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微访谈王恺谈诗仙李白三次东都洛阳之行

微访谈王恺谈诗仙李白三次东都洛阳之行

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多日,口碑良好,然而日前在洛阳路演之时,出现了“抵制”的声音。洛阳观众批评这部影片移花接木,将在洛阳发生的历史片段移植他处。尤其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首次会面,应是在洛阳而非他处。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会长、洛阳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王恺近年来致力于研究隋唐里坊文化,最大程度还原隋唐里坊人物的活动轨迹。紫牛新闻·微史记频道本期“微访谈”邀请到王恺,为我们讲述东都洛阳的地位变迁、李白的洛阳之行。

饮中八仙图 元· 任仁发(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微史记王教授,据您所知,《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与洛阳相关的地方,有哪些失实之处?

王恺:我前段时间也去看了这部影片,整体不错,就是有一些涉及到洛阳的情节,被移植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记得的有以下几处,不一定完整:

1.7岁的杜甫出现在长安,事实是:这个时候杜甫应该在洛阳;

2.杜甫在长安岐王宅遇到高适并相识,事实是:两人是在山东汶上相识;

3.七岁杜甫在岐王宅见到李龟年,事实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皆是杜甫对十几岁时在洛阳所见所闻的回忆;

4.高适父亲去世,高适扶灵至广陵守孝三年,事实是:高适父亲去世次年归葬洛阳;

5.裴旻、吴道子、张旭会于扬州,事实是:这三人会于洛阳天宫寺;

6.杜甫和高适一起去曲江酒肆见到了李白,事实是:李杜二人首次会面于洛阳,之后同游梁、宋时遇到了高适。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部以多位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影片,将故事发生地集中于一地,使得故事紧凑,便于叙事,这样的处理方式并无不妥,但前提还是要尽量尊重史实,尊重历史地理文化。李白、杜甫在洛阳的史迹和留下来的文章,已经是洛阳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在唐代,洛阳与长安都是都城,大致处于同等的地位。本土观众对影片中将洛阳的历史文化移植到长安或别的地方表达不满,可能认为这是对洛阳历史文化的冒犯。

李白行吟图 南宋·梁楷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微史记刚才您说到洛阳在唐代的地位。近些年,我们也看到一些影视作品,如徐克的《狄仁杰》系列对它的想象性再现。

王恺:洛阳有1500多年建都史,东汉、西魏时期,都以洛阳为都城。隋唐时期,隋炀帝营建洛阳为东都。当时,关中虽是王朝根本,但位置偏西,难以有效控制东方,而洛阳居于天下之中,另建新都,既能与关中照应,也有利于加强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营建东都洛阳既是出于经济的需要,也有政治的考虑。

唐朝建立,定都长安,东都一度被废,改称洛阳宫。李世民曾3次到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2年之久。唐高宗即位后,657年冬十月,恢复洛阳宫东都之号,这样,洛阳、长安两京并重,洛阳重新成为政治中心。前几年徐克的影片《狄仁杰》系列,很多情节都表现了那时候的洛阳。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以神都为周都。在武则天执政的20多年里,除701十月至703十月,在长安居住过2年外,其余时间都在洛阳。事实上,洛阳已取代长安成为正式的都城。

武则天去世后,中宗复位,洛阳恢复东都称号,之后又是两京并重的格局,皇帝在长安、洛阳两地轮换办公。到唐玄宗时,他下诏书,五年交换一次政治中心,试图将两京不定时的轮换机制固定下来。玄宗都洛近20年,直到安史之乱后,皇帝基本上固定在长安办公,洛阳成为象征性的东京或东都。

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昭宗迁都洛阳。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也就是说,唐朝的最后3年,洛阳又一次成为政治中心。

有唐一朝,十分重视东都的经营。武则天在洛阳建80多米高的明堂,号称“万象神宫”,是当时神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695年,薛怀义失宠后放火烧了明堂,次年又建“通天宫”。这大概也是徐克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灵感来源。此外,武则天还修了洛阳御花园,从全国各地移植牡丹过来,使洛阳成为牡丹花城。

上阳台帖 唐·李白 故宫博物院藏

微史记历史上,李白等人在洛阳有什么样的事迹?

王恺:洛阳是李白的青年生长地,也是李白的伤心地。洛阳及周边济源、登封都有李白的亲朋好友。

李白第一次游洛阳,是在开元十九年(731年)。这一年李白首次赴长安求仕,无果后愤然离开长安,经过洛阳,但未在洛阳停留。秋天,李白从安陆路过嵩山,会见老友元丹丘,来到洛阳龙门夜宿香山作诗《秋夜宿龙门香山寺》,是年冬,李白再游龙门,在欣赏北国的雪景时,“举声梁父吟”。此时,李白在《梁父吟》诗中诉说自己投竭的艰辛,“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碎旬震天谷,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并再一次表达为皇上起用的强烈愿望:“长啸梁父吟,何时见阳春”。

第二年,李白自春至秋,都在洛阳游历。他曾在天津桥观赏三月桃李。三月的洛阳,青风荡漾,“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在洛阳游历将近二年,结识元演、崔成甫等朋友,到了秋天李白告别诸友回到了安陆。

李白第二次游洛阳,是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这年春天,他在太原北游雁门关后。接到朋友元丹丘的来信,旋南返洛阳。“仆在雍门关,君为峨眉客,心悬万里外,形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闻元丹丘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客》)。在李白一生交往的朋友中,元丹丘是相知相交最深的。元丹丘是一位道士,早年在峨眉修行时,就与李白相识,后隐居嵩阳,李白又到嵩岳与他相会,尽游三十六峰,晚间二人同床而卧,抵足而眠。

李白第三次游洛阳,是在天宝三载(744年)。这年,李白受招入宫已经三年了。初入宫,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李白此时认为青云有路,正可一展宏图。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五名文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己。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就浪迹酒肆。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到天宝三载春,李白上书乞请还山,玄宗同意。这年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洛阳。

此次洛阳之行,李白会见了当时住在洛阳的杜甫,双子星座,珠联壁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龙门、金谷、玄元庙、天津桥都曾留下二人的足迹。诗仙,诗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微史记现在还能找到李白、杜甫等人在洛阳的足迹吗?

王恺:据考证,洛阳市,洛水北有二十八个坊、一个市,洛水南有八十一个坊、两个市,算下来,洛阳共一百零九个坊、三个市,这些市坊位置相对清晰。

我们目前知道的,与李白关系密切的玉真公主,旧宅在洛阳隋唐里坊区正平坊;岐王宅在东都尚善坊;崔九堂在遵化里;而杜甫姑母家在东都仁风里。

尚善坊紧临唐代天津桥,遵化里在唐东都洛河以南正中心的区域;仁风里位于洛河以南、建春门以北,紧临东城墙。这些地方,现在都能找到大体位置。包括李白留恋的天津桥,其遗址也很好找,它就在现在的天津桥旁边。桥南有一董家酒楼,正是李白欢饮之处,他的酒量就是在这里练成的。“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目前洛阳官方已经规划在原址重建董家酒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王恺,李白,杜甫,诗仙,洛阳,历史,长安,事实,影片,东都,王恺,李白,杜甫,洛阳,东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王恺,李白,杜甫,诗仙,洛阳,历史,长安,事实,影片,东都,王恺,李白,杜甫,洛阳,东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王恺,李白,杜甫,诗仙,洛阳,历史,长安,事实,影片,东都,王恺,李白,杜甫,洛阳,东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