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历史没有假如,但假如起来历史还挺有意思的。
朱标假如不死,那么明朝的历史大概率会被改写,靖难之役的戏码,可能在话本上都不会出现。
原因如下:
▲朱元璋画像
一、先有朱标,后有明朝,资历上朱棣无法相比
朱标在去世前,拿到的人生剧本是完美的:以太子身份拥有各种大权,甚至都能威胁到皇权,但皇帝丝毫不在乎。
在还没有明朝的时候,就先有朱标了,朱元璋在称吴王时,就将朱标立为世子。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朱标也水涨船高,标准间升为豪华包,成为太子。
▲明太祖南京城
其他兄弟基本上从懂事开始,就知道朱标不但是他们的大哥,将来还是他们的领导,朱棣当然也知道。
朱标经历过战场厮杀,以太子身份监国,还能与朱元璋的政见不合,然后还不用接受忠诚度的考验。这个资历,朱元璋其他任何一个儿子都无法与之相比,包括朱棣。
所以,从资历上,朱标完全吊打其他皇子。
▲靖难之役地图
二、朱棣的势力与朱标相差甚远
李世民也好,雍正也罢,他们之所以在皇位的争夺赛中可以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与太子的势力相差不多。最起码不能远离京城。
但朱元璋的势力分配,主要集中在朱标身上。而且将大部分成年的皇子,分封到各地为藩,远离京城,以防威胁皇权与太子权利。
朱标监国多年,朝中多少大臣的升迁,出自朱标的手笔,这都是他的势力资源。
▲朱棣画像
而且,朱标如果在世,大概率“蓝玉案”不会发生。
朱元璋为了防止丞相分权,干掉了胡惟庸一派,还说得过去。
但朱元璋做掉蓝玉,还牵扯这么多人,其中的一个主要意图很明显:为了后代接班。
蓝玉之于老朱的皇孙朱允炆,那肯定是威胁;但蓝玉之于老朱的太子朱标,可是大大的助力。
▲明孝陵平面图
如果没有蓝玉案,淮西勋贵将会稳稳地为朱标站台,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蓝玉、常升、曹震、冯胜和叶升等人。
另外,朱标的岳父常遇春,朱标的老师宋濂,一文一武两大助力,在朝堂上哪位皇子敢不给面子。
难得的是,朱元璋是毫无保留的力挺太子,很纯粹的老爹“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感觉。
▲朱允炆画像
三、朱棣没有造反的形势基础
当年朱棣之所以可以成功,有几个重要原因:一是朱元璋大杀功臣,朱允炆可用的武将被大大削减;二是朱棣的兄弟们,因为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尽管手握重兵,但普遍不支持朱允炆,所以都不帮他。
但朱标大概率不会削藩,朱棣没有理由和动机造反。而且朱棣从小不受朱元璋待见,是朱标对他照顾有加,这份兄弟感情不假。
▲明初藩王分封地图
朱棣即使造反,也没有好的形势。
他各位统兵带将的兄弟们,基本都会给大哥卖命,尤其是实力强劲的“九大塞王”另外几位,很可能朱棣还没打出封地,就被围攻了。
朱棣又常年不居中枢,镇守北疆,也很难有朝中重量级武将文臣为他后援。所以,形势极为不利。
▲朱棣迁都
四、朱棣的军事实力不如朱标
一旦上了战场,就是实打实的军事实力了。
朱棣在与朱允炆的对决中,他半骗半抢地把老十七宁王朱权拉下水。因为朱权军事力量强大,甲兵八万,战车六千,麾下还有鼎鼎大名的朵颜三卫。
即使如此,最后朱棣也是在其他兄弟观望的态度下,仅仅占领了三四个主要城池,就把朱允炆踢下来了。
但是,如果朱标在世,宁王大概率与朱棣兵戎相见,而不是半推半就地参与了靖难。朱棣第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宁王。
而且也不会有原来那样的直取南京,一路上会有多位藩王和猛将,反复多轮地摩擦他。
比如朱标手下的蓝玉(如前所述,蓝玉案大概率不会发生),就让朱棣非常忌惮。朱棣与蓝玉的战斗力谁强不好说,但朱棣即使能打赢,也是惨败。毕竟蓝玉屡次收拾北元,给各种帖木儿整得服服的。
而朱棣面对的,可不仅仅是一个蓝玉,而是举国战将。
▲南京城墙
综上,如果朱标不死,朱棣造反的可能性很小。即使造反,赢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朱明王朝》等。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