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永乐大典》被称作“世界百科全书”,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义?

《永乐大典》被称作“世界百科全书”,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义?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卷(永乐初,解缙等奉敕编《文献大成》既竣,帝以为未备,复敕姚广孝等重修,四历寒暑而成,更定是名。——《明史》

古代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史书,而能完整流传到现代的也并不多。在各种文物之中,这些记载历史的书籍是最为重要的,通过对这些史书的研究,才能更完整地去研究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以及民生生活。在诸多史书之中,《永乐大典》被称作“世界百科全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永乐大典》只剩残本,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义?

《永乐大典》的修订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登基。一坐上皇帝的宝座后,朱棣总想做一件大事,决定让手下的文臣修订出一本巨著,而且这本书要按照“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的规模来修订,足以见得朱棣当时对待这本书非常期待,希望它能包含各种学科知识以及古代历史。

两年后在解缙的带领下,一百多人一起努力,终于写出了一本《文献大成》,但朱棣非常不满意,认为这本书的内容不够丰富。一年后又下令让姚广孝、解缙带人重新补充整理这本书,这次的规模极为浩大,光是修书的人员就达到了2169人,几乎动用了当时国库里所有的存书。又是两年之后,正式版的《永乐大典》被送到朱棣手中,此时朱棣看过后才觉得满意,并且亲自为这本书作序,还起了《永乐大典》的书名。

《永乐大典》的流传情况

在《永乐大典》修成之后,几经火灾、战争影响,最后一万多册的书,烧毁的烧毁,流失的流失,在后人考究后给出了几种《永乐大典》流传情况的假说。第一种认为早在明末时期,这本巨著就已经被毁坏,当时《永乐大典》完成后,因为规模实在庞大,就只抄写了一个副本,后来嘉靖年间又再次抄写。第一次遭受毁灭的是当时的原稿,因为成书后藏于南京文渊阁,之后在一场火灾里原稿被烧毁,后来永乐年间抄写的副本再次被烧毁,只留下一个嘉靖年间的副本,因为明末战乱四起,被毁于战争之中。

还有一种就是殉葬说,当时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永乐大典》可能随着某一代皇帝陪葬了,而且极有可能就是明神宗。最后明神宗的陵墓被打开,但是却没有看到《永乐大典》的身影,但是很多学者依旧认为殉葬是最有可能的,不在明神宗的陵墓里,也在明朝其他皇帝的坟墓里,根据正本失踪的时间来看,极有可能是明世宗。

正本一直找不到,流传下来的副本也命运坎坷,虽然流传了到了清代,但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一直就存放在仓库里。后来在雍正年间,副本被送到了翰林院,一些当时的学者才有幸能观看。到了晚清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这些典籍也无人看管,一些官员在翰林院去过后,就趁机偷走一部分拿到家里收藏。但对于副本毁坏最大还是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期,当时一处战场就是以翰林院为中心,联军一把大火烧了翰林院,副本就此被毁,仅仅留存下来一些残本,被八国联军瓜分,带回自己的国家。

《永乐大典》的意义

《永乐大典》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一本百科全书,里边记录着明朝以前中国的历史,以及文学艺术还有自然科学等等内容,涉及的内容包含了所有类型的书籍,修订完成后一共11000余册,全书一共有3亿7千万字。

建国之后,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追回了一些《永乐大典》的残本。当时一些文学家或者史学家家里有流传下来的,纷纷无偿捐献给国家。此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向中国返还藏书,当时苏联归还了11册,在这之后德国、苏联又陆续返还了数十册流传在本国内的残本。而一些收藏有《永乐大典》的普通人,也有一部分将其交还给国家。而就在去年,法国一场拍卖会中还曾出现残本的拍卖,一共两册,最后以640万欧元(合人民币约5000万)成交。而如今国家图书馆也才存入《永乐大典》224册,距离当时成书时一万余册相差甚远,希望有一天可以找到正本的踪迹。

参考资料:《明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百科全书,历史,副本,被称作,的国家,永乐大典,年间,明成祖朱棣,世界,观点评论,翰林院,明神宗,永乐大典,残本,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百科全书,历史,副本,被称作,的国家,永乐大典,年间,明成祖朱棣,世界,观点评论,翰林院,明神宗,永乐大典,残本,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百科全书,历史,副本,被称作,的国家,永乐大典,年间,明成祖朱棣,世界,观点评论,翰林院,明神宗,永乐大典,残本,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