题。一方面是数量上的结构失衡,主要是在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少、而农民工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工供给量就会大于市场用工需求量,导致有农民工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是技能上的结构失衡,主要是因为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需要相当数量的知识型、技能型人才,而不少农民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足或与市场需要不匹配,导致有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总之,两方面矛盾叠加,将影响农民工就业增收。
主持人:农民工是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县域范围内就地就近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今年也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部署相关工作。在推动县域就业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当地是怎么做的?您有哪些建议?
汪本高:为了推动县域农民工市民化,仁寿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农民工纳入住房补贴发放范围,将历年竣工、尚未分配的公共租赁住房,按10%—30%的比例定向分配给进城务工农民工。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为农民工积极缴存住房公积金,拓宽商品房贷款渠道,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工购买住房能力。三是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简化入学流程和证明材料,让随迁子女享受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四是继续扩大文体、娱乐等场馆和设施开放范围,满足进城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
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融入社区,还须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例如仁寿县依托当地商会或协会,建立驻外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站,向在外仁寿籍农民工宣传家乡政策,开展帮扶工作,维护他们的权益,引导他们更好融入“第二乡”。
娄高:河南省杞县将农民工工作纳入年度计划、新型城镇化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整体推进。
一是着力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主动加强区域劳务协作,已建立10个劳务协作基地,“点对点”集中输送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稳定扩大转移就业规模。二是着力做大就地就近就业“蓄水池”。落实落细对中小微企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就业帮扶载体的就业补贴政策,增强其吸纳就业能力。常态化开展人力资源招聘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就近就地岗位推介、职业介绍。三是着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采用“直播带岗”等多种方式,邀请用人单位进入直播间为求职者答疑解惑,做好就业岗位信息推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四是着力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巩固根治欠薪成效,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稳步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各行业对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升。同时,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也是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
主持人: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的快速发展,就业市场对人力资本的要求逐渐提高,能满足新技能需求的劳动者会从中受益,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则面临被淘汰风险。在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拓宽农民工就业领域方面,当地采取了哪些举措?您有哪些建议?
郑久坤:阜阳市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精准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优化技能培训服务供给,建立农村人口培训需求台账,为群众提供多样实用培训。组织开展上门培训,将课堂办到乡镇集市、就业车间、田间地头,加大实操课时量,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本领。创新技能培训服务,开展“新徽菜·名徽厨”技能培训,每年培训8600多人次。另一方面,实施农村居民就近就业“132”工程,即通过发展壮大劳动密集型、无污染型乡村产业,以全市100个乡镇为示范,新增带动3万人实现灵活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工资达2万元以上,推动农村闲置和半闲置劳动力就近充分就业。
娄高:杞县一是开展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行动,由县人社局牵头,结合劳动力培训意愿开展针对性培训,对接用工企业开展定向培训,重点加大对脱贫劳动力、农村低收入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二是以“三个市场”打通农民工就业脉络,将“零工市场”“大蒜市场”“劳务输出市场”相结合,通过大蒜初加工、砂锅烹饪制作等多种培训,制定符合实际的农民工扩大就业战略,在开拓本地就业市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走出了本地特色道路,带动数十万名农民工就业增收。
汪本高:一是政府搭台,强化对接。仁寿县建立了全县农民工大数据分析平台,清晰展示全县农民工就业信息,并常态化收集掌握县内企业用工需求,由政府牵头,定期组织重点用工企业、有务工意愿的农民工以及就业指导专家,召开专场招聘会。二是健全站点,强化培训。大力推进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设,集中为农民工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信息获取、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由企业提前预定用工需求,政府组织订单式培训班。三是落实政策,强化支撑。落实稳岗补贴政策,确保补贴用在企业稳岗、社会保险、技能培训等专项上;落实创业支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开办家庭农场。
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还应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一是提高技能培训补贴额度,扩大技能培训种类目录,鼓励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二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上加大对农民工创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破解融资难问题,鼓励农民工以创业促进就业。
主持人: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升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4.3%,2022年则达到29.2%。但现实中,面向大龄农民工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比如有企业将“50岁以下”作为招聘保洁员和服务员的硬性年龄指标,此前也有多地发布超龄建筑工“清退令”。在做好大龄农民工权益保障和就业扶持方面,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您认为应如何发力?
