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李世民的众多武将当中,如果要选一个他最喜欢,也是最忠心于他的人,非尉迟敬德莫属。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秦王府的旧将,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玄武门之变当中,他又是最大的功臣,还救过李世民的命。
可以说,尉迟敬德与李世民,是有过命交情的,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也很好,将其封为右武侯大将军,晋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地位相当。
然而,这样一对关系和睦的君臣,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产生了矛盾,李世民甚至一度对尉迟敬德产生了杀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武德九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掉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并迫使父亲李渊禅位给他。
在玄武门事变的整个过程当中,尉迟敬德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他先是劝说李世民,从而促成李世民发起政变,可以说是谋主之一。
而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救下了快被李元吉勒死的李世民,紧接着又射杀了想要逃走了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事件并未平息,因为李建成的亲信冯立带着数千人攻打玄武门,杀掉了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和吕世衡,形势岌岌可危。
如果让冯立冲进玄武门,那李世民等人必死无疑,值此关键时刻,尉迟敬德心生一计,他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割下,在玄武门城楼上展示,冯立的部下见此情形,便作鸟兽散了。
就这样,尉迟敬德连续两次挽救李世民的性命,但这还没有结束,他还奉李世民的命入宫“保护”李渊,从而迫使李渊屈服,最终将皇位让给李世民。
由于尉迟敬德表现优异,对李世民又忠心耿耿,所以李世民继位之后,就册封其为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并称其与长孙无忌一样,功劳是第一位的。
至此,尉迟敬德的人生走向巅峰,他成为了李世民最亲近的心腹之一,深受宠信,获得的赏赐也无人可比。
然而,在立下巨大的功劳之后,尉迟敬德就有些飘飘然了,经常居功自傲,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
比如说,尉迟敬德很喜欢揭人短,每当他发现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过失,就会不留情面地当场指出,甚至跑去给李世民打小报告,这让群臣都很厌恶他,他在朝中也逐渐被孤立起来。
除了大臣之外,尉迟敬德连宗室诸王也敢欺负,这就让李世民非常不满了。
贞观六年,尉迟敬德迁任同州刺史,在他离京赴任之前,刚好遇到李世民大摆宴席,宴请功臣及宗室成员,他也在受邀之列。
尉迟敬德入宫参加宴席,发现有个人比不上自己,席位却排在自己之上,就很不高兴,准备找那人讨个说法。
而坐在尉迟敬德下席的任城王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兄弟,他见尉迟敬德生气了,就上去向他解释,尉迟敬德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即给了他一拳头,差点把他一只眼睛打瞎。
要知道,尉迟敬德可是当着李世民的面打人,打的还是李世民的堂兄弟,唐朝的藩王,这是典型的以下犯下,说严重点就是藐视皇权。
李世民当然很生气了,就立马停止了宴席,还将尉迟敬德召入宫中,用《汉书》中的典故教育他,告诉他要借鉴韩信、彭越等人被杀的教训。
这把尉迟敬德吓得不轻,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了,便跪在地上不停磕头,李世民见他认错态度良好,就没有处罚他。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关系逐渐疏远了,尉迟敬德不再频繁入京觐见李世民,而李世民则很担心尉迟敬德产生异心。
但是,到这个时候,尉迟敬德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依然认为自己作为功臣,李世民不会对他怎么样。
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调任鄜州都督,他在任上干了不少违法之事,被人举报到朝廷,李世民对此非常生气。
后来,李世民将尉迟敬德召入京城,很严厉地对他说,有人说你谋反了,为什么会这样?
这话将尉迟敬德吓得不轻,跪在地上半天不敢说话,但他转念一想,自己根本没有谋反,李世民为何这样说呢?
想到这里,尉迟敬德明白了,这是李世民在敲打他,自己必须表表忠心才行。
于是,尉迟敬德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还扒下了自己的衣服,然后对李世民说,臣确实谋反了(意思是参加玄武门之变),臣跟随您南征北战,受的伤现在都还没好利索,现在天下安定了,您却怀疑我谋反?
李世民见状,就上去抚摸尉迟敬德的伤口,然后哭着对他说,你还是把衣服穿上吧,我不再怀疑你了,我只是说说而已,你干嘛要生气呢?
就这样,尉迟敬德躲过一劫,这件事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他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李世民对自己的猜忌心,于是转变了做人的态度,对李世民及同事都非常恭敬,因为相安无事。
时间来到贞观十七年,尉迟敬德在调任夏州都督之后,已经有几年了,他的生活很平稳,李世民也没再为难他。
然而,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李世民因为宠爱李泰超过了太子李承乾,又对李承乾过分严苛,而让李承乾产生了错觉,认为李世民要废掉自己,改立李泰为太子。
为了自保,李承乾决定造反,他拉上了大将侯君集,那时候侯君集在李世民面前已经逐渐失宠了,对李世民怨气很大,所以两人一拍即合。
后来,侯君集又拉上了另一功臣张亮,约定一起造反,不料被李承乾太子府的官员,同时也是侯君集的女婿的贺兰楚石告发,结果李承乾被捕,侯君集被杀,张亮则暂时没有暴露,但三年后也被李世民杀掉。
这件事在唐朝引起了大地震,朝局为之发生巨变,李世民也比任何时候都敏感,他一直不理解自己对儿子及功臣们这么好,为何还要谋反?
就这样,一颗代表猜忌的种子在李世民心中种下了,而且逐渐生根发芽,他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了,因为他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李承乾谋反之事后不久,尉迟敬德到京述职,李世民便召见尉迟敬德,两人许久未见,谈了很长时间,气氛也很融洽。
不过,在谈话就要结束的时候,李世民突然对尉迟敬德说,我有一个女儿,长得很漂亮,也到了出嫁了年纪,嫁给你怎么样?
