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尤其以散文见长,曾一度引领北宋时期的文风,为后世学者所称道。
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记载了欧阳修在主持考试期间,与一位文风卑劣的举子斗法的故事,最终落败,转而进行扶持。
宋仁宗嘉祐年间,有个叫刘几的士人,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的第一名。此人才学自然是没有说的,可为人尖酸刻薄,在当时是个大大的刺头。
这个刘几在考试的卷中屡屡写出诡谲险怪的文句,学子们纷纷跟着仿效,一时形成了风气。欧阳修当时非常憎恶这种文风,就想惩治一下这个刘几,改变当时的文风。
有一次会试,主考官恰好是欧阳修,于是,便下决心要狠狠惩治一番,暗自打定主意,凡是写这种艰涩险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予录取。当时,他的这种想法很快传了出去,因此,在这次考试中文风为之一变,大家都认为这是欧阳修的功劳。
但是,在阅卷的时候,欧阳修发现有个举人在文章中写了这样的议论:“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在天地初分时,万物才开始生长,伟人也是在这个时候问世。
欧阳修看到后对大家说:“这个人一定就是那个刘几!”因为他这次主要就是想教训那个刘几,而对于刘几的文章风格早就烂熟于心。
于是,欧阳修戏谑地在其后续写道:“秀才刺,试官刷。”意思是说,你秀才的文章违背事理,不通啊!你想做个刺头,我考官就把你刷掉!他还用大红笔把文章从头到尾横涂一道(古代的文章是竖写的),称作“红勒帛”,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榜公布。
欧阳修多厉害?人家不愧是文学大家。后来拆开卷子后,发现这个人果然就是那个刘几。刘几这次自然是落榜了。
过了几年又一次大考,欧阳修这次担任廷试考官,开考前他发现刘几又来参加考试了。欧阳修心中顿生厌恶,决定再次整治一下这个轻浮的考生,彻底铲除文坛上的这个祸患。
在阅卷的时候,欧阳修发现试卷中有一个人议论道:“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意思是说,皇上将精明强干的人都收到了礼帽之下。
这种言论确实过于刻薄,这不明摆着在讽刺天下的士大夫吗?看到这些后欧阳修眼睛一亮:刘几,我已经找到刘几了!于是就把这考生的卷给刷掉了,当然这名考生也名落孙山了。
那次廷试的题目是:《尧舜性仁赋》。有个考生写道:“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意思是:所以能得宁静就可以养生,可以比五帝还高寿;如果易冲动而莽撞,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
欧阳修看到后对这个考生大加赞赏,遂将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
欧阳修自信满满,心情也是非常的愉悦。终于将刘几这个祸根铲除了,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大才子,真是皇恩浩荡啊!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欧阳修打脸了。
所有的试卷全部阅全了,等到公布姓名时,欧阳修傻眼了。发现被他刷掉的考生并非是那个刘几,而是吴地一个叫萧稷的考生。更让他懊恼的是,被他取了第一的考生竟然是刘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啊,这个刘几在被欧阳修盯上后,自知只要是欧阳修做主考,自己肯定是不能及第。这次当他得知还有欧阳修时,便灵机一动:改名吧!便改叫了刘辉。
当时,欧阳修对错刷掉的考生心生愧疚,还好有个刘辉文笔不错,正在与同僚津津乐道地谈论时,一盆冷水就浇到了头上。有认识刘辉的人告诉欧阳修说,这个刘辉就是刘几,他改名字了。
欧阳修委实吃了一惊,但他毕竟是欧阳修,“宰相肚里能撑船”吗。于是,脑子一转,也就有了成全刘辉名声的想法。
欧阳修打脸后的举动更让人钦佩。
刘辉原赋中有“内积安行之德,盖禀于天”的句子,欧阳修认为这当中的“积”字有类似于“学”的意思,就将它改为“蕴”字。
欧阳修这个修改,不但有成人之美,成全了刘几,也得到了当时人们的称道。大家认为欧阳修精通语言、改得恰当,更佩服他的文采了。
欧阳修不愧为文学大家,他不但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一场闹剧倒成了千古美谈,奇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