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造英雄,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的成就能够被人们所牢记,就比如说到某称,很多人想的都是诸葛亮,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的才华可真是有目共睹的,在《三国演义》的加持下,诸葛亮更是被刻画成了什么都知道的人,都快成神了,同样被神化的徐茂公就没多少名气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人到底是谁辅佐的能力更强一些,贡献更大一些。
徐茂公,本名徐世绩,字懋功。因为他的字,所以后世演义小说当中,多称其为徐茂公。
不过,正史当中的徐茂公,和演义小说当中的有所不同。演义小说当中,徐茂公是一个典型的谋士型人才,而且是个老道。但在真正的历史上,徐茂公其实是武将。徐茂公家里本来很有钱,是所在地区数一数二的富豪。然而到了隋朝末年,因为国家逐渐混乱,百姓民不聊生,徐世绩家里也因此衰败。最后不得已,徐茂公和他爹在当地拉起了一支队伍,投靠了瓦岗军领袖翟让。刚加入瓦岗军的时候,瓦岗军还比较弱小。徐茂公本人那时候也很小,只有十八岁而已。
后来瓦岗的瓦解,徐茂公终于正式加入李唐。当李世民和窦建德拼命的时候,李徐茂公还曾立下了很大的战功,最后帮助李世民生擒了窦建德。再之后,徐茂公又先后参与了平刘黑闼、徐元朗、辅公祏的战事,立下了不少的战功。
唐朝开国的几场关键大战,除了灭薛举、平萧铣这两场仗,剩下的所有关键战争,徐茂公都无一缺席,并且都立下了大功。等到唐朝彻底统一天下之后,徐茂公已经成了能够独挡一面的高阶将领,深受李渊的信任,被李渊调到了北方,抵御突厥。
再之后,又过了两年,玄武门事变爆发。小说当中,徐茂公也参加了玄武门事变,并且在其中立下了大功。但实际上,徐茂公虽然确实是李世民的人,但当时正远在北方统领军队抵御突厥,并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基为帝,封徐茂公为并州都督,继续坐镇北方。但是后来君主对他的猜忌越来越深。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便将徐茂公召回,恢复了他的职位。架空了唐高宗李治。李治想要从长孙无忌的手中夺回权势,便借"废王立武"设下计谋,向长孙无忌发难。唐高宗李治在"废王立武"之争中,曾询问徐茂公的意见。徐茂公吸取了玄武门的教训,回答唐高宗:这是陛下的家事,不需要问外人的意见。
最终唐高宗的计谋成功,废除了王皇后并立武则天为后,使得他和长孙无忌之间出现了裂痕。可以看到唐君王与徐茂公的隔阂不仅由来已久,更是经久不断。此时的徐茂公已经历任三朝大臣,得到三朝皇帝的重用,并在自己的职位上鞠躬尽瘁,立下功劳无数。然而即便如此,当朝君主对他的怀疑仍然未消。徐茂公只能在这种矛盾的奉献与遗憾中无奈的叹息。
诸葛亮的谋略相信大家有目共睹,《隆中对》是诸葛亮提交给刘备的企划书,是整个蜀汉集团的求生存的执行方案,这一年,曹操已经雄踞中原,此诚不可争锋,孙权立足于江东,兵威将猛已有三世。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对于刘备未来的发展道路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离开上帝视角,代入到刘备身上,我们才能明白刘备当时有多么震撼,久旱逢甘露犹如将死之鱼忽得水。
火烧博望坡,又称博望坡之战,当时曹操准备率大军南下,其实并没有把荆州的刘表放在眼中,反而主要是想对付两个敌人,一个是孙权,另一个则是刘备。曹操深知刘备,虽然他眼下只是占据新野一个小县城,但是有诸葛亮辅佐,一旦他逐步壮大实力,必然是心腹大患,曹操这才派夏侯惇率军十万,试着进攻新野,扫平刘备,这样也可以免除自己南征的大患。结果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在博望坡设伏,放起大火,把夏侯惇十万大军烧得灰头土脸,气得曹操也直接挥师南征!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山后立下的第一功,直接打击了曹军的嚣张气焰。
孟获本是南中首领,统率着南中各部族。可南中正处于蜀汉大后方,孟获不时叛乱,严重威胁蜀汉统治。诸葛亮迫于无奈,这才征讨叛乱的孟获,七擒七纵,又是血战白银坑,又是火烧藤甲兵,最终把孟获打服了。其实诸葛亮也可以杀了孟获,但是那样的话很难控制南中,以后蜀兵一走,南中还会叛乱,诸葛亮七擒孟获,却又真正地收服了孟获,并把南中仍交孟获统治,收降了南人之心,稳定了大后方,为以后北伐中原奠定了基础。
这两个人都为自己的君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徐茂公惨的就是兢兢业业工作,但是一直被老板质疑,整的在朝堂根本不敢发言,如果要是能得到信任的话,相信他还能做到更多。而诸葛亮一直受到刘备重视,蜀汉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他的谋划,可是相当重要的人物,诸葛亮的一生有价值且有意义,那这两位谁的贡献最大呢,那得交给您来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