这就让尉迟敬德很费解了,因为他早就有老婆了,娶的是檀州刺史苏谦之女苏娬,一个很贤惠的女子,儿子都生了三个了,李世民是知道的,怎么还要将女儿嫁给他呢?
再一个就是,尉迟敬德那时候已经是个五十大几岁的小老头了,半截身子都入土了,而李世民的女儿才十几岁,这不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吗?
最重要的是,如果李世民想把女儿嫁给尉迟敬德,为何不在自己继位之初就嫁呢,非要在这个时候呢?
想到这里,尉迟敬德当即明白这事不简单,这或许是李世民在试探自己,看自己还是否有野心和胆量娶一个公主为妻,也可以看看自己的人品怎么样,会不会因此休掉发妻。
这事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恐怕早就同意了,但尉迟敬德鉴于之前的教训,知道李世民此举充满杀机,一旦自己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尉迟敬德就对李世民说,自己已经有个老婆了,感情特别好,是我以前贫贱的时候娶的,跟我相濡以沫许多年,我不能因为现在富贵了,就抛弃她啊!
可以说,尉迟敬德这话说得很有水平,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拒绝了李世民,还展示出自己是个不忘初心的人。
果不其然,李世民听了尉迟敬德的话,感到很满意,就让尉迟敬德回去了。
不过,第二天尉迟敬德就上书李世民,说自己要辞职回家养老,李世民当即同意,这正好印证了尉迟敬德的担忧,李世民确实动了杀机,如果自己不急流勇退,恐怕没好果子吃。
自从尉迟敬德退休之后,就居住在位于京城的家中,但他的日子可不好过,一直战战兢兢的。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就要远征高句丽了,尉迟敬德听说这事后,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以此来表忠心。
于是,尉迟敬德就上书一封给李世民:
尉迟敬德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如果皇帝御驾亲征了,皇太子(李治)又不在京城,那么防守必定空虚,恐怕会发生类似杨玄感之变(趁隋炀帝远征高句丽的时候造反)的事件,而高句丽不过是个小国,派一员大将前去即可,不必亲征。
尉迟敬德这话说出来,虽然不合李世民的胃口,但也体现了他的忠心,而李世民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也感到很安慰。
并且,李世民见尉迟敬德这么懂事,就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出征,恢复原来的职务,并担任左一马军总管。
等到战事结束之后,尉迟敬德却在论功行赏之前,再次提出了辞职,这一做法让李世民大为感慨,认为他确实是忠臣。
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屡次被李世民敲打,尉迟敬德变得成熟、睿智多了,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也知道如何保全自己。
尉迟敬德第二次辞官之后,稍微比第一次安心了,但他内心依然有所顾虑,他回想起自己往日的所作所为,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尉迟敬德认为,自己往日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都还在朝堂上,万一他们说自己的坏话,再次引起李世民的猜忌,该怎么办呢?更何况,自己战功累累,又曾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历史上像自己这样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
尤其是,现在李世民逐渐年老了,猜忌心越来越强,也不如往日那么贤明了,这个时候是最危险的,该怎么保全自己呢?
想到这里,尉迟敬德惊出一身冷汗,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尉迟敬德认为,自古以来皇帝猜忌的,都是心怀野心的大将,而古人自保的方法,大多是自污名节以自保,比如汉朝的萧何,就是很好的榜样。
于是,尉迟敬德就开始了一番操作,他花费巨资修建了一座豪宅,并建造了亭台楼阁,用最豪华的饰物来点缀,绫罗绸缎不计其数。
等到豪宅建好之后,他就不再出门了,而是闭门谢客,并召来许多美女及乐师供自己玩乐。
最让人惊讶的是,尉迟敬德竟然开始寻求长生不老了,他找来许多术士为自己炼制丹药,几乎每天都要服用。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晚年也在寻求长生不老,尽管他本人认为这不是一个明君该做的,但他真的很想永远当皇帝,所以忍不住服用丹药。
李世民听说尉迟敬德生活十分奢侈,还成了一个好色老头,甚至一心想着长生不老,不再是以前那个淳朴而忘财的人了,就十分感慨,也放心了许多。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去世,李治继位为帝,是为唐高宗。
李治继位之初,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把持朝政,他为了夺回皇权,与武则天结成同盟,发起一场腥风血雨的斗争。
最终,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帮功臣要么被贬黜,要么被杀害,李治由此大权独揽。
尉迟敬德将这些看在眼里,却从不参与政治斗争,反而越发沉迷酒色,甚至加大力度求仙问道,以此来自毁名节。
那时候,尉迟敬德是为数不多活到李治时期的功臣中的武将,他的一举一动,自然被李治看在眼里,李治见他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一心一意寻求长生不老,就对其非常放心。
并且,李治还特别关心尉迟敬德的生活,时不时赏赐他一些财物,还追封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他为此还上书表示感谢,同时向李治表了一番忠心,李治对此很满意。
658年,尉迟敬德去世,死时七十四岁,是活得最久的唐朝开国功臣之一,李治下令为其举行悼念活动,同时下令辍朝三日,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吊唁。
回顾尉迟敬德的一生,他作为唐朝开国功臣,是一流的武将,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却因为居功自傲、专横跋扈而引起了李世民的猜忌。
不过,尉迟敬德在遭受李世民几次敲打之后,就幡然醒悟了,关键时刻的几个选择成功保全了自己,晚年又用自污名节的方式得以善终,可以说是十很聪明的了。