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再上战场柴荣还会救赵匡胤一条小命吗

再上战场柴荣还会救赵匡胤一条小命吗

01

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荣(后改名郭荣),刚接他养父郭威的班坐上龙椅成为后周皇帝,没想到屁股还没坐热就有人不想让他坐了。

那人叫刘崇,北汉老大,也就是所谓的北汉世祖。

他认为此时正是灭掉后周最佳时机的逻辑是:后周旧老大刚死,新老大刚登基,必定内部不稳,无力征战。

再说了,那个名叫柴荣的小鲜肉,之前只知道他是个贩卖茶叶的,为郭威赚了不少钱充当军费,可没听说过他有治国理政的本事,更没有迹象表明他能带兵打仗。

这逻辑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就像趁一个人立足未稳猛地打他一拳,即使打不死他,也能把他打倒在地或者口吐鲜血。

但刘崇似乎忘了或者根本没听说过,两百多年前也有一个人开过这样的脑洞,那就是突厥老大颉利可汗,他兴兵二十万妄想一口吃掉刚登基的小鲜肉李世民的逻辑,与他极其惊人地相似,结果李世民仅带六个人就搞定了突厥的二十万大军。

和颉利可汗相比,刘崇当然没有那么阔气,他能动用的军队,不过区区三万。

这点军队虽然塞牙缝绰绰有余,但无取胜的把握,所以他得找个志同道合者一起去打劫,然后分赃,于是他做了第二个石敬瑭,对契丹自称“侄皇帝”,乞求契丹派兵,联合进攻后周。

这么多人蜂拥而至,即使是打群架,尚未做好准备的后周军也不是对手,因为被围攻的泽潞节度使李筠穆只有区区两千人马。

02

李筠穆的两千人马自然挡不住北汉、契丹联军的十多万大军,对方一人一口唾沫也得把他们淹死,李筠穆吃了败仗一点也不奇怪。

柴荣决定御驾亲征。

动不动就御驾亲征,哪有这种操作?

宰相冯道极力劝阻,御驾亲征可不是闹着玩的,您是一国之主,是顶梁柱,是定海神针,岂能…话没说完就被柴荣打断:人家唐太宗都能亲自带兵出征,而且还不止一次…冯道说可惜您不是唐太宗。

他的冷嘲热讽并未让周世宗住口:“他们的军队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咱们完全可以来个泰山压顶…”

冯道继续怼他:“可惜您也不是泰山。”

柴荣干脆罢了冯道的官,免得他继续啰嗦,动摇他的决心。

实际上,反对柴荣亲征的不止冯道一个,在他已经率领禁军从京城开封出发后的途中,还有人劝他别去,而且那人还是禁军控鹤都指挥使赵晁。

柴荣一声冷笑,特么冯宰相都没能阻止我,你姓赵的算老几,给老子抓起来!

冯道是文官,胆儿不肥倒也情有可原,你姓赵的可是武将啊,而且还是禁军的一个高级军官,大军都出发了你还啰JB嗦,不是贪生怕死是什么?先关在怀州,打完仗再收拾你!

北汉老大刘崇根本没想到这个“乳臭未干”的新皇帝敢亲自出征,率军直奔大梁。

不料却出师不利,其前锋在泽州(今山西晋城)的高平城以南被后周军击退。

刘崇(895年-954年)

此时的柴荣怕的不是北汉军的进攻,反而担心他们会撒丫子逃跑,率军加紧赶路。

03

柴荣多虑了,手里有十多万大军,刘崇怎么会轻易逃跑呢?

人家在巴公原(古泽州府,在今山西晋城市)排开阵势等着他自投罗网呢。

心急确实吃不得热豆腐。

由于柴荣率领的后周军前锋行军速度过快,把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的后军远远落在了后面。

孤军深入加上敌众我寡,后周军多数将士不免心里打鼓两腿打颤。

柴荣却更加坚定了消灭来犯之敌的决心,镇定自若地排兵布阵,命令河东道行营马军都指挥使白重赞与侍卫马军都虞侯李重进统率左军在西,禁军大将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在东,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骑在中间列阵,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禁军护卫皇帝,他自己则全身披挂骑在马上到阵前督战。

柴荣的前军只有万把人,刘崇乐坏了——咱们自己人就可以搞定嘛,哪里还用得着契丹人?

