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草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黄河流域的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但如今鲜卑族并不存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鲜卑族被高度汉化。时间的久远让人们对鲜卑族的相貌特征和风俗文化有了很大的疑问,比如鲜卑人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
(鲜卑士兵)
关于鲜卑人的人种问题,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鲜卑人属于蒙古人种,也就是黄种人。在北方民族的族系划分中,鲜卑人与蒙古人同属于东胡族系,他们不仅属于同一人种,而且语言、文化方面也非常接近。
可是,我们在史籍中却发现一些另类的记载。唐代诗人张籍在《永嘉行》开篇即写道:“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晋灭亡的悲惨景象,当时正是鲜卑族走向强盛的时代。诗中称鲜卑为“黄头”,也就是黄头发。显然,在唐代诗人张籍的心目中,金发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之一。
无独有偶,唐代著名画家韩干,在一幅画作中描述了鲜卑人骑马的形象。这幅画虽然在宋代以后就已经失传了,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观赏这幅画时所作的一首诗《书韩干二马》,却保存在苏东坡的文集中:“赤髯碧眼老鲜卑,回策如萦独善骑。”也就是说,在苏东坡的眼中,画中的鲜卑人不仅骑射很精湛,而且有着金发碧眼的相貌特征。
(苏东坡)
从这些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唐代社会普遍将黄须碧眼看成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隋唐两代是继鲜卑人建立王朝之后崛起的大一统王朝。在唐代,黄河流域的鲜卑人还没有完全融入到汉族之中,还一定程度上保存着本民族的风俗文化。
可以说,鲜卑人是唐朝人非常熟悉的一个民族。中原汉族对鲜卑人非常了解,对于其相貌特征以及风俗文化,唐人应该是不会搞错的。唐人认为鲜卑人的形貌特征是金发碧眼,这是白种人才有的特征,这确实带给人很大的疑问。
如果将注意力转移到唐朝以前,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鲜卑人具有白种人相貌特征的蛛丝马迹。
(鲜卑士兵)
《世说新语》中记载,王敦骂晋明帝是“黄须鲜卑奴”、“黄头鲜卑奴”,王敦显然认为晋明帝的外貌特征和鲜卑人的“黄头”、“黄须”很像,由此可见,晋明帝应该是个金发男子。史料上也记载晋明帝的母亲荀氏是燕国人,这里的燕国是“五胡十六国”中的燕国,也就是鲜卑人建立的燕国,这也许是导致晋明帝有鲜卑人相貌特征的原因。
那么鲜卑人是白种人吗?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鲜卑人源于东胡,而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东胡人是黄种人。我们可以猜测,鲜卑人本来与所有东胡民族一样,也属于黄种人,只不过在后来迁徙与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某些白种人的血液。在鲜卑族的发展壮大中,吸收了很多匈奴人,匈奴内部除了蒙古人种也混有大量的高加索人种,例如丁零人。
(维吾尔美女)
丁零人就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的相貌特征,他们加入鲜卑后也自称是鲜卑人。或许是丁零人的人数庞大,影响了鲜卑人的相貌特征。不过,从文化认同感来说,无论鲜卑族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都是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