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士诚干得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和朱元璋当邻居,太恶心人了

张士诚干得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和朱元璋当邻居,太恶心人了

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农民儿子,到执掌天下的铁血帝王,回顾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就算冷血如朱元璋,也不经嘘唏不已,感慨良多。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混成了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如此传奇的人生,就算用再多的笔墨,也无法道尽其中的艰险和困苦。

如果对元末的历史有所了解,你会发现作为反元起义军领袖的朱元璋,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竟不是元军,而是同为反元势力的其他起义军。

从朱元璋占据了南京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跟江南和西南地区的起义军早晚有一战,但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真正的敌人既不是张士诚,也不是徐寿辉,而是陈友谅。

在介绍陈友谅之前,我们还需要先来看一看张士诚。

从势力范围来看,张士诚才是朱元璋最大的敌人而非陈友谅,那这其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张士诚失去了和朱元璋一争高下的资格呢?

张士诚和朱元璋结下死仇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详细介绍了张士诚崛起的经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补一补课。

朱元璋占据南京后,他和张士诚的地盘就紧挨在一块了,虽然都是起义军,但这两个人不是一个系统的,朱元璋是红巾军,张士诚是单干的。

而且南京被朱元璋抢先一步攻占后,张士诚就很想找他麻烦,所以两军摩擦在所难免,经常打架。

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朱元璋尽管占据了南京,但跟占据了江浙地区的张士诚相比,底气还是略显不足。

这不,被张士诚烦得不行的朱元璋,专门给张士诚写了一封信。

信里是这样说的:“张老板啊,你在姑苏称王,实在了不起。但我听说邻里和睦是中国的美德,我朱元璋就非常重视这样的美德,也希望张老板做一个好邻居,咱俩都是反元的队伍,要好好相处啊,希望张老板不要听人家乱说,我朱元璋绝对是一个靠得住的好同志,所以咱不打了,你看咋样。”

张士诚心里想,谁跟你在这玩过家家,非要打死你。

张老板不仅不回信,还扣押了信使杨宪,并派遣水军进攻镇江,要取南京的门户。

朱元璋派徐达去防守,在龙潭这个地方击败了张士诚的部队,朱元璋一琢磨,张士诚的部队有点拉胯啊。

以前都小心克制,不敢得罪这个富户,原来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假把式。

兄弟们,抄家伙上。

朱元璋立马派徐达、汤和、赵德胜等人进攻常州,成功压制住张士诚的扩张势头,朱元璋的反扑让张士诚吓了一跳,在连战连败后,张士诚写了一封求和信,愿意给朱元璋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粮食二十万石,反正张老板也不差钱,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

结果朱元璋看了信后,也不想多说什么,让张士诚放回杨宪,也不要给钱了,都是兄弟谈钱伤感情,一年给50万石粮食就行了。

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张士诚接到回信后,反而啥也不做了,既不回信,也不放人。

从张士诚的心理分析,前不久才经历过百万元军压城的大阵势,朱元璋这样的小头目,张士诚还真瞧不上眼。

这封有求和性质的信,极有可能是张士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徐达打下了常州,而张士德正带兵赶往支援,所以张士诚要给弟弟打掩护,拖延一下时间,正因为如此他接到朱元璋的回信后,才会如此轻描淡写。

张士诚这是要死磕啊,但朱元璋的手段更强硬。

大家都不是傻子,张士诚有阴谋,朱元璋也不含糊,发号施令让赵德胜、耿炳文、吴良、徐达等人分头行动,分别进攻常熟、长兴、江阴、宜兴等地,要顺势围剿张士德。

在常熟这个地方,赵德胜和张士德的部队相遇,爆发大战,而张士德被活捉。

张士德是张士诚的亲弟弟,他还是一员猛将,也是张士诚的左膀右臂。

弟弟被俘,这让张士诚忧心不已,而朱元璋想利用张士德劝降张士诚,从而一口将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全部吃下。

张士德是个猛人,当年他哥哥张士诚在高邮城面临百万元军围困,依然不降不逃,而张士德落入朱元璋手中后,也颇有气节,坚决不投降,还借机向哥哥张士诚传话,让张士诚干脆投降元朝,借助元军的力量对抗朱元璋。

1356年春季的时候,张士诚还跟江南的元军打得热火朝天,结果到了夏季的时候,明明有优势,却反而要考虑向元军投降,你说这窝心不窝心。

张士诚细细想来,这一切都是拜朱元璋所赐,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张士诚决定采纳弟弟张士德的意见,归降元军,而坚决不投降的张士德在南京绝食而死,也算是一位有气节的英雄好汉。

看过前一篇文章的读者,应该对张士诚的崛起经历还有印象,这个人就是靠反复横跳起家的,一会造元朝的反,一会又向元朝投降,在占领苏州之前,张士诚就已经投降过两次了也反叛过两次了。

老话说事不过三,张士诚这个反骨仔又要投降,元朝答应吗?

还别说,一听张士诚要归降了,元顺帝开心的不得了,急忙派人去洽谈归降事宜,元顺帝还大方的给了张士诚一顶太尉的帽子,他手底下的兄弟,也都按级别封赏了官职。

为啥元顺帝依然愿意接纳张士诚呢?而且态度还如此良好呢?