先让他们一边呆着去吧,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厉害!

当老大的好处是,一旦他的脑袋被驴踢了,等于手下的脑袋也都被驴踢了,于是将领们纷纷赞同老大的观点。

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契丹大将,杨衮的脑子却很正常。

当他到阵前仔细观察了后周军的阵势和军容后,觉得后周军并非那么简单,一看就是内行,人数虽少,但并不意味着战斗力不强,所以他的结论是:后周军是强敌,不可贸然进攻。

刘崇立马怼了回去:“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杨将军还是少操点心,安安静静看一场破敌的好戏吧。”

杨衮不再吭声。

毕竟他是客人,话多了显得不礼貌。

04

在强烈的自信面前,尽管风向突然发生变化,对己方不利,刘崇还是发出了进攻命令。

先锋官张元徽亲自上阵,带领一千多精骑,冲击后周的右军。

尽管北汉军的人数不多,但在这之前,后周军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就有畏惧心理,此时见对方来势凶猛,更是怕得全身发软,交战时间不长,就带着骑兵逃命去了,一千多后周军士兵投降。

对于樊爱能的表现,史料的记载是“与何徽望贼而遁,造成东厢骑军大乱,大军投降”。

后周版图

右军一完蛋,后周军东厢门户大开,中军和左军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整个后周军即将面临同样的后果。

眼看就要全军溃败、皇帝有生命危险的关键时刻,一个枭雄横空出世,他力挽狂澜般的振臂一呼,最终使后周军反败为胜。

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当时的赵匡胤,只不过是后周禁军的一个普通将领。

他见皇上不顾自身安危、右军溃败后亲自出阵督战,北汉军的箭雨点般落在皇上身边,情势万分危急,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圣上如此危险,我等当奋勇杀敌,誓死保卫圣上!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率先冲入敌阵。

大将军张永德立即命令弓箭手予以配合,掩护奋不顾身杀入敌阵的赵匡胤和两千步兵。

说也奇怪,之前的风向本来不利于后周军,此时突然发生改变,由北风变为南风,而且风力也突然增大,北汉军士兵的眼睛被风沙迷住。赵匡胤的大喊,和着大风的呼啸,形成了一股气势宏伟的合唱,后周军顿时精神百倍,士气大振,仿佛火山爆发一般,挟带着无穷的力量,呐喊着冲向北汉军。

赵匡胤身先士卒,其他将领也不甘落后,左军统帅李重进和白重赟指挥所部,也向敌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皇帝的侍从官内殿直马仁禹飞身上马,大声对部下说:“使乘舆受敌,安用我辈!”

带领部下杀入敌阵,他自己则张弓搭箭,朝敌人猛射,接连射死几十个敌军,其勇猛程度丝毫不亚于赵匡胤;

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乂对柴荣说了一句“贼势极矣,将为我擒,愿陛下按辔勿动,徐观诸将破之”,也率领几百名骑兵,旋风一般冲向敌人…

赵匡胤的英勇表现,站在高处的柴荣看了个清清楚楚,只见他奋不顾身,往来驰骋,杀得北汉军落荒而逃,赵匡胤紧追不放,率军一直冲杀到河东城下,即使被一箭射中左臂,血染战袍,依然勇猛如故,奋勇杀敌。

柴荣大吃一惊,立即传令赵匡胤收兵,才保住了这员猛将的性命。

05

直到那时,北汉主刘崇才知道周世宗亲自上了战场。

他甚至能够透过漫天弥漫的黄沙,隐隐约约地看见敌方阵地前,周世宗那镇定自若的高大身影。

但此时此刻的刘崇,信心依然满满,命人传令下去:先锋官张元徽之前打得很好,特令嘉奖,希望他再接再厉,乘胜进攻,争取更大的胜利!

张元徽先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旻裨将,后为北汉马步军都指挥使,是北汉的一员骁将,此前击败后周军右军的就是他。

可惜,上帝并不总是站在他一边,此番刚一出击,战马就被射倒,跌于马下的他挣扎着还没站起来,就被一拥而上的后周军乱刀砍死。

主将殒命,北汉军士气归零,大败。

后周军大胜,缴获的粮草堆积如山。

不是还有契丹军吗?

