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者在提及晚明党争时,总是将那句“居正殁、党争起”挂在嘴边,意思就是说,明朝的党争是从张居正去世后才开始的。对于这种观点,个人实在无法苟同,因为纵观整个明朝,除了朱元璋杀伐决断吓得没人敢结党营私外,从朱元璋去世后朝廷就出现了“抱团取暖”的苗头。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朝堂腐败的不断恶化,党争也愈发激烈,当然,当时党争的核心就是首辅之争
拿晚明来说,在张居正之前,严嵩害死了夏言,徐阶参倒了严嵩,高拱压制了徐阶,张居正又扳倒了高拱,这些人中,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帮支持者和反对者,请问:这不是党争又是什么?
在这些参与争斗的人物中,有一个人的争议比较大,那就是张居正。现在随便到和张居正有关的文章下面看一下,赞誉的人多不胜数,偶尔有指责的评论,也会被骂的体无完肤。好像张居正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非议就相当于诋毁一样。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讨论历史,你总得让人说话吧,毕竟,辩论之中才能出真相。
张居正能够青史留名的最大功绩就是“万历新政”,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甚至让垂垂老矣的明朝暂时性展现出“中兴之治”,这不能不说是张居正的功劳,但是,张居正在实施“万历新政”的同时,也是弊端百出,尤其是在晚期,随着权力的扩大,个人私欲也开始无限膨胀,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咱们不妨再回顾一下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张居正的仕途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他的老师徐阶,为了提拔张居正,徐阶不惜得罪高拱一党,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另外一个就是他的铁杆盟友冯保。《明史》中对两人的关系有如下记载:
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者,由保为之左右也
也就是说,张居正之所以能够掌权,全靠冯保。张居正的“万历新政”离不开冯保的支持,张居正的崛起同样是在冯保的大力帮助下得以实现。当然,这并非没有代价
高拱扳倒徐阶,使张居正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为了能够在尔虞我诈的朝堂立足,张居正不得不另外寻找靠山,他敏锐地觉察到冯保对政局的影响,于是,开始千方百计拉拢取悦。史料中记载,张居正抓住冯保贪财的特点,先后给冯保送去3万两黄、20万两白银、夜明珠9颗,珍珠帘5幅;后来得知冯保喜欢弹琴,又先后给冯保送了7张名琴,价值连城。
冯保本来就想在朝堂扶持一个盟友,在看到张居正的行动后当然也心领意会,于是,冯保在李太后面前说尽张居正的好话,这才让张居正有了首辅之职。冯保与高拱不合,后来欲借助“王大头案”陷害高拱,张居正也积极参与,只不过因为受到朝堂舆论的一致指责,张居正才中途放弃
张居正在首辅前期相对还比较英明,但是,后来也开始随波逐流,为了沽名钓誉不择手段。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老家江陵地区的官员为了献媚,历时3年、耗费近20万两银子为他修建了一处豪宅,可他却只肯拿出总开支的十分之一,这让他的门生都看不过去。万历四年,正值张居正得宠之时,他的门生刘台却上疏弹劾他:“起大第于江陵,费到十万余,遣锦衣官校监治,乡郡之膏尽矣”。结果可想而知,刘台被革职查办了
如果这还不算,在看看其他数据。张居正刚入内阁时,他家中只有田地十余亩,即便按首辅的俸禄来计算,张居正一辈子也只能积攒3万两左右。可是,后来抄家时张居正家里的田地变成了8万亩、财富达到19.6万两。连《张公居正传》中也记载了戚继光给张居正送钱、送美女的事实。
与这些行贿相比,张居正晚期最大的弊端就是科举作弊,这公然破坏了自己制定的章程和制度。
张居正的几个儿子全都是通过科举致仕,很多人认为这是张居正教导有方,其实,都放那捋一下的话,就不难发现其中端倪。大儿子张敬修科考时是二甲十三名,轮到二儿子张嗣修是榜眼,到了三儿子就成了状元。有什么规律吗?一次比一次靠前!这与张居正的权势是紧密相连的。有些人很怀疑,说张居正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作弊,科考时不都是刻意回避、置身事外吗?拜托,当达到张居正那个位置,这种事还需要他出面吗?拿他的二儿子张嗣修来说,他科考试阅卷的是谁?是张居正一手提拔的张浦州,而且,起初只是将他定在了二甲的榜首,也就是第四名,可后来呈送皇帝过目时,冯保对宫中的太监施加压力,将张嗣修的卷子放在了第二的位置,最后就成了一甲的榜眼。
我在无中生有吗?当万历皇帝展开对张居正的清算时,张嗣修被除名,他的大儿子张敬修也被革去进士之职,这都是因为部分官员承认张居正在科考中徇私舞弊所致,有据可查的!
后来张居正去世,明神宗赐祭十六坛,赠上柱国,谥号“文忠”,表面看,这是对张居正的一种肯定,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都是在冯保和李太后的坚持下才做出的决定。这时的神宗皇帝已经20岁,他不愿再受制于人。看到这种情景后,各种势力开始不安分起来,先是宫内其他太监向神宗参奏冯保,后来蔓延至朝堂,看到神宗皇帝模棱两可的态度后,这些人索性把与冯保关系密切的张居正也一并给参了,两人之间的各种不可见人的交易开始被公诸于众
神宗将冯保贬黜至南京,并命锦衣卫查抄其家产,结果,数额让人目惊口呆,这更坚定了神宗一查到底的决心,于是,冯保一党的吏部尚书梁梦龙、工部尚书曾希诏、礼部侍郎王篆等人先后落马,而对张居正的清算也旋即展开:
万历十年,御史杨四知等六人联名弹劾张居正,列数张居正十四大罪状;
万历十一年三月,张居正被夺上柱国、太子太师之职,张居正的儿子、锦衣卫指挥张简修也被贬为庶民;同年八月,张居正死后的封赠和谥号都被收回,张嗣修和张敬修也被剥夺进士之名;
与此同时,那些与张居正关系密切的官员也先后遭殃,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湖广巡抚、右都御史等人都被降职或革职。这时,曾被张居正废为庶民的辽王妃也指控张居正陷害辽王是因为想要购置辽王的府邸遭到拒绝后而进行的迫害,辽王被贬后,张居正将辽王府邸和府内的财产全部占为己有。
万历十二年,神宗下令查封了张居正在荆州的家产,奉命执行的是锦衣卫新任指挥、太监张诚,他因与冯保、张居正有私怨,故而肆意用刑,这期间张敬修因不堪酷刑而自尽身亡。刑部尚书潘季驯恳请对张居正年过八旬的母亲网开一面,却被诬为张之死党,也被神宗贬黜为民。
神宗之所以对张居正进行清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威严,因为他自登基以来,十余年中在朝堂都以张居正马首是瞻,在后庭又被冯保和李太后压制、毫无话语权,心中的不满绝非一朝一夕。正好趁着追究冯保的机会将张居正一党彻底清除,这也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手段。张居正已然身死,遭到株连固然有政治因素,但是,张居正的所作所为也确有败坏朝纲之嫌
《明神宗实录》中对张居正的记载是这样的: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
而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对此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毁誉不一,迄无定评。其振作有为之功,与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
由此可见,张居正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只不过,他的瑕疵之处被历史和影视剧所遮掩罢了。
活着有多狠,死后有多惨!这可能也验证了那首诗: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此文并非为了抹黑张居正,只是想展示一个真实的张居正,若意见相斥,还望口上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