娄高:杞县通过提供“零工驿站”等暖心服务,精准促进大龄农民工稳岗就业。一方面,收集适合大龄农民工的就业岗位、零工信息,在农民工专场招聘活动中发布。同时尊重大龄农民工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引导企业根据农民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另一方面,深化省级劳务协作,唱响“春采茶叶、夏摘枸杞、秋刨土豆、冬剥橘子装罐头”的务工“四季歌”,每年带动10万余人次大龄剩余农村劳动力实现季节性务工增收。今年上半年,我们有组织地输送采茶工1.5万余人,摘枸杞工8000余人,直接带动群众增收9300万元。
汪本高:目前,仁寿县50岁以上农民工务工人数达16.55万人,占全县务工人员总数的34.9%。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和技能单一,这部分人员主要在建筑工地等从事体力劳动,一旦建筑项目结束,就得重新找工作,再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工作,首先要完善劳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培育县级国有劳务公司、乡镇级劳务专业合作社、村级劳务经纪人,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其次要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比如我们依托仁寿县农民工大数据分析平台,持续加强50岁以上务工人员信息摸排,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此外还要强化权益保障。比如,仁寿县组建外出农民工维权协调处理中心,打通农民工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每一位农民工诉有回音、援有效果。
主持人: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农民工选择从事外卖员、快递员等工作。平台就业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但也存在工作任务单一、不利于技能提升,劳动关系界定不清、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对此您怎么看,有哪些呼吁和建议?
郑久坤:去年以来,阜阳市开展了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建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工清单,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基层快递网点从业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开展邮政快递业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免费体检。
但是,该群体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劳动权益难以维护的问题。我们建议,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明晰细化新业态领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为新业态领域劳动者权益维护提供坚实法律依据。此外,地方政府部门在平台算法、劳动定额等方面难以与企业形成一致意见,建议相关部门督促企业改善平台算法、劳动定额等控制制度。
汪本高:平台就业主要是服务业,具有较强就业吸纳能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劳动力的市场灵活性,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但其劳动生产率偏低,平均工资水平比制造业、建筑业低,农民工加速从制造业流向服务业,会导致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的动力不足,长期来看不利于农民工就业稳定发展。
我建议,首先要做强产业支撑。集中精力招引发展一批有地方特色、实力强、就业吸引力大的产业,发展壮大本地主导产业,提供更多岗位。其次要强化技能培训。整合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等平台公共资源,加强平台就业人员的公共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本积累。还要完善政策激励。继续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
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一方面应积极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优质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优化本地产业布局,引导熟练工返乡就业,带动当地产业升级,构建返乡就业和外出就业的良性循环
主持人:做好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工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质量方面,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郑久坤:近年来,阜阳市主要通过以下措施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收。一是压紧压实就业帮扶责任。成立稳岗就业工作专班,建立会商、协调、督查机制,解决矛盾困难,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做深做实公共就业服务。对脱贫人口就业信息进行动态摸排,准确掌握每名人员的就业情况、技能水平和培训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和帮扶台账,广泛搜集市内外岗位信息,为脱贫人口提供各类优质岗位。三是不断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外地及本地人才在阜阳投资创业、发展产业,不断拓展就业岗位。例如,太和县在发展特色菌菇产业过程中,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金融+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带动2000户农户发展菌菇种植,还带动当地群众就业686人,人均年增收3.6万元。
主持人:结合您的实际工作,您认为下一步做好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增收工作,应该重点朝哪些方向努力?中西部地区劳务输出地有哪些需求需要得到关注支持?
郑久坤:今后一个时期,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方式仍然以外出务工为主,促进农民工就业的重点应是在满足当地企业用工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工外出,特别是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就业。一方面应积极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优质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着力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优化本地产业布局,引导熟练工返乡就业,带动当地产业升级,构建返乡就业和外出就业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目前,农民工外出就业主要是由亲朋好友介绍,缺乏准确的就业信息,希望能够协调搭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就业平台,定期发布就业岗位信息,便于中西部劳务输出地劳动力根据需要选择岗位。就阜阳来说,近年来我们加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兴建多层次创业就业基地,希望更多地承接沿海地区非污染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汪本高: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一县一业”,有自己的优势产业。二是加强关心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三是鼓励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盘活农村经济。四是加强转移目的地对转移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如工资发放、随迁子女就学、医保就医等。
主持人:能就业、就好业,是广大农民工的殷切期盼;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系。接下来,一方面要关注农民工就业增收面临的挑战,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精准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民工在县域范围内就地就近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措施,提升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感谢三位嘉宾做客《对话》栏目,分享精彩观点!
(感谢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张培奇、杨丹丹、张艳玲、范亚旭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