原因很简单,元大都缺粮缺的厉害,到处都在打仗,而盛产粮食的江南鱼米之乡和两湖地区又被起义军瓜分了,尤其这个张士诚占据了最富庶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

所以元朝招降了张士诚后,对他没有其他要求,既不夺他权,也不给他穿小鞋,元顺帝只要求张士诚每年按时运粮食到元大都去就行。

从张士诚的选择不难看出,他对争夺天下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欲望,他只想占地为王,在富庶的江浙地区当一个逍遥快活的土财主。

没有太大野心的张士诚好压制,但长江上游的徐寿辉、陈友谅可是真正的庞然大物,朱元璋的小胳膊小腿,还真得罪不起。

九字三策

压制住了张士诚,朱元璋总算得到了一段较为和平的发展时期。

1357年前后,元末的局势还算平稳,徐寿辉占据长江上游,力图往下游发展,朱元璋占据长江中游,力图往江南发展,张士诚占据长江下游三角洲区域,力图往长江中游发展,而韩林儿顶在朱元璋前方和元军主力周旋。

当张士诚归降元朝后,朱元璋顺势调整了攻击方向,矛头指向浙东的金华、台州地区,随后往闽南地区发展,想要在百越地区建立根据地。

这个时间段,徐寿辉的实力虽然强,但势力范围还没有笼罩朱元璋的区域,而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打败了几次,丢了常州等地,已无力再从江南地区向朱元璋发起反攻,无奈把势力扩展范围调整到江北,意图占据安徽北部,在合肥等地建立据点,想从皖北地区和苏杭地区一起向朱元璋发动进攻,达到上下夹攻的目的。

当各方势力都在调整战略,埋头发展的时候,也给朱元璋腾出了一段宝贵的发展时间,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耿炳文、邓愈、冯国胜这些将领开始四处出击,抢地盘、抢人才、抢人心。

这里说一说抢人才这个事,那是真的抢。

朱元璋给武将下了死命令,每攻陷一地,不准杀人、不准劫掠、不准放火,为了让士兵接受这些条令,朱元璋还和徐达演了一出戏,他让徐达故意犯错,然后搞负荆请罪这一套,在士兵面前受罚了一次,这招杀鸡给猴看,让所有的士兵都心有余悸,从此朱元璋的部队不敢再随便杀百姓,成了人人爱戴,远近闻名的部队。

带兵打仗,还真需要这些小套路,不要看套路俗,但真的管用。

除了军纪严明,朱元璋还要求武将攻陷一地后,要寻访当地有名望的人才,要把这些读书人全都送到南京来,不来就威胁,威胁过后还不来的,就直接杀掉。

刘伯温就是这样来的。

南京附近的名门望族很多,读书人也很多,所以朱元璋收集了很多读书人,专门在南京建立了一座礼贤馆,不管是有真才学还是一肚子稻草,只要认识字读过书,都给弄到这里面住着,不住还不行。

用朱元璋的话来说就是这些读书人都是祸根,还是抓在自己手里放心。

1359年,朱元璋命胡大海、耿再成进攻处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丽水市。

从南京到丽水还是有点距离的,说明朱元璋这几年发展的很不错,地盘都扩张到张士诚眼皮子底下了。

刘伯温老家就在丽水青田县,这个人可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刘伯温是进士出身,在元朝当了很多年的官,时任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后来他嫌弃元朝朝廷腐败,就辞职回家了。

胡大海一打听,听说刘伯温是个了不得的人才,派人去请他,结果刘伯温根本看不起这些红巾军,不答应,连请了多次,刘伯温都摆架子不去,最后一次使者威胁他,如果再不去就将他杀掉,刘伯温这才不情不愿的被带到了南京,归入朱元璋麾下。

胡大海率兵打到浙江后,为朱元璋举荐了很多人才,刘基、宋濂、叶琛、章溢这些人都是胡大海举荐的,但他后来被叛徒害死了,实在可惜。

经过几年的发展,朱元璋的实力已经十分雄厚了,但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比较机智,施行了缓称王的政策,在明面上他还是韩林儿的臣子,决不当出头鸟,背地里他还执行“高筑墙和广积粮”的战略,以南京为据点,武将四方出动,攻城略地。

谋士朱升提出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成了朱元璋这一时期的战略纲领,良好的执行了这三策,也为日后争夺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决战来临

在朱元璋图谋天下的时候,他西边的邻居徐寿辉,也完成了资源整合,正式开始往长江下游进发。

随着长江流域元军势力的消亡,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这三个农民政权,只有统一起来才有可能抵抗北方元军主力的攻击,而这种统一必定不可能以自愿的形式来实现,也就意味着这三大农民军势力内部少不了要有一场恶斗。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的决战是历史的必然。

实际上,早在陈友谅对南京发动攻击之前,朱元璋和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就已经定下了先打陈友谅再打张士诚,然后北上中原赶走元军的战略决策。

单从实力对比来看,朱元璋是万万比不过陈友谅的,天完政权占据了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部分、安徽部分,水军强大,兵源众多,粮草充足,而朱元璋的地盘只有江浙,最为尴尬的是,朱元璋的地盘正好在陈友谅和张士诚的中间,处于夹击之势。

横看竖看,陈友谅才是元末最有希望一统江南的豪杰,而朱元璋才是那个倒霉蛋,然而历史的走向却恰恰相反。

导致历史走向出现极大转折的人,却恰恰正是陈友谅自己。

那陈友谅到底犯了什么致命错误,才会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呢?

请看下集。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进攻,元军,徐达,投降,朱元璋,弟弟,邻居,张士德,南京,张士诚,观点评论,朱元璋,刘伯温,张士德,陈友谅,张士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进攻,元军,徐达,投降,朱元璋,弟弟,邻居,张士德,南京,张士诚,观点评论,朱元璋,刘伯温,张士德,陈友谅,张士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进攻,元军,徐达,投降,朱元璋,弟弟,邻居,张士德,南京,张士诚,观点评论,朱元璋,刘伯温,张士德,陈友谅,张士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