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评价朱标为“懿文之早世,天所以开靖难也。彼孝友仁慈,出自至性,周成、汉惠,将驾而三之。天之勿永其年,以免玄武门之血,懿文幸矣”。
古代历来皇位之争就比较激烈,俗话说,天家无亲情,为了那么一个位置,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人,唐朝时期的玄武门之变,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都依然还历历在目,在这些历史事件的背后,往往展现的是手足相残,兄弟反目,作为现代人来说,似乎并不能理解。
1364年,朱标9岁,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册立朱标为世子,从此有意栽培为继承人,朱标13岁,朱元璋借机锻炼他胆识,逐让他前往临濠祭祖,临行前告诫他: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朱标听后,果然认真访求乡亲父老,一路跋山涉水,行至临濠。
在朱标参政前,朱元璋给了他最好的教育与人脉,身为帝王,朱元璋也不忘身为人父的责任,经常为朱标讲述自己早年的经历,让他以此为戒,知道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1377年,朱标22岁,朱元璋让他开始参与政事,并下令,一切政事都要一并告知太子处置,然后听奏,看这意思,就是让朱标提前监国了。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古代皇位之争血雨腥风,为何到了朱标这就完全看不到其他兄弟与他争夺皇位呢,就连朱棣也能隐忍多年?第一,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与朱标相差5岁,根据记载,他与前面三个兄长都是马皇后所生,算起来,朱元璋前面五子都是嫡出,按照古人立长再立幼的规矩,就算是轮,也轮不到他,除非前面三个兄长都早逝,但这几乎不可能。
第三点,朱标从小饱读诗书,性格恭谦宽厚,在世时,朱标对兄弟们都非常照顾,根据记载,公元1391年,朱元璋有意迁都西安,当时西安是秦王朱樉封地,朱樉为人荒唐,在封地时,大兴土木,不从父命,后被朱元璋召回京师,迟迟不放回封地。在朱元璋有了要迁都的想法后,逐叫朱标先去调查秦王的言行,朱标回来后,主动为其说好话,才让朱樉免去被责罚,回到封地。
除了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兄弟犯错时,朱标都会为他们求情,免受责罚,这样一来,朱标在兄弟们中威望极高,地位自然也就无人撼动了,但是遗憾的是,朱标37岁时,意外去世,史料记载是因感染风寒而病逝,但是史书上对此的记载只寥寥数笔,所以后世认为,关于朱标的死,或许还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