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为何不借郭子仪余威荡平藩镇?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为何不借郭子仪余威荡平藩镇?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标志,如非名将郭子仪的力挽狂澜,大唐极有可能就此画上终止符。

郭子仪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将,用兵如神且忠心不二,即使立下了再造大唐的功劳也没有做出任何僭越的行为。

安史之乱虽然是平定了,但是仍有不少残余的叛军依旧割据在河朔地区,依旧保存了强大的实力,只是名义上归属大唐。

之后唐朝的覆灭与这支叛军也有一些关系,那么为何唐朝不让郭子仪继续铲除这些叛军?反而为之后的统治留下祸患?

平定安史之乱

郭子仪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年纪轻轻就通过武举入仕,后来一路高升至九原太守。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洛阳很快就被攻破,接下来兵锋直指长安。

当时唐玄宗逃到了四川,唐肃宗继位,随后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

郭子仪由此走上了平叛之路,很快他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不久之后就在恒阳城击败叛军并且夺回潼关。

随后率领人马直杀长安,趁着安禄山刚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叛军内部混乱之际,成功收复长安。

收复首都之后在新店击败安庆绪,接着收复了洛阳。

立下如此战功,郭子仪在朝中的地位一路飙升,唐肃宗封其为司徒、代国公,赢得了再造大唐的美誉。

758年10月,郭子仪率军进攻相州的安庆绪,试图一举消灭安庆绪的势力,无奈之下安庆绪向史思明求救。

史思明派出大军救援安庆绪,但是唐军的监军鱼朝恩胡乱指挥延误了战机,唐军在史思明的援军和安庆绪的反击下,被叛军打得大败。

鱼朝恩为了推卸责任,将战败的责任全部推到了郭子仪的身上。

唐肃宗被鱼朝恩误导,罢免了郭子仪的官职并且命他回到京城,让李光弼接替他的职位。

另一边的史思明看唐军最能打得被撤职了,立刻就率军反攻,很快就再次攻陷了洛阳。

洛阳陷落之后,长安岌岌可危,唐军内部人心惶惶。

无奈之下唐肃宗只能够再次请郭子仪出山,并且封他为副元帅和汾阳郡王,将河东一带的所有军事大权全部交给了郭子仪。

郭子仪一上任就效果显著,将河东当地的叛军尽数消灭,很快就将局势稳定了下来。

另一边的史思明死后,他的儿子史朝义继位,叛军继续霸占着洛阳。

此时唐肃宗也去世了,继位的唐代宗继续重用郭子仪,随后命令郭子仪趁史思明去世之际讨伐史朝义。

为了能够一举消灭敌军,郭子仪还向周边的少数民族借来了10万士兵,一举攻破洛阳。

史朝义抵挡不住郭子仪潮水般的进攻,率领残兵退往莫州,在公元763年兵败自杀。

至此改变大唐走势的安史之乱终于落下了帷幕,郭子仪是当之无愧的平叛头号功臣。

安史之乱虽然是平定了,但是安史之乱留下的祸害却一直到唐朝覆灭也还没解决。

当时安史之乱的残余势力依旧手握重兵,他们以河朔地区为根据地,安史之乱之后表面上依附唐朝,但是一直都是一股割据势力。

这股势力在之后唐朝覆灭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说安史之乱的祸害间接影响了大唐的走向。

当时的郭子仪所向披靡,按理说讨伐一些地方割据势力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那么为何郭子仪没有将这些残余势力全部铲除呢?

西北地区的压力

当时盘踞在河朔地区的残余势力实力不容小觑,即便是面对唐朝也丝毫不畏惧,但是面对郭子仪他们就不敢放肆了,毕竟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依旧历历在目。

叛军势力不敢与郭子仪为敌,他们深知其实力强大,不想落得与安禄山、史思明一样的下落。

至于唐朝为何不继续让郭子仪剿灭叛军?其中有比较多的因素。

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朝并非不想借助郭子仪之手将残余势力全部铲除,而是当时边境的问题更加严重。

唐朝西部的边疆动乱十分严重,就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不久,叛将卜固怀恩就开始在西部边境作乱。

当时卜固怀恩多次与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勾结,然后多次与少数民族的部队一同侵扰大唐的西部边境。

由于安史之乱和卜固怀恩叛乱几乎发生在同一时刻,因此刚刚结束了平叛的大将立刻就前往了西边地区稳定局势,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郭子仪都坐镇西边。

当然,西边的动荡并没有因为郭子仪的到来而有所好转,一直以来都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一直到后来的唐德宗继位之后才恢复稳定。

