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进入一段新的里程碑式的探索,在全世界横行的荷兰人驱船来到了东方,企图掠夺中国的财富。
但他们没有料到,虽然明朝已然是强弩之末,但在明朝的大海上,却有一支东方最强的海上舰队,这只舰队的创立者,就是收复台湾的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
郑芝龙一生的经历颇为传奇,在明朝后期如此严厉的海禁政策下,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富可敌国,一步步将这支军队发展成不可一世的海上霸主的呢?
1、赴海从商
郑芝龙生于万历年间福建石井的一个官吏家庭,年轻时便跟随其舅父黄程在澳门从商,由于生意需要,舅父时常带着他在东部沿海各国游历,因此他也掌握了许多外国语言。
1623年,郑芝龙深得黄程信任,黄程便将日本的生意交给了郑芝龙打理,由于海禁政策,郑芝龙不得不移居日本。
李旦死后不久,郑芝龙便回台湾自立门户,这一年,福建恰遇旱灾,尸横遍野,民不聊生。郑芝龙以此招募了大量的工人和船员,罔顾明朝的海禁,建造了数以千计的海船,同时引渡了大量百姓到台湾开荒。
由于其在灾荒年间给福建百姓带来了生机,所以深得人心,而此时的朝廷时局不安,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一时拿郑芝龙也没有办法,只能任其发展。
2、海上霸主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郑芝龙开始有了忧患意识,他担心自己积累的财富迟早会被洗劫一空,便开始着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而凡是要经过这些地方的船舰,都必须上缴保护费,甚至连官船都不例外。郑芝龙以此斩获了大量钱财,据说每年光是收“保护费”,都是国库的数倍,简直就是“海贼王”的真实写照。
此时的明朝终于意识到郑芝龙军队的可怕,决定派兵镇压,可早已在海禁政策中落后的明朝水师怎么可能会是装载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装备的郑芝龙舰队的队友,最后只能是节节败退。
虽说郑芝龙称霸了中国海域,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他也算保护了明朝大陆免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荷兰人占领台湾后,始终难以再进一步,其原因就是夹在其中的郑芝龙的舰队,他既是明朝的子民,又是荷兰人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三股势力形成了微妙的制衡,但明朝显然不同意这样的平衡,而郑芝龙显然不愿始终顶着“海贼”的帽子,处处受制于荷兰人,于是便自愿降明,并同意帮助明朝对抗荷兰人。
1628年,荷兰人想要登陆福建,遭到郑芝龙舰队的炮轰,导致第一次郑芝龙舰队与荷兰舰队的战争几乎以压倒性的胜利结束,郑芝龙也因此正式获得了明朝的赦免。
1633年,荷兰人不满足于明朝现有的通商口岸,对厦门发动攻击,不慎击沉了郑芝龙的商船,郑芝龙大怒,再次与荷兰舰队发动战争,这一次荷兰人显然有备而来,但是郑芝龙凭借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对周围环境的掌握,以少胜多,大败了荷兰人。
至此,荷兰舰队再未敢在中国领海猖獗。郑芝龙也彻底掌握了中国海域的控制权,成为了正在的海上霸主。
3、晚节不保
对于郑芝龙的评价,往往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有人奉他为民族的英雄,因为他赶走了荷兰人,有人说他是明朝的窃贼,因为他侵占了明朝的领海,收刮了很多财富。但这些议论并非毫无道理,但对于其晚年的评价,即使众说纷纭,倒也大同小异。
而此时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则劝父亲,让他班师归台,养精蓄锐,但郑芝龙仍然认为大势已去,一心归降,于是不顾儿子的反对,向清军投降,而郑成功则是带领舰队,去往了台湾,开启了他自己的历史。
郑芝龙归降后,由于郑成功的顽抗,多次被朝廷派去安抚招降,但都无果。
1661年,由于郑成功的顽抗,清政府怒不可遏,将郑芝龙和其投降的亲属统统问斩,一代枭雄晚年凄凉,断头于燕京菜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