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耻辱谈判之海上之盟
关键词:金国灭辽、海上之盟
前因
1118年4月27日,宋徽宗派使者以买马为幌子,从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出发,经渤海来到金国,商议联合灭辽的事宜。
▲金国
后果
这也成为后来金军洗劫燕京一带,据此勒索宋朝一百万贯作为燕京的代税钱的理由。随后,童贯两次伐辽失败,更让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遇完全丧失,向金军暴露了北宋军事方面的羸弱。
▲燕京城
过程始末
一、海上之盟
由于双方在地理上受到辽国的阻隔,无法在陆地上接触,这才有了这条海上联络的通道。宋金使臣经过两年的频繁接触后,终于达成了共同灭辽的军事盟约,史称宋金“海上之盟”。
根据双方约定,灭辽之后,宋朝可以收回当初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丢掉的“幽云十六州”。
但作为交换条件,金国将得到宋朝每年送往辽的岁币。结果,辽国灭亡后,宋朝反而失去了阻挡金兵南下的屏障,一场洗劫式的“靖康之变”彻底断送了立国167年的北宋王朝。
▲海上之盟
二、北宋朝廷为何要和金朝缔结”海上之盟“?
同样的命运发生在了后来的南宋王朝。南宋也走上了与蒙古军事联盟的道路,联合灭金后,却被蒙古北撤的假象蒙蔽。南宋文武百官欢呼雀跃之时,忽必烈挥师南征。
这便是政权联盟之间力量博弈与交替下的复杂性。就像13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与蒙古帝国的军事联盟一样,参杂着各自的算盘与套路,终将瓦解盟军。
这主要是三个人在起作用。
▲宋徽宗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
1、艺术青年宋徽宗一心建立功业、一雪前耻的“妄想”
1004年,宋真宗被迫与辽萧太后签下了城下协议澶渊之盟,虽然迎来了宋辽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但幽云十六州一直掌握在辽国手里,是历代宋朝皇帝的心病。
登基后终日书画唱和的宋徽宗认为,“太平盛世”需要重大武功来点缀。他认为自己缺乏一次收复北方失地的机遇,就在此时,他身边得宠的宦官童贯制造了这个机会。
▲童贯画像
2、权宦童贯从敌营辽国带来了鼓动徽宗出兵的“好消息”
童贯与一般宦官不同,他曾被派往西北前线负责对西夏作战,有军功在身。他权倾内外,掌兵权二十年,他积极的主战态度符合了徽宗建功立业的心理。
此次,童贯作为赴辽使团中的核心人物,有了亲自向徽宗汇报辽国军情和实力的话语权。他给出的判断是辽亡国在即,金国将取而代之,是联金攻辽的大好时机。为了说服宋徽宗同意结盟,童贯还需要一个敌营中的见证人。
▲马植(?~1126年)
3、敌营来的反水之士马植献联金抗辽之策
马植原是辽朝大族,能言善辩。他感到大辽气数已尽,有心投靠大宋。于是,他主动接近了宋使童贯,以一计宋金联合的“投名状”博得了宋徽宗的青睐。马植直接被赐予国姓,改名赵良嗣,成为缔结宋金海上之盟的关键人物。
对于宋金联盟的计划动心后,宋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带领第一支使团,向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转达宋朝“欲与通好“的意向。
▲完颜阿骨打画像
三、为何结盟的谈判谈了2年?
一方面,宋廷企图两头讨好,首鼠两端,导致外交失信,也为后来金兵南下埋下祸根。
谈判还没有结果之时,开封收到前线谍报,说完颜阿骨打已经接受了辽朝割让辽东地区的修好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宋徽宗开始对联金一事大为怀疑。只用一个登州的地方官前往金朝试探。
完颜阿骨打直接将宋朝使节扣押在军中半年之久,谈判也暂且搁置。
▲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图为十六州情况图
另一方面,金朝坐地起价,宋廷纠结于结盟是否能换回燕云十六州,谈判陷入不对等关系中。
其实,完颜阿骨打最开始便以强硬姿态表示即便是结盟,也只能是谁攻占了归谁。而宋徽宗的态度也表现出了“弱者心理”。宋徽宗在亲笔写下的盟约中,主动提出宋朝愿意将给辽朝的岁币转交给金国。这就埋下了金国轻视进而欺负北宋的心理伏笔。
同时,宋徽宗在盟约中的一处不明确的地名“燕京并所管州城”也为谈判带来了麻烦。宋徽宗的本意当然是让燕云十六州归属宋朝。可完颜阿骨打却坚持“燕京”就是辽朝的燕京辖区划归北宋,其余各州则交给金国。
▲全盛时期的金朝
金朝强硬的态度让宋徽宗开始拖泥带水,既不表示放弃燕京之外的土地,也不坚持己见。一再拖延后,谈判代表赵良嗣只得在这种不对等的条件下,擅自签下了这份令完颜阿骨打满意的“海上之盟”。
但即便是收复燕京一带,也需要宋朝出兵夹击辽军为交换条件。海上之盟的条约尚未履行,北宋内部便出现了无法及时抽身的乱子。对于宋朝举足轻重的产粮区江南一带正遭受着方腊叛乱的破坏,一直力主收复燕云的实力人物童贯就被困住南方不得脱身。
▲后期金灭辽、北宋
结论
在这场宋金“海上之盟“中,宋徽宗只看到了辽金更替中收复失地的机遇,却没有警惕机会中存在的危机,没有意识到军事实力才是最终决定事情发展走向的保障,导致了好坏逆转的情况发生。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金史》《论宋金“海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