就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的第二年,吐蕃方面就有所行动了。

当时吐蕃占领了河西走廊,不久之后还攻陷了甘州,此后吐蕃一直在不断侵袭大唐。

唐代宗大历三年吐蕃开始出兵大唐边境,次年又再一次出兵侵略,到了大历十年吐蕃还攻破了陇州。

截止到此时,郭子仪一直都在西部边境与吐蕃作战,如此一来郭子仪自然没办法抽身去河朔平叛了。

相比吐蕃的来势汹汹,河朔地区的叛军还比较安分,因此当时大唐的首要威胁是西部边境。

大唐其实也不是不知道河朔地区的情况,他们也很希望能够将这些残余势力全部铲除,但当时一来没有更多的兵马可用,二来郭子仪也要坐镇西部,因此只能够将平叛的事情暂缓。

而郭子仪最后的辉煌也全部投入到了西部地区的战事当中,当唐德宗继位西部地区开始逐步稳定的时候,郭子仪已经年过八旬。

在当时看来,其实河朔地区的叛军一直都还比较安稳,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威胁它的重要程度还要排在靠后的位置。

而且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也不乏有一些割据力量,如果真要一个个剿灭反而可能引起多方势力的反抗,到时场面更加不可收拾。

风雨飘零的大唐已经经不起太多的战事了,大家都能够承认这个中央政权且相安无事,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不过郭子仪晚年其实也已经没有太多的余威了,为了自保郭子仪还做出了一系列举措,让人以为他已经不复当年之勇。

明哲保身

功高震主的郭子仪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安全,历史上无数名将就因为锋芒毕露而死于君主的猜忌,郭子仪同样如此。

为了能够做到不让君主猜忌以及同僚的陷害,郭子仪选择了用“自污”的方式来明哲保身。

当时的郭子仪开销十分奢靡,家中的仓库全部都是粮食和珍宝,家里面的奴仆数以千计,而且每个人都穿着精美丝绸。

此外郭子仪还十分讲究排场,不仅经常开宴会而且每一次都花费巨额的资金,极尽奢华。

晚年的郭子仪还十分喜好美色,即便是年过八旬也依旧妻妾成群,每一次有宴会的时候总是美女环绕。

在一般人眼中看来就是为老不尊的形象,不过郭子仪却丝毫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依旧我行我素。

不仅个人行为不检点,对于传统礼节同样视若无物,在那个传统观念深厚的时代,百善孝为先。

然而当政敌鱼朝恩挖了郭子仪的祖坟之后,他却丝毫不在意,反而经常邀请鱼朝恩来自家参加宴会,并且称兄道弟,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数典忘祖的行为。

此外郭子仪还是非不分,做事任人唯亲,每当自己的下属和亲信犯了错误的时候,郭子仪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身边的朋友见他名声如此败坏,劝他多做善事,将自己家的钱财发放给下属,这样能够挽回一点声望,不过郭子仪对此却置之不理。

其实郭子仪本身并不是这样的人,真实的郭子仪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完美的名将,只是为了明哲保身才会选择“自污”。

在君主专制的环境下,只有皇帝才能够做到完美无瑕,其他人必须要有一些污点,郭子仪此举不但没有引起皇帝的反感,反而让皇帝更加放心。

每当皇帝看到自己的手下个人有污点,而且贪色好色、纵情声色,就里面就会放下戒备之心,高枕无忧。

只有臣子比不上皇帝的时候,臣子才会安全,这也是郭子仪为何会选择如此糟蹋自己的形象的原因。

事实上郭子仪是成功的,他通过“自污”的方式将自己的形象打造成了一个粗人,因此即便立下盖世奇功也不会引起皇帝的猜忌。

相反皇帝还会不断迎合他的“喜好”,各种金银珠宝封官赐爵,让郭子仪能够继续他的“糜烂”生活。

而郭子仪本人常年征战沙场,身体十分强壮,虽然过于涉及酒色但是也不会被伤害到身体。

加上郭子仪本身并非是这样的人,更多只是为了表面上的形象,所以郭子仪的身体没有受到影响,一直活到85岁高寿去世,得以善终。

如果郭子仪不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明哲保身,其下场很可能就会和当年的韩信一般,落得个全族灭门的结果。

正是郭子仪这样的选择,他在晚年也不可能再去平叛,对他而言更多是要将自己的形象抹黑。

如果再去平叛立下更大的功劳,难保皇帝会对他有所忌惮,这样一来郭子仪的下场必然会以悲剧收场。

因此即便是他还有能力再去征伐叛军,他也很可能会选择明哲保身。

结语:

大唐的倾倒是无法避免的,安史之乱之后能够继续延续统治已然是万幸,郭子仪能够保全一时也不能够保全永远。

当时且不说西边还有大敌需要郭子仪去抵抗,即便是剿灭了国内的叛乱,必然还会有新的势力崛起,更不用说郭子仪本身没有过多的精力能够兼顾。

郭子仪本身已经足够出色,他的功绩放在历史上也是出类拔萃的存在,只能说没能够剿灭剩余的叛军是一个遗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余威,大唐,势力,唐朝,吐蕃,叛军,平定,郭子仪,安庆绪,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大唐,史思明,河朔地区,郭子仪,安庆绪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余威,大唐,势力,唐朝,吐蕃,叛军,平定,郭子仪,安庆绪,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大唐,史思明,河朔地区,郭子仪,安庆绪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余威,大唐,势力,唐朝,吐蕃,叛军,平定,郭子仪,安庆绪,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大唐,史思明,河朔地区,郭子仪,安庆绪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