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1566》中,赵贞吉是出了名的不粘锅。他日常甩锅却能左右逢源,着实把官场哲学玩明白了。无论是胡宗宪借粮,还是审讯郑何二人组,他总能用接化发成功卸力。
不过,就像野百合也有春天,赵贞吉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剧中,赵贞吉的高光时刻就是海瑞上疏、痛骂皇帝后的挺身而出。
当时,一心修仙的嘉靖帝刚刚建成了新宫殿,就等着百官上表、乔迁新居。谁料,向来耿直的海瑞却上了一道天下第一疏——《治安疏》。海瑞直言皇帝懒政、民不聊生,嘉靖皇帝差点在群臣面前社死。
以嘉靖的脾气秉性,大抵所有能够直言进谏的诤臣都是他人手中的棋子。有了周云逸的前车之鉴,他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起上下一心、内外勾结的逼宫事件。
于是,盛怒之下的嘉靖又开始了找后台、猜主使的传统剧情。以嘉靖的性格,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发起脾气来、谁也劝不住。
因此,虽然皇帝气得像个气球,但是现场无人敢站出来说话。毕竟,皇上正在气头上,谁来都是一个样。此时站出来,约等于主动送人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关键时刻,跳出来的居然是万年不粘锅赵贞吉同志。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赵贞吉这一番表现简直是白七爷附体——有情义、有担当,一身傲骨铮铮地响。赵贞吉向来不扛枪、不担当,为什么这次会主动背锅、欣然顶雷呢?
答案很简单,赵贞吉生来就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靠一往无前的勇气。所以,纵使是万年不粘锅,这次也甩不掉了。
首先,他是海瑞的主管领导。海瑞是户部主事,赵贞吉是户部尚书,自己的手下出了问题,他自然负有领导责任。因此,主动担责总好过被追责。
其次,“贺表”是他呈上来的。虽然海瑞是赵贞吉的下属,但是坦率地讲,这次上疏是海瑞单方面坑领导的行为,赵贞吉也是被牵连的受害者。而所谓的“贺表”是经过他的手呈送到嘉靖面前,所以,他即使有立白的强力洗,也无法撇清自己的责任。
最后,他是清流的成员。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条,这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解开谜团的钥匙。在赵贞吉上前陈奏之前,嘉靖已经开始了找后台的惯常操作。
严党倒台之后,朝堂只剩下宦官与清流两大政治势力。因此,嘉靖的怀疑对象便在二者之间。由于裕王之前的表现还算合格,嘉靖首先想到的主使是宦官集团,或者说是吕芳。
嘉靖对着黄锦就是三连问,“吕芳临走的时候都跟你交代什么了?叫你跟外边什么人商量了?背后的主使是谁?”为了给黄锦卸去心理包袱和压力,嘉靖当场许诺,只要黄锦开口供出主使,便赦免他无罪。
可是,黄锦是个好人。他自始至终一个字也没有说,只是摇了摇头。黄锦的表现基本上排除了以吕芳为代表的宦官集团。至此,清流就成了海瑞死谏事件主谋的唯一嫌疑人。
海瑞是谭纶举荐的,又在赵贞吉的手下做事,于情于理,清流好像都逃不过嫌疑。因此,在形势倒逼之下,赵贞吉只能站出来,给事件一个交待。
不过,挺身而出是勇气,全身而退才是能力。赵贞吉在站出来之后,立刻就遭到了嘉靖与陈洪的混合双打。在这种极端困难的局面下,赵贞吉开始了他的高光时刻。
面对不利的形势,赵贞吉先是说要看一看海瑞写的“贺表”。这句话一说出,立刻就遭到了嘉靖的回怼,“贺表?现在你还说海瑞写的是贺表?”
嘉靖帝反唇相讥,赵贞吉依旧坚持。他这一番表现,立刻就为自己赢得了关键的印象分。嘉靖接下来的语气就缓和了不少,既然赵贞吉认为这是“贺表”,这说明他对海瑞上表的内容并不知情。
但是,他依然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事件有推手,后台一定有。所以,他发起了第二轮攻击,他问起了《治安疏》的由来,“谁叫你去拿的?”
嘉靖的意思很明显,既然不是你,那就是你背后的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对于赵贞吉而言却仿佛是一道送命题。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指派他去拿“贺表”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恩师——徐阶。所以,无论答与不答,似乎都是注定要错。
不过,赵贞吉还是躲过了坑、避开了雷——“回奏陛下,是徐阁老叫臣去催拿贺表的。就是在大殿之外,当着众人叫臣去拿贺表的。”这个答案既回答了问题,又为徐阶撇清了责任。毕竟,徐阁老是当着百官的面安排自己去拿“贺表”的。如果徐阁老是主使,那这众人面前、大声密谋的故事就太侮辱徐阶的智商了。
至此,赵贞吉初步通过了考验,洗清了清流的嫌疑。但是,急于立功的陈洪仍然不依不饶、现场发难,“赵贞吉,是英雄,是好汉,就敢做敢认。”
对嘉靖,赵贞吉诚惶诚恐;但是对陈洪,他却是游刃有余,他不紧不慢地说,“海瑞既然狂悖犯上,陈公公何以称他英雄好汉?海瑞既不是英雄好汉,陈公公何以把臣也叫做英雄好汉?陈公公这话本就是大逆不道之言。”
赵贞吉抓住了陈洪的语言漏洞,直接给陈公公冠上了“大逆不道”的罪名。他说,海瑞狂悖犯上,不是英雄好汉。此言一出,便立场鲜明地否定了海瑞,坚定地站在了嘉靖一边。
接下来,他用天子门生的说法,进一步坚定了立场,表明了态度。至此,赵贞吉全身而退。
嘉靖帝发怒时,满朝文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有赵贞吉挺身而出,为自己、为恩师、为清流、为裕王洗脱了嫌疑。
单从这一点来看,赵贞吉的能力,与徐阶等人在伯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