他们到哪里去了?

此时此刻的他们,正在一边看热闹呢,这可是刘崇叫他们看的!

北汉军败了,契丹军的热闹也看够了,再呆下去也没啥意思了。

不可一世的刘崇为他的傲慢付出的代价是,杨衮根本就没想过去救他,率领他的几万契丹兵,溜之大吉了。

实际上,眼看后周军如此能打,杨衮根本不敢去冒险:

“杨兖畏周兵之强,不敢救,且恨北汉主之语,全军而退”。

假如之前刘崇不说那些扎心的话,假如杨衮不见死不救而全力救援,后周军虽然勇猛,未必会笑到最后。

但历史没有假设,上帝也是公正的,该谁买单谁就得买单。

北汉军虽然吃了败仗,但还剩一两万人,在人数上仍然占优势,便又隔着山涧布好阵势,企图“反败为胜”。

而这时的后周军得到增援,更是毫不畏惧,对不甘心失败的这些北汉军发起猛攻。

北汉军再一次尝到了后周军的厉害,一触即溃,一个主要将领被杀,后周军一路穷追猛打,一直追到高平城,杀得北汉军尸横遍野,剩下的几千人也都投了降。

面如死灰的刘崇翻山越岭,侥幸逃脱,回到太原清点残兵败将,竟然不到二十人!

一年后,输了个干干净净的刘崇“忧病而死”。

后周军是如何得到增援的呢?

所谓增援,其实就是被急性子柴荣落下的后军,直到“冒进”的前军打了胜仗,由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的后军才姗姗来迟。

值得说明的是,在路上,刘词碰到了临阵逃跑的右军主将樊爱能与何徽,他们不但率领溃军一路抢劫辎重,还散布皇上已经光荣牺牲了等谣言,企图阻止后军继续前进。

好在刘词根本不信——哪怕皇上阵亡,我也要去替他收尸!率领后军继续前进,终于赶上了最后的盛宴。

高平大战,以后周军反败为胜、北汉老大刘崇赔光老本而告终。

06

高平之战,是直接关系到后周存亡兴衰的重要战役,更是中原王朝由弱转强的关键一战。

此战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禁军重要将领樊爱能、何徽等人畏敌如虎临阵脱逃的行为,更被柴荣视为奇耻大辱。

开过庆功会,斩杀败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人明正典刑之后,周世宗开始对军队进行整顿,拣选精锐,淘汰老弱,招募天下壮士充实禁军,并将“四义”(爱护百姓讲礼义、扶危济贫重道义、军民互助讲仁义、一言九鼎重信义)作为军队的行动准则。

这个行动准则,相当于一千多年后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周世宗宣讲“四义”的地方,位于今山西省晋城市郊北附近的西涧村。从此以后,该村被改名为“四义村”。

作为“选贤任能”的主要成果,赵匡胤被被提拔为殿前都虞候(相当于侍卫亲军的高级统率官),领严州刺史,班师回到汴京后又被任命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成为位高权重的禁军总司令,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并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

自此禁军成为整个五代时期战斗力最强的威武之师。

它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所向披靡,先后西败后蜀、三征南唐、北伐辽朝,大大扩大了后周的实力和疆域,为“北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如果知道自己如此器重的赵匡胤会篡位,柴荣作何感想?

月满则亏,事物极盛时其实埋藏着衰亡的征兆…

实际上柴在那个家国一体的时代,柴荣死后,家里没有任何能人,赵匡胤不篡位,柴家也是受不住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后周,柴荣,契丹,刘崇,禁军,赵匡胤,北汉,老大,冯道,战场,八卦爆料,柴荣,刘崇,赵匡胤,周军,北汉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后周,柴荣,契丹,刘崇,禁军,赵匡胤,北汉,老大,冯道,战场,八卦爆料,柴荣,刘崇,赵匡胤,周军,北汉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后周,柴荣,契丹,刘崇,禁军,赵匡胤,北汉,老大,冯道,战场,八卦爆料,柴荣,刘崇,赵匡胤,周军,北汉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